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調查】科創板投資機構:大基金浮盈164億元 瀾起收益率超13倍

2020-04-02     半導體投資聯盟

集微網報道(記者 張浩)自2019年8月以來,半導體板塊股價即開始不斷上漲,尤其是科創板的成功推出,更是有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公司成功上市,並且股價一路飄紅。

隨著股價的上漲,除了創始人團隊,受益最大的或許就是在公司上市前投資入股的各方投資機構。

集微網近期整理了自去年科創板推出以來成功上市的19家半導體上市公司(包括2家主板上市的斯達半導和瑞芯微)中持有發行人5%以上股份的投資機構收益情況。

由於員工持股平台的投資價格可能不具有市場代表性,因此不在表中列出;還有部分早期投資者未披露具體出資額,因此也不在此列出。

從投入資金總量和投資收益總額來看,國家大基金一枝獨秀,分別投資了中微公司、瑞芯微、安集科技和華潤微,投資總額達24.15億元,投資收益達163.57億元,整體平均投資回報率為6.77倍。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大基金對華潤微的投資是該公司上市之後引入的戰略配售,而非上市前已經投資入股。

據了解,大基金一期的第一著力點是製造領域,首先解決國內代工產能不足、晶圓製造技術落後等問題,投資方向集中於存儲器和先進工藝生產線,投資於產業鏈環節前三位企業比重達70%。數據顯示,在大基金一期的投資項目中,集成電路製造占67%,設計占17%,封測占10%,裝備材料類占6%。

據此前報道,國家大基金二期已於2019年10月22日註冊成立,將在今年3月底開始實質投資。

瀾起科技的投資者中電投控、上海臨芯等投資機構收益也普遍較高,其中中電投控及其關聯方投資收益總額達135.1億元,投資收益率超13倍。據其公司招股說明書稱,該公司的主要投資者均是於2018年4月26日,在拆除境外架構以實現公司間接股東直接持有公司股權的過程中,以5.68元/股的價格獲得股權轉讓。

從投資收益率來看,大部分投資機構的整體收益率在3~7倍之間。

部分投資機構的投資收益率特別高,一方面是因為二級市場特別火熱,比如斯達半導的浙江興得利,斯達半導上市後即23個漲停;另一方面是因為其來自創始人團隊,例如聯瑞新材的生益科技。浙江興得利和生益科技的投資收益率分別達到了47.9倍和51倍

一般來說,公司若能夠成功上市,投資機構所持股份的市值至少能翻幾倍。

集微網以各公司上市前最後一次股權變動的每股價格為基數,計算比較了各公司投資機構所持股份的投資回報率

從表中不難看出,各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在2~7倍之間。

其中回報率特別高的斯達半導和芯源微主要是因為二級市場表現相比其他公司更加火熱,連續多個漲停;聚辰股份則是因為最後一次股權變動的投資時間相對於其他幾家公司較早,因此回報率更高。

而晶豐明源、晶晨股份、聯瑞新材的投資回報率則相對較低。

業內人士表示,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為各個公司情況都不太一樣,但是各領域的發展情況是對被投公司估值的重要參考因素。一般來說,業內市場份額已經趨於飽和或者相對比較傳統的公司投資回報率會相對較低。

目前來看,半導體公司的股價還是處於一個比較高位的狀態,投資機構收益比較明顯。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近期全球股市震盪,加之二級市場的半導體板塊正在逐漸趨於理性,從今年2月25日至3月31日,半導體板塊總市值已經下跌近30%。

另外,科創板發行人首發前股份限售期一般為一年,隨著科創板解禁潮的來臨,股價必定迎來一波新考驗。

(校對/范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X9GO3EBrZ4kL1VicV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