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劍川縣有個「景風公園」,位於縣城西門外,它西依金華山,北傍永豐河,位置極好,公園四周都是參天古柏,環境極為幽雅。公園內還設有「劍川民族博物館」供人參觀,沒有想到這樣一處古蹟與文物並存的景區卻是免門票的,遊人可以自由出入。
景風公園最早是座喇嘛寺,據說始建於元代,名叫「轉經閣」。在清康熙年間改建後,也就成為「魁星閣」。(書影拍攝寫作)
到了清末光緒年間,在劍川著名文化人、學者趙藩提議下改名為「景風閣」。為什麼要改稱「景風」呢?就是要景仰先賢之遺風,供奉劍川歷代先賢的牌位,是劍川人的驕傲和膜拜之地。
景風閣內有座靈寶塔,始建於明代,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地震倒塌後原址再建。重建的靈寶塔高15米,共9層,為方形密檐石結構塔。塔的周身雕有許多動物、蓮花葉圖案和纏技圖案。每層四面皆有壁龕,雕刻有天王,金剛、天龍八部等造像,這些石雕形像逼真、工藝細膩精湛,但有幾個頭像可惜被盜了,所以有的壁龕也就空了。
景風閣上懸掛有雲南第一文化名人趙藩題書的楹聯一副:「景行唯贊,當立最高處:風礪薄俗,所爭沒世名。」還懸掛有民國黨元老,曾代理北洋政府國務總理李根源先生題寫匾額「服義未沫」。顯示其文化的不俗與歷史沿襲。(書影拍攝寫作)
公園內還有靈寶塔、欞星門、來薰樓、文廟、龍神祠、關岳廟、古戲台等古建築,組成一片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也因此成為了國家級文保單位。
有意思的是景風公園還有文廟和武廟(關岳廟),文廟供奉孔聖人,武廟供關公和岳飛。
其實文廟和武廟全國各地都有,規模有大也有小,但兩廟建在一起的可就鮮見了,甚至沒有幾處。基本都是文廟是文廟;武廟是武廟,不往一起湊。(書影拍攝寫作)
這裡還看到有一種開光的「文武土」,任人索取。據說原來人們認為公園裡的照壁土吉祥,家裡有孩子要考學就大量挖取,後來公園乾脆用專用土替代,既保護了建築,也滿足了人們需要,是一項智慧的做法,受到曾贊。雖然景風公園很有文化和歷史,也不要錢,但平時遊人很少,主要是劍川比較偏僻,名氣也不大,外人知道的不多,小編到覺得值得一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eQQC2wBmyVoG_1ZoW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