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新基建的壓艙石,如何為新基建按下「加速鍵」?

2020-07-16   AI科技大本營

原標題:5G:新基建的壓艙石,如何為新基建按下「加速鍵」?

受訪嘉賓 | 廣和通 CEO 應凌鵬

記者 | 鄧曉娟

2019 年,伴隨著 5G 的浪潮,5G、AI、AIoT等新興技術得到了全面的爆發,過去人們認為遙不可及的「高科技」,也逐漸走下「神壇」來進入大家的生活。

5G 時代的萬物互聯,在本次疫情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伴隨著各大領域復工復產,5G 應用場景和潛能也得到了催生。

國內 5G 正當時

5G 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特性,IoT也因此得到了更高效的信息傳輸通道,如智能家居、車聯網、無人駕駛、智慧醫療、智慧農村等等。而 AI 技術的加持,也為 IoT提供了更智慧的信息手機入口及豐富的應用場景。

不僅如此, 在2020年7月9日,國際電信聯盟(ITU)召開遠程會議宣布:3GPP 5G 技術(含NB-IoT)滿足IMT-2020 5G技術標準的各項指標要求,正式被接受為ITU IMT-2020 5G技術標準。作為5G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分支,NB-IoT身份得到了官宣,成為5G三大應用場景中mMTC的核心技術。

在本次疫情中,5G和物聯網也充分發揮了「科技抗疫」的重要性,例如:疫情期間,央視利用5G直播方便全國人民足不出戶在線「雲監工」,見證火神山醫院的建成;5G的超高速、超低時延、廣連接的特性,助全國醫療專家在線遠程會診,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高緩解了緊張的專家醫師資源;「非接觸式配送」經濟、雲辦公、雲課堂等,皆由物聯網無線連接賦能。5G和物聯網在疫情期間迎來新一輪爆發,許多應用搶先落地。

為了更深入探索 5G 應用的奧秘,了解國內 5G 發展進程,CSDN 對廣和通 CEO 應凌鵬先生進行獨家專訪。應凌鵬先生是廣和通聯合創始人& CEO, 20 餘年的物聯網無線通信行業經驗,應凌鵬先生對行業有著獨到的見解,今天就跟隨我們,從 5G 底層技術輻射到整體生態進行全方位的深度了解。以下為採訪精華,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看看!

NB-IoT納入5G標準,將成 5G 滲透行業的「敲門磚」

CSDN:無線通信模組主要為哪些領域和行業賦能?有哪些案例或真實數據可以分享?

應凌鵬:廣和通提供技術領先的5G/4G/LTE Cat 1/3G/2G/NB-IoT/LTE Cat M/安卓智能/車規級無線通信模組,通過與物聯網終端的集成實現終端設備數據的互聯互通和智能化,從而賦能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在移動支付、移動網際網路、車聯網、智慧能源、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醫療、智慧農業、無線網關等領域積累了眾多國內外優質客戶,良好的客戶資源為公司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6月初,廣和通5G系列模組已正式調通國內四大運營商5G SA組網實網,實現全網通。目前,已在智能電網5G通信終端、5G+4K移動單兵通信系統、5G+警用無人機視頻通訊系統等領域實現批量出貨,應用在全球150+客戶,全球30多個行業領域。

CSDN:Cat 1 最近好像很火,它與NB-IoT、eMTC有什麼關係?為何如今各大運營商都在引導使用NB-IoT和Cat 1終端模組?

