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窪村: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大隊企業
曾昭強
文化大革命時期,我村的村級組織叫曾家窪大隊。大隊由曾家窪、曾家店、賈家店、許家窪4個自然村組成,隸屬營子公社,地處營子公社的最西邊。大隊三面環水,東邊是東北方向來的東 河,南邊被東河和東南方向來的營子河匯流成的南河環繞著,西邊是彌河。在這個年代,我大隊是營子公社「萬畝方」良田的指揮部駐地,又是遠近聞名的先進大隊。隨著大隊集體經濟的發展,大隊圍繞農業生產、社員生活需要辦起了大隊企業。
這時大隊的企業不叫企業、也不叫工廠,叫大隊副業,由大隊成立的副業隊統一管理運行。我大隊的副業主要有機磨坊、油坊、烘爐、肉乾子(豬肉店)、聯社、理髮店等小車間、小門店。這些副業除聯社外,大部分集中在副業隊院裡,集中管理。後來又建了紅磚窯場。
機磨坊,設在大隊的副業院裡。初期有一台體積很大、聲音宏亮的老舊柴油機拉著的磨面機,專為大隊社員磨小麥粉,從業人員有3人,白天黑夜的干;後來大隊機磨逐漸增多到3、4台,並為大隊的技術隊、社員家庭養豬磨飼料、磨糠,帶動機磨的動力也變成了體積小、聲音小的8馬力柴油機,隨著大隊的通電動力又變成了電機;再後來副業隊又上了為社員磨煎餅糊子(做煎餅的基料)的磨糊機,全部從業人員有6、7人。機磨坊的擴大發展,大大節省了社員尤其是家庭婦女的辦飯時間和推碾倒磨的勞累,提高了勞動效率。在無機磨坊前,機磨做的這些活全靠社員各家人推碾壓、用磨砬完成,十分費時費勁。為節省幾毛錢、三塊兩塊的錢,這時有的社員家庭或有時仍自己寧肯受累推碾倒磨,不捨得用機磨。
油坊,是大隊里加工大豆產出豆油和麻糝(現在叫豆餅)的房子。全大隊的豆子都集中在油坊加工,有從業人員4、5人。
烘爐,又叫鐵匠鋪子,有鐵匠3、4人,是為全大隊的生產小隊和社員家庭製作銑钁鋤鐮及其淬火用的地方。
肉乾子,又叫殺豬店。是將大隊、生產小隊養的肥豬調配過去或將社員家庭養的肥豬收購過去,集中屠宰加工,集中銷售的地方,工作人員2、3人。
聯社,是公社供銷社和大隊合辦的小賣部,相當於現在的日用百貨小商店。聯社有店員1、2人,負責進貨、賣貨。那時好多東西是憑票購買的,如食鹽、紅白糖、布匹、火柴、點燈用的火油等。
理髮店,有2個理髮員,是為社員理髮的地方。那時社員憑大隊發的理髮票或社員每次交5分錢,就可以到理髮店理個髮。
紅磚窯場,加工建築蓋房用的紅磚。窯場從業人員有30、40人,機構由場部、壓坯組、磚坯組、裝窯組、燒窯組、出窯組、保管等組成。所加工的紅磚,由大隊統一調撥到大隊、小隊建房、修建水渠等建設項目和社員家庭輪著蓋房無償使用,很少一部分賣給外大隊。
我大隊這個時期的工商企業(副業隊),產權歸大隊集體所有,組織機構單一,管理粗放,從業人員少,生產加工設施簡陋,銷售簡單甚至不用銷售由大隊統一調撥,是國家計劃經濟下的村計劃經濟運行模式。這些隊辦企業,在這個年代對提高效率、減輕社員勞動強度,改善社員生產生活條件,起到重要作用。
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日
(本文作者單位:臨朐縣經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