李白書法2種,一個厚重一個瀟洒,哪個是真跡?
李白是我們熟悉的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被後人譽為「詩仙」,與詩人杜甫並稱「李杜」,後人有「李杜詩篇萬古傳」的說法,其為人率意,還飲酒賦詩,代表作品有《將進酒》、《蜀道難》、《望廬山瀑布》等等,都是我們中小學時期必背的內容。
李白行書《上陽台帖》釋文: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台書,太白。
除了詩歌、文章以外,李白的書法也很好,宋徽宗趙佶評價李白的書法:「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可覺人物兩望,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眾多周知,宋徽宗趙佶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他獨創的「瘦金體」在書法史上獨樹一幟,是一位天才型的書法家,能夠得到他的如此評價,也可見李白的書法不一般。
李白書法留存於世的一兩幅,一幅是《上陽台帖》,雖然也有很多人認為這幅作品是贗品,但仍然是書法界公認的李白唯一的書法墨跡作品。整幅作品加上落款一共25個字,引首為乾隆皇帝題寫的四個大字行書「青蓮逸翰」,同時也有宋徽宗趙佶的題簽和題跋。
當代書法名家啟功先生認為這幅作品有李白的姓名款,同時也有宋徽宗的題跋,用筆天馬行空,也符合李白浪漫主義詩人的氣質,應該是李白的書法真跡。
此帖雖然有部分的殘破,一些字也看不清楚了,但是仍然能夠從中感受到其用筆的跌宕起伏,雖用筆厚重,但掩蓋不了其自然和率意,把李白的性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其結構顧盼生姿,大小錯落而有秩序,章法爛漫自然,無拘無束,渾然一體。
李白的另一幅書法作品為《愛酒帖》,這是一幅行草書作品,寫得瀟洒飄逸,不是很常見,其真實性也無從考,一般也認為是李白的作品。
這幅作品相對於《上陽台帖》則更加無拘無束,雖然是行草書,但是很多字都是狂草的寫法,沒有學習過草書的人,根本也無法識別,可見作者在書寫這幅作品的作品,情緒十分高漲。
但難能可貴的是,在快速的書寫中,作者可以做到收放自如,可見其基本功之深厚。即使不是李白所寫,也是一位書法高手所為。
你覺得《愛酒帖》怎樣,是李白真跡嗎?《上陽台帖》和《愛酒帖》哪個是真跡?你覺得這2本字帖哪個好呢?喜歡書法的朋友麻煩關注一下不二齋,關注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