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莫言和他的作品一直備受爭議。莫言的作品風格被稱為「魔幻現實主義」,但是細讀作品就會發現,它們並不魔幻,而全都是現實。
《生死疲勞》是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自己選出的推廣到全世界的作品。
書中的男主角西門鬧,是一個含冤而死的人,他經過生死輪迴,分別投胎轉世為驢牛豬狗猴,最終又轉世為人。
在這個過程中,西門鬧化去了仇恨,知道了執念的痛苦,也終於知道了放手的豁達,最終獲得了真正的重生。
/ Part 01
「我經歷生死輪迴,終於學會放下」
莫言稱自己寫作《生死疲勞》時,是看到了佛教的六道輪迴圖後獲得的啟發。
在這本書中,閻王這個角色在西門鬧的前四個輪迴里是個妥妥的大反派,他明明知道西門鬧有冤,不讓他復活就罷了,還讓他變成畜牲看著自己的妻受苦、妾改嫁,看著自己曾經的財貨四散流失,甚至整日面對仇人的手段來羞辱自己。
莫言的構思一直令人折服。前幾次的輪迴看似羞辱,其實是為了磨去西門鬧心中的仇恨。
直到西門鬧以狗老四的身份再次死亡,閻王才吐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在這世上,懷有仇恨的人太多太多了,我們不願意讓懷有仇恨的靈魂再轉生為人。
轉世為驢時,西門鬧整日憤憤不平,他想著報仇反抗,但又貪吃屬於驢的黑豆;他想去安慰自己的妻子,但又與母驢交歡。
作為驢的西門鬧,是人性的憤怒與驢性一直相互掙扎的一生。
轉世為牛,西門鬧的人性便弱了一些,然而人的的固執與倔犟,讓他即使為牛,也不放棄。最終他被活活燒死,也留下一個「義牛」的名號。
化身為豬時,西門鬧已經疲勞,想自殺找閻王,後來被豬媽的乳汁吸引,放縱自己進慾望的享受。作為豬的西門鬧,身上有著獨屬於豬的貪婪,卻在生命的最後,善良的人性迸發,救下了十幾個小孩。
成為狗的西門鬧,獸性已經遠超人性。到成為猴時,他的身上則一點西門鬧的印記都沒有了,只是一個漠然的被耍的猴子,作者也只是輕描淡寫地勾勒了一個街邊耍猴人身邊的猴子。
西門鬧一次次輪迴轉世,越發感到生死疲勞。轉世的過程,明處是人性泯滅的過程,暗線則是仇恨消亡的過程。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沒有一個嬰兒的眼睛裡是帶著仇恨的。閻王讓西門鬧所歷輪迴,是讓他看到人世的更多面,讓他獲得超脫。六世輪迴,西門鬧的和解是不再憤怒,是體諒生活的苦,更珍惜人性的善。
以至於到嬰孩出世,西門鬧放下了他的耿耿於懷,放下自以為是的冤屈、苦難、執念,與自我和解。
莫言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敘述風格,醉心於描寫山東高密東北鄉的他,既用荒誕的筆觸表達對山東高密深深的愛意,又冷酷無情的安排了許多悲劇發生在這片土地上。
/ Part 02
「一生磨難,一生勇敢」
死亡是最蒼白的無能為力,活著才是最堅強的英雄主義。
潘長江在春晚的舞台上塑造了很多經典的喜劇角色,但是這樣一個看似永遠充滿歡樂的明星,也曾一度想過放棄生命。
1997年潘長江的作品《開學》,在春晚排練的過程中便一直如履薄冰,直到陰曆二十八那天,他驚聞噩耗:苦心排練多時的節目,在最後錄製備播帶的前一天被斃掉了。
潘長江回憶自己得知節目被斃後,大腦一片空白,在北京的嚴冬清晨,在央視後面的小河邊獨步踏雪,一個人來來回回地走了四個小時。
希望參加春晚而不能的挫敗,想爆發卻不能爆發的壓力積壓在心頭,讓他在冰河的中央用腳使勁地跺起河上的冰面來。他想,也許就這樣結束吧,生活太辛苦了。
