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五大考古博物館之一,我在這裡遇見了偉大帝王的石棺

2019-09-05     沙漠玫瑰Rose

博物館是了解一個國家歷史文化最便捷的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窗口。上千年的歷史都匯聚於此,在短短几個小時內就能快速瀏覽。每到一個國家,甚至每到一座城市都要看博物館是我一直以來的做法,伊斯坦堡也不例外。

地處歐亞大陸交界處的土耳其,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西臺、亞述、古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塞爾柱帝國、鄂圖曼帝國……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在歷史長河中閃耀著光輝。今天許多旅遊產品都把土耳其和希臘一同遊覽,除去交通便捷的原因之外,更因為希臘神話有一半發生在土耳其境內!眾神之山就是布爾薩省的烏魯達山(Uluda),著名的「木馬屠城」發生在土西的特洛伊,諾亞方舟最終的停泊點就位於土耳其東部最高峰阿勒山(Mount Ararat)……東西方文明在小亞細亞交融碰撞,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濃縮了不同的文化氣息和宗教遺址。

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堡。在老城區托普卡納宮附近有一座考古博物館(Istanbul Archaeology Museums),是土耳其博物館中的集大成者,儘管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早已分崩離析,但這塊土地上的輝煌,都匯聚於此了。

遺憾的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末日時期,戰亂頻仍,這裡的文物被英國、法國大量發(盜)掘,大部分出土文物都收藏於這兩個國家的博物館裡,直到1881年後才全部收藏於伊斯坦堡。

考古博物館最初也被稱為「石棺博物館」,19世紀末,一位牧羊人在西頓(Sidon,今黎巴嫩境內)的一處墓地挖井,意外發現了許多石棺。時任鄂圖曼帝國博物館館長的奧薩馬(Osman)立刻前往考察,發現這裡是統治西頓的一個小國王室的墓地,最早的石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幸運的是,這時候考古學開始被重視,這批珍貴的文物運回到伊斯坦堡,1891年6月13日,在蘇丹的支持下建造了這座博物館,當時名為「鄂圖曼帝國博物館」,石棺也就成了鎮館之寶。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它不僅改名為「考古博物館」,還位列世界五大考古博物館之一,收藏了一百萬餘件文物,占土耳其全國所藏文物的三分之一,幾乎代表了整個中東和歐洲最遙遠的那段文明,平時僅有8萬餘件展品,大部分都屬於古希臘羅馬時期,以及古老的西臺、亞述時代。

精雕細琢的石棺、帕加馬宙斯神廟的部分雕像、美索不達米亞「帶翅膀的牛身人面像」、埃及女王的掛飾、海神波塞冬的雕像、巴比倫伊什塔爾門的琉璃磚、刻有楔形文字的古老石碑……這些珍貴的文物銘刻著時間的印記,如同歷史長河中散落的吉光片羽。在考古博物館裡,數千年文明近到隨時隨地可以觸碰和感知。

考古博物館由三個部分組成:主館、古代東方博物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使用博物館通票可以直接入內。

這裡是古代東方展廳和瓷器展廳,古代東方館主要展出了小亞細亞在希臘化前的文明史,以西臺時代的文物為最大特色,門口一對神獸提示了這裡的年代

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的藏品

還記得羅浮宮里那塊黑色的「漢謨拉比法典」嗎?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由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公元前1740年-前1686年)制定和頒布。古巴比倫文明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之一,位於今天的伊拉克一帶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兩河流域。考古博物館中收藏了大量這一時期的文物,那些雕像黑洞洞的眼中似乎在傳遞著某種信息:或許是對故鄉的懷念,或許是哀嘆今日這一地區依然處於硝煙之中。

今天土耳其西部的貝爾加馬,曾經有一個獨立的小國「佩加蒙(Pergamon)」,是希臘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創造了輝煌燦爛的雕塑藝術,是至今為止遺蹟保存最為豐富的希臘化時代都市,千百年過去,繁華如水逝,留下一座佩加蒙祭壇在異國他鄉供世人膜拜。

