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北京樣板

2019-08-29     發展北京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政策措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北京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將落實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貫穿於北京工作全過程,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首都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聚焦功能疏解和區域協同

著力提升城市規劃建設質量


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北京市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減量中調結構、促提升、謀發展,努力走出一條減量發展、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新路子。

注重先立後破、整提並舉,堅定有序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北京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認真落實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紮實推進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制定實施全國首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產業禁限目錄並兩次修訂完善,累計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達2.23萬件。堅持「隨拆隨綠」,新增一批口袋公園、小微綠地,今年1~7月「留白增綠」完成增綠996.4公頃。把背街小巷作為主戰場,核心區2336條背街小巷近60%已整治完成,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注重區域聯動、重點突破,加快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五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經歷了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的重要階段,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持續拓展。環首都「半小時通勤圈」逐步擴大,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即將通航,五年來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合作項目累計完成營造林50萬畝,2015~2018年北京到津冀投資的認繳出資額累計超過7000億元。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2018年底首批35個市級機關順利遷入,今年組建了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賦予市級管理權限,實現「副中心的事副中心辦」;全方位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堅持「雄安新區需要什麼,就主動支持什麼」,錯位發展、協同共進、兩翼齊飛的生動格局加快形成。

注重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大力推動區域專項行動計劃落實落細落地。通過一批重點區域發展行動計劃的制定實施,農村地區和城南、西部、城鄉結合部等薄弱地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發展的均衡性和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城南地區今年1~7月完成投資770.3億元,南中軸地區規劃方案取得階段性成果;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積極探索大型社區治理經驗,公共服務提升、交通治理、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順利推進,實現了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新首鋼地區國際人才社區加快建設。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大力促進農民穩定增收,今年上半年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15.8%,高於全市居民收入增速8.9個百分點。

聚焦創新驅動和結構調整

著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北京市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立足科技創新和人才優勢,加快建設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發展新動力新活力。

堅持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和唯一出路,不斷培育增強內生動力。北京市注重激活央源、地源、民源、外源等創新資源活力,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著重抓好「三城一區」主平台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主陣地建設,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懷柔科學城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等五大科學裝置全部實現開工建設。今年上半年中關村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2.8萬億元,同比增長12.6%,2012~2018年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年均達5.8%,始終保持全國首位。今年還推出首批10個科技創新應用場景,創新資源加速聚集,創業活力不斷釋放。

堅持做好「白菜心」,大力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近年來北京市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制定實施「10+3」高精尖產業發展系列政策,編制工業網際網路、5G、無人機、醫藥健康等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經濟新動能快速增長。2018年高技術製造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22%,比2014年提高1.9個百分點,金融、信息、科技等優勢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四成,對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

堅持優化內需結構,增強經濟增長拉動力。消費是最終需求,也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北京市加快完善消費體制機制,努力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率先形成以消費拉動為主的經濟發展格局,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今年1~7月,制定實施鼓勵連鎖經營等16項促消費政策,湧現出海淀五棵松華熙LIVE、朝陽合生匯等一批夜間消費新熱點,市場總消費增長8.1%。投資更加注重補短板、優供給、強弱項,持續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入,近年來北京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投向民生領域的比重始終保持在90%以上。

在經濟規模擴大的同時,北京實現了以更少的人口和資源支撐更大規模和更高質量的發展。2012年以來,北京GDP年均增長7.1%,2018年經濟總量超過3萬億元,人均GDP達到2.12萬美元,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每人24.4萬元,位居全國第一。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由2000年的1.31噸標煤降至2018年的0.25噸標煤,能效水平居全國前列。

聚焦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

著力提升改革開放發展質量


改革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北京始終堅持以開放促進改革、以改革帶動開放,加大改革攻堅力度,不斷拓展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以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為導向,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北京市堅持把營商環境改革作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17~2018年,先後制定實施率先行動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9+N」系列政策、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北京效率、北京服務、北京標準、北京誠信四大示範工程,今年又發布實施「9+N」政策2.0版,以北京營商環境改革實踐推動了13部國家層面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修訂和出台。2018年北京在國家營商環境試評價中綜合排名第一,為我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提升32位,作出了北京貢獻。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北京市抓好黨中央重大改革決策落地實施,推出117條改革開放舉措,中關村先行先試國資國企、社會事業等領域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今年上半年研究制定市管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指引,穩步擴大員工持股試點範圍,市屬國有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11.6%和14.2%。醫耗聯動綜合改革正式實施,取消醫用耗材加成、規範調整6621項醫療服務項目及價格,實施國家藥品集中採購試點,全年預計節約11億元以上。