就在這時候,對岸響起一個老大娘溫暖的聲音:「是潘長江吧,一大早就看見你,真是我們的榮幸啊!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你的小品,潘長江加油!我們永遠支持你!」 可以說,是陌生老大娘的簡單的一句話,救了潘長江的一條命。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已知道,潘長江多次登上春晚舞台,作品不斷,為觀眾們帶來了更多歡樂。
羅曼·羅蘭說:「真正的英雄主義只有一個,那就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質,卻依然熱愛它。」
我看盡世間繁華蒼涼,卻仍對生命存最大的善意。我知道生活殘酷,卻依然充滿樂觀,勇敢面對。哪怕曾受過傷害,即使遍體鱗傷,也依然勇敢去愛,相信真情與堅定。
你知道那些過去與記憶曾是痛點,但是過去都已過去,而未來尚未來。
唯有放下,才能迎接奇蹟。過盡千帆,滄海桑田,都是你人生過往的經歷與記憶,更是經歷過後的沉澱與從容。
生活如茶,洗具清潔,烹調煮水,蒸騰熱氣,總要經過這漫長的過程,才能品味氤氳茶香。
生死疲勞,這世間的一切都在忙著生,忙著死。
但我知道生活並不是一味的重複,所以,我所經歷,皆是過去。放下過去,才是真正的重生。
我只有這一個一生,我所面臨皆無所畏懼,我所經歷便野蠻生長。
/ Part 03
「原來記憶那麼殘酷,放下才是成長」
放下不代表遺忘和背叛,而是經歷滄桑後的沉澱與釋懷。
忘掉是人的天性,不需努力,只用隨著時間流逝,你自會收穫遺忘。
孟京輝的著名話劇《戀愛的犀牛》,道出了愛情的執念與無奈,仿佛是世間所有為情所困的男女的縮影。當男主角馬路苦苦痴戀,卻依然對明明愛而不得時,馬路說出了象徵愛情勇敢者的經典宣言:
「忘掉她,忘掉她就可以不必再忍受,忘掉她就可以不必再痛苦。忘掉她,忘掉你沒有的東西,忘掉別人有的東西,忘掉你失去和以後不能再得到的東西,忘掉仇恨,忘掉屈辱,忘掉愛情,像犀牛忘掉草原,像水鳥忘掉湖泊,像地獄裡的人忘掉天堂,像截肢的人忘掉自己曾快步如飛。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可我決定不忘掉她!」
忘掉,是怯懦的逃避,而非勇敢的面對。不忘掉,也只是終其一生的芒刺在背,而非真正的釋懷和擁抱自己。
在《生死疲勞》中,西門鬧的放下是釋懷,而不是忘記。西門鬧經歷了五個輪迴,才終於明白生命的最終意義是與自己和解。
他放下,卻沒有忘掉那些記憶,而是在體驗的過程中知道生活不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與堅持,所以他釋懷,知道生活的本質並非一帆風順,最終選擇放下。所以在最後一個輪迴,西門鬧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人,滿懷故事,雲淡風輕。
放下,是對過去最好的回應。那些傷痛已經發生,可是生活還在繼續。我們的一生都在負重前行,但能夠舉重若輕者,才是生活的智者、真正的勇士。
放下,是與自己的和解,是對自己的超越。是回首往事有一處珍藏心底的記憶,但你知道,這段記憶已經過去,你已經戰勝了過去的自己。
如此,你我也能淡然地像《生死疲勞》的結局一般,涅槃重生,風輕雲淡地說:「我的故事,要從很久很久之前說起… …」
【本期話題】你覺得西門鬧的輪迴經歷是不幸還是慶幸?西門鬧的最終醒悟,是否只能在經歷磨難後才能獲得?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里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