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國四大古都,歷史文化名城。而有這麼一條街,歷經它一個時代的昌盛。
糖坊廊不止賣糖,還叫「蔑街」?
糖坊廊,如今位於南京城南中華門內。東南起中華路,西北接長樂街。
小巷入口
因為明朝經濟空前繁榮,為保證規範建立官廊,並且都用一色的青石板鋪路。而後出現了不少帶廊的地名,糖坊廊因為糖作坊得名。
所以不止是賣糖,還有不少店鋪管廊,是一條見證南京明時繁華的街道呢!
「糖坊廊」路牌
那叫「蔑街」又是怎麼回事呢?
據記者了解到,原來它曾經本是叫「滅街」,後取諧音才改成「蔑街」。
守護老城南的古韻
筆直的小巷
依稀可見,糖坊廊巷曾經的風貌。低矮平樓,灰磚青瓦。耳邊似乎傳來坊間巷裡的吆喝叫賣聲。
「河房」
老城南街巷的保護,一直是政府關注的事情。而在這條小巷裡,有處「河房」古宅頗有名氣。這座有文物價值的秦淮民居有什麼特色?
與其他平房有別的高牆
1937年12月日軍攻占南京時,這一代民居被損毀不少。正是古宅旁高高的牆門抵擋住敵軍的炮火。
「河房」側正是甘露橋流水
獨特的倚秦淮河而居的建築。
菱形構造
雕花為清朝時雕刻
從出生就居住在這的老人史益清告訴記者:「這是祖上傳下來的房子,因為河道原因側面局部沉降,本來都快要不能住人了,政府翻修了一下,搶救過來一些。」
從他口中知道房子的獨特之處在於全都是木結構,天窗、地板都是菱形,是這附近極少的歷史民居。不愧是頗具盛名有極高文物價值的民間小築。
悠閒自在,得一方安隅
時常有老人在門口吹風
小巷的建築不新,基本上都是遺留的民居翻修改造。
居民陳滿華
她介紹這條巷子時說,以前靠近糖坊廊西巷口的是鏈條廠,後來改造成居民區,並且以前的巷子都是石子路和小平房。
「幽尋」掩在樹後
打開拱門會是什麼樣的風景呢?居民胡志剛趕忙提醒說,正門不在這條街,這邊進不去的,往裡走是古戲台,不過這期間沒有表演。
依稀可見明時百姓家的模樣
夕陽照射下,灰牆紅門中隱隱透出溫婉的江南風情,糖坊廊顯得溫暖又滄桑。而一間間遺留下來的民居,讓遊客體會到老城南獨有的韻味。
閒時來此,喝一壺清茶,逛一間古屋,整個人都放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