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母親,文/張旗

2019-10-15     終南文苑

近百日前,母親走完了她近85年的歲月,鬆開了我們的手……

母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西安生,西安長,西安上學,西安工作,最後還是留在了西安。母親的一生令我一時一刻也難以忘記。

母親是一個要求很嚴的人。她一直在基層工作,工作上從不馬虎,也從不認輸。聽父輩們說,她工作上的好強從剛參加工作的二十幾歲到退休時的五六十歲一直如此。她的一言一行也贏得了單位同事的尊重。她也這樣要求子女。我在外地工作的一段時間裡,常常是一兩個月回來一次,回家看她,進門她頭一句話便是,你去那兒到今天是多少多少天了,每次都很精確,可見母親是多麼的想我回到她身邊,可是每次走她都會囑咐,屋裡啥都好,別操心,好好工作。

母親是一個有關愛之心的人。她關心身邊所有的人,從兒輩到孫輩,從侄子到外孫女,從過去的同事到家屬院的門衛師傅,她都惦記。對兒子操心吃操心喝,細到不論何時從她那兒離開,不管是中午還是晚上,也不分是原來住在城裡,還是現在住在郊區,到家一定要給她回個話。出差外地無論是境內外,到了一定要跟她說一下,否則這一天都過不去。孫女離開西安去外地上學,現在已成家,北京、上海、巴黎的天氣預報是她老人家每天必看的,心一直都牽掛著。她操心弟妹拆遷了啥時候回遷,她操心侄子、外甥在他鄉過得咋樣。妹妹來看她,她心裡想讓多待會兒多聊會兒,可又操心外孫子在幼兒園沒人接,人家反覆說安排好了,可她還是不放心,催人家趕快回去接娃。

母親是一個善良謙和的人。母親一生記得的都是別人的好,與誰都能處得好。母親與姑姑相處幾十年,倆人總相互牽掛惦記著,一到過年,明明知道我們兄弟幾個約定的初五看姑,但母親總忘不了提醒式的問,啥時候去你姑家?一年中我只要見到姑姑,她總要先問一句,你媽可好?得知好,就會說那就好!近些年,兩位老人年事已高,母親只要見到姑姑,總要給姑姑幾百元零花錢,也總說在農村不容易。得知母親住院病重,八十多歲的姑姑腿上貼著膏藥忍著疼痛,帶著身邊所有的兒女,專門進城來看望。兩位老人頭一次在病床前相見,手拉著手,相互看著,姑姑流著眼淚半天沒有一句話。我明白她們心裡真的都很難過。還有我的叔叔和嬸嬸(父親的表弟和弟媳),他們也都七十歲的人了,特別是叔叔,由於幾年前中風,腿腳已不是很方便,得知母親病重勸也勸不住地一定要來看。由於他們的兒女都不在身邊,父親告訴我他倆僅上我家四樓就用了半個小時;在家坐了近一個小時,叔叔說話不便,嬸嬸流著淚說;然後下樓又用了近半個小時。父親說他們僅在我家院子就花了近兩個小時,非常感動。

沒留住母親,我心裡有太多的遺憾和悲痛。令我有些許安慰的是,母親病重的一個月我天天和她見面,給母親按捏拍背、活動腿腳,這是我成人後從沒有過的。這期間我們也說了許多以往我不願說或沒機會說的話。母親想跟我說的話都說了,我也都記下了,母親可以放心了。母親走得很安詳,用我姨的話,「和睡著了一模一樣」。

母親的樣子、話語,母親擀的面、蒸的粉蒸肉等等的一切,這輩子是不會從我心裡走了。送母親那天中午,實在太累了,我一個人先回父母家了。回去就躺在沙發上想睡會兒,似睡非睡時,我聽到了門響,聽到了母親那拄著拐杖的腳步聲,我還真的坐起來聽了一下,或許是做夢。那一刻,我覺得母親沒走,或者又回來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pNf0G0BMH2_cNUgCx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