應凌鵬:研究數據顯示,在蜂窩物聯網連接分布中,60%的場景需要窄帶網絡提供「低速率」連接,10%左右的場景需要「高速率」連接服務,而剩下的30%的物聯網場景需要「中速率」連接服務。

Cat 1和eMTC能夠承載主要面向語音、中低速率和市場。但由於eMTC需要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商恐無暇顧及。因此, Cat 1將承接蜂窩中速率占比達30%的龐大市場。Cat 1可以依託現有的4G網絡,無需升級網絡、獨立建網,無需前期網絡部署成本,基本上是零成本投入;Cat 1支持的終端下行速率最大為10Mbps,上行速率5Mbps,可實現高性能的連接和<100ms的低時延;Cat 1可廣泛地應用於POC、POS、共享類、電力、資產追蹤、網關、DTU等行業領域

2020年5月,工信部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中強調,進一步加大NB-IoT網絡部署力度,按需新增建設NB-IoT基站,縣級及以上城區實現普遍覆蓋,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現代農業示範區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著力做好網絡運維、監測和優化等工作,提升網絡服務水平。NB-IoT窄帶物聯網憑藉低功耗、廣域覆蓋、海量連接的特性,使能低速物聯網的連接場景,廣泛地應用在遠程抄表、資產跟蹤、智能停車、智慧農業等。

Cat 1和NB-IoT技術將滿足物聯網90%的連接需求。

CSDN:廣和通的 5G 無線通信模組有什麼優勢?目前有哪些已應用的場景?

應凌鵬:廣和通FG150(W)/FM150(W) 5G系列模組是面向全球發布的5G無線通信模組,支持5G獨立組網(SA)和非獨立組網(NSA)兩種網絡架構,擁有更快的傳輸速度,更優秀的承載能力,以及更低的網絡延時。

廣和通FG150(W)/FM150(W) 5G系列模組

在設計研發之初,從客戶角度出發,在模組射頻、基帶、天線接口設計、軟體特性上充分考慮行業客戶在切換新舊產品線時的需求,支撐行業客戶5G產品快速落地。廣和通FG150(W)/FM150(W)提供一體化多網絡解決方案,在支持全球5G Sub 6及毫米波頻段的基礎上,同時兼容LTE和WCDMA制式,打消客戶在5G建設初期的投入顧慮,響應快速落地的商業需求。同時,也支持區域覆蓋亞太、澳洲、歐洲、北美等眾多5G首推國家,為4K/8K高清直播、雲辦公(ACPC)、無人機、機器人、AR/VR、5G試衣鏡、5G雲遊戲、5G數字廣告牌、5G無線網關、CPE、SD-WAN、智能電網、遠程醫療、車聯網、智能交通系統、無人駕駛、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領域客戶提供完美高速體驗。目前,廣和通FG150(W)/FM150(W) 5G系列模組已正式調通國內四大運營商5G SA組網現網,已應用在全球150+行業客戶,30個行業領域。

「5G+」將成趨勢,為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CSDN:物聯網連接了海量的終端設備,且隨時間而增加,如何管理如此龐大數量的終端?金融、物聯網、信息方面的安全如何保障?

應凌鵬:作為物聯網數據的入口,無線通信模組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廣和通基於摩聯科技BoAT(Blockchain of AI Things)區塊鏈應用框架,推出全球首款5G區塊鏈模組和全球首款LTE Cat 1區塊鏈模組L610。廣和通模組在應用層集成了摩聯科技的BoAT SDK,可使模組具備訪問區塊鏈和調用智能合約的能力,確保在數據上傳到雲的同時將數據特徵值上鏈,實現「鏈上-雲上」數據可信對應,全面支持模組的可信數據上鏈。實踐「物聯網+區塊鏈」的融合創新,旨在賦能物聯網應用全新的價值。賦予智能農業、車聯網、數字貨幣交易、工業網際網路等行業新價值。

CSDN:是否可以通過區塊鏈的特性來幫助物聯網實現管理與安全保障?廣和通是如何將 Cat 1 和區塊鏈進行融合的?

應凌鵬:廣和通L610是全球首款基於紫光展銳物聯網晶片平台春藤8910DM以及摩聯科技BoAT(Blockchain of AI Things)區塊鏈應用框架的Cat 1區塊鏈模塊。在應用層集成了摩聯科技的BoAT SDK,可使L610具備訪問區塊鏈和調用智能合約的能力,確保在數據上傳到雲的同時將數據特徵值上鏈,實現「鏈上-雲上」數據可信對應,全面支持L610的可信數據上鏈。

廣和通LTE Cat 1模組 L610

CSDN:隨著 5G 的發展,AIoT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選項,您在 AIoT 方面有何布局與看法?對於 AIoT 的落地場景有何解讀?

