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家宴之,清炒蝦仁,炸肝尖,熗銀耳

2019-09-04     王老虎尋鮮記





最近喜歡上了在家做飯。在家挺好的。不用繁文絮節,不用應酬喝酒,就是簡簡單單做幾個自己喜歡的菜吃,多好呀,一個人就簡單點,有朋友就多做幾個菜,調料不全,就儘可能做的可口一點。

前幾日,有朋友來了,相談甚歡,不覺已到飯點,於是去菜市場。買豬肝一斤。蝦仁五兩。黃瓜兩支。回家。泡銀耳一大朵。木耳十餘粒,回家,下廚,做了一碗清炒蝦仁,一碗炸肝尖,一碗熗銀耳。

清炒蝦仁呢,清爽脆嫩。我喜歡吃也常做。




說說我知道的做法吧。蝦仁洗凈了,開背去蝦線,用一點點鹽,再磕一個雞子,只用蛋清,再滴幾滴蔥椒紹酒,一小撮澱粉,拌勻,腌漬一會兒。黃瓜呢,頂花帶刺順溜直挺的才夠好,略略去去皮,豎切兩半,把黃瓜瓤兒去掉,因為瓤兒有籽兒又軟耙,一炒就碎。再橫著切小片,這樣就形似蝦仁,配色也好看配形也好看。

起灶。坐鍋。用油潤鍋以防黏連,把油倒出,再加冷油,這就是以前老規矩的「逛瓢」,這樣熱鍋冷油就不粘鍋了。溫油下把腌好的蝦仁下鍋,用筷子馬上撥拉開,在廚房這叫「滑油」,讓粉芡薄薄的掛在蝦仁一層。蝦仁至嫩,所以滑油時間不能太長,一觸一落即出。留點底油,下蔥姜熗鍋,入黃瓜丁兒略炒,要是在飯店,最好在蝦仁滑油的時候最後把黃瓜丁兒也入油汆滑,一斷生二去青澀三入入味。



有些跑題,再回來,黃瓜丁兒稍微斷生,下滑過油的蝦仁,事先調一個碗芡兒,無他,鹽紹酒清湯澱粉足矣,這時候大火,兜炒蝦仁黃瓜丁兒,下碗芡兒,兜炒兜炒,淋點花椒油,出鍋。得嘞。清炒蝦仁好了。



熗銀耳和蝦仁的做法差不多,銀耳泡發洗凈汆水,花椒熗鍋,入黃瓜片略炒,再入銀耳兜炒出鍋就行,吃的就是花椒的麻香味兒。

就是做這個博山炸肝尖兒有些講究。挑一塊油肝兒,整塊地清洗,浸泡血水,要是足夠新鮮能找到血管往裡面灌水沖洗最好,然後改刀成薄薄的柳葉片,這時候就不要再見水了,加一點點鹽,一點點糖,一點點胡椒粉,一點點醬油,一點點蔥椒紹酒,略略腌漬入味,然後再加一撮地瓜澱粉,稍稍些許的麵粉,加麵粉是為了更好的掛住糊,然後抓勻了,薄薄的上一層粉漿。

生爐火,起紅鍋,熱油,油最好是用豬油來炸,這樣炸出來的豬肝兒才夠香夠脆,油溫七成熱,將裹滿粉漿的豬肝兒逐條下去,中火慢炸,炸至淡黃色時,用爪籬撈出鍋,再大火催油溫,待油沸至九成,倒入豬肝,急「促」而出,這個「促」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似乎有些一炸而出的意思。




出鍋,盛盤,要撒炒熟的花椒麵提鮮增香,花椒不要四川的麻椒,而是博山當地的紅花椒,這花椒麻香更足更濃,曬乾去籽干鍋焙熟,擀粗粗的花椒麵,一定不要過細,麻嗖嗖的花椒麵配著炸的酥香的炸肝尖兒,這才對路。

吃這炸肝尖兒,必須趁熱,冷了則滋味大減,外邊是炸的酥脆的粉漿糊,有醬香有麻香有脆香,再往裡,牙尖觸及的就是粉嫩的肝兒了,細膩柔軟,還有肝兒特有的那一股異香,要軟糯而不木訥,肝兒似乎還有肝汁兒包蘊其中,酥香和粉糯交替在味蕾橫行,這才是一味好的博山炸肝尖兒呀。

菜做好,酒斟滿,偏您了。我先們得了。

一壺濁酒,幾個小菜,賓主盡歡。

很是美好。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rFoN20BJleJMoPMdk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