以服務業擴大開放為契機,加快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北京市著眼於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亞投行、絲路基金落戶北京,北汽南非工業園、北控柬埔寨金邊經濟特區建設進展順利。北京作為全國唯一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經過3年努力,形成了68項全國首創或效果最優的開放創新舉措。今年初,國務院批覆同意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放寬外商投資性公司設立條件等一批試點措施率先落地。今年1~7月新設外商投資企業957家,商品進出口總額占全球比重超過1%,服務貿易規模占全國比重接近20%,開放型經濟發展達到新水平。

聚焦污染治理和綠色發展

著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內在需求,也是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北京市堅守生態建設高標準,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天藍、水清、土凈、地綠」的美麗北京,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持續大力度治污,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藍天白雲綠水。堅持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並重,在壓降燃煤、控車減油、工業治污等領域精準發力,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8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43%,今年1~7月為45微克/立方米,為歷史同期最低。以「河長制」為統領,實施兩輪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動方案,水環境質量有效提升,污水處理率由2011年的82%提高到2018年的93%,密雲水庫蓄水總量超過26億立方米,創近20年新高。

抓好大尺度增綠,不斷豐富城市綠色休閒空間供給。注重發揮園林綠化生態、景觀和民生等多方面功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高質量實施兩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基本形成以「郊區新城濱河森林公園、一道綠隔地區郊野公園、中心城休閒森林公園」為骨幹的城市森林公園體系,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38.6%提高到2018年的43.5%,截至今年8月15日完成造林綠化19.5萬畝。

強化綠色發展導向,提升生態涵養區發展質量。生態涵養區是首都生態屏障和市民休閒的「後花園」,北京市堅持把守護好綠水青山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擴大城市生態容量,努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2018年出台了推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實施意見,加強「兩山三庫五河」生態保護,系統推進「一城兩帶多園」綠色發展。建立平原區域和生態涵養區結對協作機制,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市級轉移支付力度,支持生態涵養區綠色發展。

聚焦補齊短板和成果共享

著力提升社會發展質量


民生關係民心,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北京市始終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增投入、建機制、兜底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不斷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北京市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圍繞高校畢業生、低收入農戶等重點群體持續加大穩崗就業支持力度,本市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今年1~7月城鎮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保持在1.4%和4.2%左右的低位,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9%,高於經濟增速0.6個百分點。社會保障制度從無到有、從制度全覆蓋到基本實現人群全覆蓋,率先建立了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體系基本形成。

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加快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北京市圍繞保障基本民生,優化服務資源布局,持續增強公共服務能力。高度重視解決「一老一小」突出問題,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規範化建設,著力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累計建成社區養老服務驛站800家,基本實現城區全覆蓋;不斷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布局,實施三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累計新增學位30萬個。完善城鄉全覆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努力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加速布局便民服務設施,目前全市共有基本便民商業網點約4.6萬個,城六區已基本實現7項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社區全覆蓋。

突出大抓基層、到基層解決問題,提升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水平。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積極探索以聚焦民生、專注基層、優化服務和回應需求為導向的城市治理方式,全面推進「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建立市、區、街道(鄉鎮)三級聯動、快速響應的「接訴即辦」工作機制,今年上半年12345市民服務熱線共受理來電304.9萬件,群眾滿意率從60.3%上升到72.9%。街巷長制、小巷管家普遍推開,「小院議事廳」等基層協商民主形式持續深化,實現了有事大家商量著辦,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係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也是一場大考,北京市發展改革系統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折不扣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動力,以「無我」和「趕考」的狀態,進一步解放思想,敢於擔當、真抓實幹、開拓創新,努力推動首都更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作者: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 談緒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u763GwBJleJMoPMOw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