CSDN:目前廣和通 LTE Cat 1 系列產品做了哪些部署?主要應用在哪些場景?

應凌鵬:廣和通積極配合三大運營商網絡疊代和行業應用遷移,推出覆蓋亞洲、歐洲、拉美等地區主要運營商網絡頻段的LTE Cat 1系列模組。廣和通L610先後通過運營商、CCC、SRRC、NAL等四項認證,是國內首款批量出貨的Cat 1模組,廣泛應用於智能POS、公網對講、DTU、資產追蹤、共享設備、智能電錶等中速率物聯網終端。

新基建+5G ,加速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CSDN:您認為目前國內 5G 、物聯網、AI 現狀是怎樣的?對於這幾項技術的正式普及和廣泛應用,還有多遠的路要走?您認為目前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麼?

應凌鵬:5G為物聯網的連接場景,提供了超高速、低時延、廣連接的解決方案。而5G+AI賦予物聯網新的能力,讓物聯網進入「智聯網」時代,物聯網將從碎片化的M2M向架構統一、智能分析的IoT時代演進。

5G網絡的全面覆蓋和AI技術的完善和成熟,根據IoT Analytics的預測,至少還要五到十年的時間這些問題才能發揮「智聯網」在行業中的應用。

CSDN:伴隨著 5G 甚至 6G 的研發,流量也將成為大家無法忽視的問題,如何去平衡 5G 的應用和流量資費的問題?

應凌鵬:流量資費取決於客戶的應用、以及運營商的資費標準。未來隨著5G網絡建設成熟,更多的用戶攤薄建設成本。5G資費由於5G傳輸能效的提升,有望比4G時代更便宜。

CSDN:「新基建」的提出,對於5G、物聯網行業的發展有哪些影響?廣和通是否有配合新基建做出新的發展規劃?

應凌鵬:新基建主要指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建設 。其中既包括了新型技術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包括了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以5G、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邊緣計算為代表的物聯網相關產業正在成為未來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新基建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配合新基建,廣和通在工業、新能源汽車、共建智慧城市方面也不斷發力。用 5G 推動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化轉型,實現「智能工廠」,搭載廣和通無線通信模組後支持大規模、移動場景下的無線數據傳輸,讓智能工廠可利用 5G 網絡,通過傳感器將包括噪音、振動、溫度、壓力、精度、位置、數量等數據在內的設備運行狀態、使用情況上傳至工業管理平台,對數據進行可視化管理、分析,進行預測性維護分析、告警實時處理。將大大地提高智能製造效率,推動智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 6 月 30 日,廣和通也發布了FG650 5G 模組, 有高集成、高性能、低功耗等技術優勢,可自動適配NSA和SA雙模組網,可支持TDD和FDD兩種模式,以及中國四大運營商的全部5G頻段和全球主流頻段,充分滿足全球市場對5G高、中、低頻段的不同需求。

5G 時代下,AIoT 智聯網如何連接未來?

7 月 4 日,在 CSDN 主辦的《百萬人學 AI》-《AIoT分論壇》中,廣和通5G 生態鏈商業拓展總監陶曦也帶來了以《5G 時代下,AIoT智聯網連接未來》為主題的精彩演講。

在分享過程中,陶曦還談及後 5G 時代,IoT市場未來的三大趨勢:永久在線、算力轉移、信息對稱。並認為在IoT 未來的發展中,功能機將向智能機的演化過渡、並且實現端雲一體化,還將出現 IoT App Store 等應用。

在演講中更是帶來了 5G 技術在應用層面的現狀及發展、5G 與 4G 的重要區別、5G+流媒體的應用等內容,為開發者了解 5G 生態提供了更詳盡的產業圖譜!掃描二維碼或戳原文連結,即可觀看完整直播回放(陶曦演講部分為:23:08 ~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