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估入帳是什麼?怎麼進行帳務處理?

2021-03-07     會計網

原標題:暫估入帳是什麼?怎麼進行帳務處理?

近日,有個剛剛畢業的會計小夥伴在後台提問:公司最近買了一件物品,但是這個月貨到了,發票還沒有到,請教了公司里的前輩,他建議我暫估入帳,可不好意思繼續問會計分錄怎麼做?也不知道暫估入帳到底是什麼?這也是很常見的問題,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會碰到,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暫估入帳這個話題。

首先,先來回答一下後台小夥伴的疑問,暫估入帳到底是什麼?

那遇到當月所需要入庫的金額,發票沒有及時拿到的情況,選擇暫估入帳的方式在月底入帳,那該怎麼進行帳務處理呢?

其實,暫估入帳有3種方式可以進行帳務處理,那麼接下來給大家一一講解一下。

暫估入帳的3種帳務處理方法

第一種方法叫:單到回沖

所謂的單到回沖方法,就是當月需要入庫的金額,發票還沒有到,月底就直接把它先暫估入帳,但是次月月初的時候就不再做帳務處理,等到拿到發票的時候,直接回沖。

那麼,單到回沖方法相關的會計分錄如下:

第二種方法叫:差額調整

所謂的差額調整方法,就是當月需要入庫的金額,發票還沒有到,月底就直接把它先暫估入帳,但是次月月初的時候就不再做帳務處理,等到拿到發票的時候,如果發票上面的金額和上個月入帳的金額是一致的,那麼就直接做正式的會計分錄就可以了;如果發票上面的金額和上個月入帳的金額是有所差異的,根據發票上面的差額製作調整憑證,並且對會計分錄進行調整。

那麼,差額調整方法相關的會計分錄如下:

第三種方法叫:月初回沖

所謂的月初回沖方法,就是當月需要入庫的金額,發票還沒有到,月底就直接把它先暫估入帳,等到次月月初的時候再把它進行回沖,回沖了之後,次月還是沒有收到發票,就先把這筆金額進行計提再次暫估入帳。

那麼月初回沖方法相關的會計分錄如下:

以上就是使用暫估入帳方式進行帳務處理的3種方法,這樣講解你搞懂了沒?

說到不能及時拿到發票,導致帳務處理時需要進行暫估入帳,有會計朋友肯定也會疑惑,拿到發票的時間會不會對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有所影響?在稅務處理上又有什麼不一樣?那麼,接下來也舉一個實操例子和大家一起了解了解。

例子:某公司買了一批機器設備,已經達到了預定可以使用的狀態,但是還沒能拿到發票,會計就使用了暫估入帳的方式進行了帳務處理,那拿到發票的時間對彙算清繳有什麼影響呢?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分情況進行判斷了。

那麼,暫估入帳的成本該怎麼進行判斷能不能進行稅前扣除?我們可以從預繳申報以及彙算清繳的相關規定進行判斷。

從規定上我們可以看出,預繳申報的時候哪怕沒有發票也是可以進行稅前扣除的,而彙算清繳的時候是一定要發票才能稅前扣除。所以無論如何,暫估入帳的業務都應當儘快取得發票,避免後期稅務上帶來的麻煩和無法享受稅收優惠。

本文為會計交流圈公眾號原創首發,作者:清心。如需引用或轉載,請留言授權,並務必在文首註明以上信息。違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會計交流圈 保留所有權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mryE3gB9EJ7ZLmJdf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