佩加盟祭壇建於公元前180年-前170年,是當時用於向宙斯祭祀的神廟,遺蹟位於今天的柏林佩加盟博物館。

柏林佩加盟博物館

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政權更迭,戰亂頻生的飄零之所。漢莫拉比辭世後,重新進入了戰亂局面,直到公元前15世紀,強大冷血的亞述王朝伴隨著殘暴和血腥迅速崛起,如同曾經的蒙古鐵蹄一般,給予了兩河流域眾生殘酷的傷害後,終又在民眾反抗下分崩離析。

冷血與殘暴,不能治理國家,直到公元前8世紀,巴比倫王朝再度崛起,新君主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原址上重建了巴比倫城。這國王的名字挺繞口,他正是建起七大奇蹟之一的「空中花園」博美人一笑的君主。公元前600年,巴比倫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古巴比倫中,獅子是具有神性的象徵。佩加盟博物館中這座藍色的城門,為紀念巴比倫女神伊什塔(Ishtar)而建造,就是古巴比倫王國都城的城門。

本來是說土耳其博物館,怎麼突然跳到柏林了呢?因為城門前有一條為國王進行祭祀活動而修建的「行進大道」,原有20米寬,250米長,兩側牆壁上有120隻釉面磚浮雕獅子一字排開。在古巴比倫,獅子是具有神性的象徵。佩加盟博物館中收藏了一部分牆面,而另一部分牆面就位於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內。

在展廳內放眼望去,仿佛每一幅壁畫雕像,每一個人物造型都藏著一個歷史的片段,一個古老的故事。但它們並不願意述說太多,只是默默地站在那裡,驕傲地緬懷著光榮的過去。

考古博物館的主體建築是一座老樓,入口廳堂里擺放著大量古埃及時代的石棺

左側展室中即收藏著那具最有名的亞歷山大石棺(Alexander Sarcophagus)

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從腓力二世統治時期開始發達起來,他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亞歷山大大帝,僅用13年就建立起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國的龐大帝國,33歲卻神秘暴斃,他的安葬地一直是個未解之謎。人們為了紀念他,撲克牌里的「梅花K」就是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帝國版圖

傳說亞歷山大臨死時向他的將士留了三個遺言:「1、我的棺材必須由我的醫師獨自運回去;2、當我的棺材運向墓地時,通往墓園的道路要撒滿我寶庫里的金子、銀子和寶石;3、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

在本文開頭出現的這座石棺,大約雕刻於公元前4世紀,外表刻有氣韻生動、氣勢恢宏的亞歷山大勇斗波斯軍隊的戰爭場面和獵獅場面。它幸運地躲過了盜墓賊們的黑手,得以完整呈現於此。不過,關於石棺的主人一直存在爭議,大部分考古學家認為可能是軍隊首領或波斯貴族,但依然用這名偉大的君王為其命名,傳遞了一個美好的願望。

展廳中建造於公元前6世紀的這座塔伯尼特石棺(Tabnit Sarcophagus)的主人是一位埃及將軍,黑色的岩石做成人體的形象,刻有象形文字的咒語。石棺出土時完好無損,內部的木乃伊和石棺同時陳列在考古博物館中。

旁邊的這具哀傷女子石棺(Sarcophagusof Mourning Women)是希臘神話式的代表作,和上面兩具石棺並稱為博物館最重要的三件展品。外部雕刻有18位表情哀傷神態各異的女子,立於一座希臘愛奧尼亞式神殿立柱間。看上去就是頭疼、腿疼、腰疼、渾身上下嗓子疼……反而凸顯出一種哀傷之美。

展廳內大大小小的石棺散落,還有長長的浮雕帶

光看文物或許過於枯燥,還不如在博物館的花園裡擼個貓。伊斯坦堡一直以來就有諸多流浪貓,不知道是不是博物館裡的氣息薰陶了這些小傢伙們,這裡的貓看上去更溫順也更有氣質。

順著牆邊或立或臥,跟遊客撒個嬌,或是在椅子上磨磨爪子,這裡可能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貓的考古博物館了。

Tips:

1、交通:有軌電車Gülhane站

2、開放時間:4月1日-10月30日9:00-18:45;10月31日-3月31日,9:00 - 16:45

3、門票:35里拉,可使用土耳其通票。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onVC20BJleJMoPMPj_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