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種植時間出爐!一棚輪作三四茬,畝產數萬元的9種模式任你選

2019-10-25     農作物農技110

棚建了,蔬菜種了,然而一年到頭來卻賺不了幾個錢,這是不少從事大棚蔬菜種植的朋友面臨的困惑。

其實種植大棚蔬菜,想要生產效益好、經濟效益高,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還要有可操作性強且頗具創新的種植模式,比如以下九種大棚蔬菜套作模式就十分值得借鑑和參考。

1.西葫蘆-西紅柿-油菜



1月下旬進行西葫蘆溫室營養缽育苗,2月下旬定植,4月上旬採收,6月上旬拉秧後整地,6月下旬平作直播西紅柿,以舊塑料遮陰防雨,每畝留苗3300株,10月初封棚,在西紅柿淡季陸續上市,11月下旬拉秧,接茬直播油菜,春節前陸續採收。

該模式畝產西葫蘆1000公斤、西紅柿4000公斤、油菜900公斤,每畝收益可達2-3萬元。

2.豆角-冬瓜-芹菜


1月下旬在棚室內進行豆角護根缽育苗,每盆播4-5粒種子。2月底在預留畦內開溝定植,溝距0.15米,株距0.1米。豆角3月下旬採收,5月上旬拉秧。後茬冬瓜3月下旬在陽畦或溫室內採用護根缽育苗。

5月初定植,行株距0.6米×0.3米,6月下旬收穫。下茬芹菜,於7月上旬育苗,9月中旬定植在棚室內,10月中旬扣膜封棚,可延至春節上市。每畝可產豆角1800公斤、芹菜6000公斤,每畝收益高達3萬多。

3.春大白菜-夏黃瓜-西芹


大白菜因在早春生產,應選擇生長期短、對春化要求嚴格的春大將、陽春、良慶等大白菜品種。在1月中下旬大棚內營養缽育苗,2月下旬移栽棚內,4月上旬始收,施足基肥,定苗後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蓮座期末結球期初每畝追施三元復合肥15-20公斤。

夏黃瓜(選用津研4號等品種)於4月下旬營養缽育苗,5月下旬移栽,7月上旬始收,黃瓜苗齡30天移栽,每畝植3000株。移栽成活後,用10%腐熟人糞尿追一次肥,隔5-6天再追一次肥,黃瓜澆水宜用引水溝的溝灌方法進行,忌漫灌。

西芹於7月下旬對種子進行低溫處理,蔭障育苗,幼苗3-4片葉時分苗,株行距6厘米見方;9月中旬,幼苗8-9片葉時移栽(定植前,施足基肥),每畝植6000株左右;10月下旬扣棚,12月份始收,在收穫前30天,噴一次50毫克/升的赤黴素液,可促進莖葉生長,提高產量。

一般畝可產春大白菜3500公斤、夏黃瓜3000公斤、西芹6000公斤,每畝收益高達3-4萬元。(注意慎重使用化肥或農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茄子-冬瓜-綠菜花-生菜


茄子(選用早熟品種快園茄)於11月下旬在棚室內育苗,12月底分苗,3月上旬定植,行株距為0. 5米×0.4米,4月下旬採收,5月下旬拉秧。

下茬冬瓜(一串鈴)於4月中旬在陽畦內採用護根缽育苗,5月下旬定植,行株距為0.6米×0.3米,7月中旬採收,8月上旬拉秧。

下茬綠菜花(里綠)於7月上旬露地育苗,8月上旬定植,行株距為0.45米×0.45米,10月初收穫。

下茬生菜,於10月中旬於溫室內播種育苗,同時扣棚模,11月中旬定植,行株距為0.2米×0.15米,1月上旬採收。每畝棚室可產茄子4000公斤、冬瓜4000公斤、綠菜花700公斤、生菜1000公斤,每畝收益高達3-4萬元。

5.芫荽-黃瓜-西紅柿


6個棚三年試驗結果:在前茬拉秧後(不撤棚),6月中旬播種芫荽,畝播種1.75公斤-2公斤。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開始出售,收穫期不能晚於9月初。

收後9月上旬播種黃瓜,10月中下旬定植不需嫁接,同時扣舊棚,11月中下旬開始上市,12月中下旬拉秧,(據黃瓜和西紅柿苗子長勢而定)在定植黃瓜時靠操作室一頭留25平方米(一間棚室)不栽植黃瓜,於10月5號左右播種西紅柿,2真葉分苗,黃瓜拉秧後及時定植,2月下旬開始上市,5月中下旬拉秧,此季是主要收入季節,一定要施足優質有機肥,加強深冬及早春管理。

該種植方式畝產芫荽菜250-350公斤、黃瓜1000公斤、西紅柿3500公斤,畝產收益高達2-3萬。

6.小油菜-西葫蘆-辣椒-豆角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小油菜,密度不宜過大,9月上旬一次性收穫。9月上中旬及時播種西葫蘆,出苗後扣棚,10月上中旬定植,11月中旬開始上市,2月中下旬拉秧,12月初在棚內播種辣椒,2-3片真葉用營養缽或育苗缽分苗,待門椒有綠豆粒大小時(約2月下旬)定植,3月中旬開始上市,6月中下旬清棚,辣椒收前5月20日前後用營養缽或育苗缽兩粒種籽一缽育苗。

豆角於5月30日-6月5日定植,7月上旬上市,8月上旬結束,此茬正是蔬菜供應淡季。西葫蘆和辣椒是這種種植方式的主要收入季節,該模式畝產油菜2100公斤、西葫蘆4000公斤、辣椒1600公斤、豆角2100公斤,畝產效益高達4萬多。

7.甘藍/黃瓜-青椒


甘藍(中甘11號)於12月上旬在棚室內育苗,1月上旬分苗,2月中旬定植,行株距0.35米×0.33米,5月上旬收穫,下茬春黃瓜(長春密刺)2月中旬在溫室內採用護根缽育苗,3月中旬套栽定植,5月中旬採收。

下茬青椒,7月下旬直播溫室內,並用舊塑料膜遮陰防雨,雙行單株平作。留苗行株距0.5米×0.25米,10月中旬封棚保溫,11月下旬開始採收。每畝棚室可產甘藍4000公斤、黃瓜6000公斤、青椒2500公斤,畝產效益高達4萬多。

8.溫室黃瓜-草菇


每年冬春茬日光溫室黃瓜9月播種育苗,翌年5月下旬採收結束,產量可達9000公斤,畝產值2.0萬元左右,畝效益1.5萬元左右(每畝棚室等成本按5年分攤)。

6-8月間可以栽培兩茬草菇,草菇種植畝成本在1300-1500元,畝產草菇1500公斤左右,畝產值1萬元左右,三茬合計畝效益2萬元以上。

9.西葫蘆-夏萵筍-秋延辣椒


西葫蘆(可選用早青西葫蘆)於1月上旬營養缽育苗,2月中旬定植,3月下旬開始採收,5月上旬清園;萵筍(可選用特耐熱二白皮)於4月上旬育苗,5月下旬移栽,7月中旬始收;辣椒(可選用皖椒1號等品種)於8月初播種,9月中旬移栽,10月下旬扣棚,元旦、春節上市。

該模式一般畝可產西葫蘆2000公斤、萵筍2500公斤、辣椒1500公斤,畝產效益高達2萬多。

信息來自農業科技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fZABG4BMH2_cNUgHUC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