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老師,為何深圳老師就稅前13400元,河北才1680元呢?
同為老師
有人曾說,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做了多年老師以後,每每聽到這句話就百感交集。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推文,文章寫了,2019年深圳教師最新工資待遇水平。
某個小學的班主任,教齡僅有4年,然而工資到手稅前有13400元左右,稅後9500元左右。
另外還有住房補貼2400元,發12個月,住房維修金3000元,發12個月,住房公積金5300元,發12個月,年度績效獎75,000元左右,年度考核獎3500元左右,班主任補貼1500元,每月發12個月。
同樣是老師,在河北待遇就沒這麼好,估計河南也差不許多。
今天上午我一個朋友還跟我抱怨,說他的工資還是1680。當然他一年的實習期還沒滿,但是活兒卻沒有少做。
哪怕他轉正了,哪怕他有10年教齡了,也就3000~4000元左右,與深圳相比差太多了。我想不論是深圳老師還是河北老師,他們付出的勞動是一樣的,收入水平差距卻有點大。
教師工資構成
既然談到教師工資,就不得不談一下教師的工資構成。
教師的工資一般有5部分構成,第1部分是崗位工資。崗位工資是和職稱掛鉤的,職稱越高工資越高。
第2部分是薪級工資與工齡掛鉤,工齡越長薪資越高。10年工齡和20年工齡能差出些錢來。
第3部分是績效工資,績效工資就是對當月,當年的績效考評工資,這種公司受教學工作完成情況影響比較大。一些私立學校自身的標準非常嚴苛。
第4部分是地方性津貼,在偏遠農村地區,一般都會有補貼,一般來說越偏僻補貼越多,順義農村會有很多所謂的特崗教師。
第5部分是其他補貼,比如說空調費取暖費,通勤費,住房補貼等。
當然也有其他說法,但是大同小異。基本的分配原則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其主體思想是按勞分配,同時也會涉及到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在深圳老師和我這個朋友之間起決定性的因素就是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
差距有點大
雖然教師的工資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較大,但就深圳教師工資和河北教師工資來講,這個差距明顯過大,同樣的工作量,待遇卻是天壤之別。
就個人近年來對教師工資和教育行業的關注而言,無論是城鄉之間,發達城市和不發達城市之間,教師的工資水平還是有待於調整的。
因為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即使偏遠地區和偏遠農村有相應的特崗補貼,其實很多地區教師在剛考上編制之後要到邊遠農村去做特崗教師,但是這些農村學校很少能留住人才,甚至很少能留住人,遑論人才了。
另外就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別,大城市對小城市的人才形成一種虹吸效應,小城市很難留住人才,可想而知這些小城市的教育要如何才能搞好?不僅是校內教育資源的差距,對待校外的培訓機構和大城市也無法相提並論,甚至可以看到很多高中畢業的人,在補習機構里教孩子們。
國將興必興師而重傅,教育是民族的根基,在廣泛的教育當中,教師工資無疑是最為關鍵的一個影響因素,工資水平指導著人才的流動方向。
個人的希望是農村和三四線城市也能留住更多的人才,能夠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同時也緩和大城市的壓力,避免出現超級城市。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美好願望,實現起來,可能要難如登天,你覺得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hHOu3QBd8y1i3sJCLH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