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豪李嘉誠曾說"知識改變命運"。在當今中國人生活中,會有許多改變人生的重要時刻,就比如說高考,對大多數人來說,它既是一次機遇,又是一次挑戰,如果名列前茅,就能完全改變自己的命運。
高考是中國學生們的一次大考,鯉魚能否跳龍門就看這一次了,而高考也是異常激烈的,往往一分之差就能差出上千人,所以家長老師們都非常關心。然而還有一群人,高考對他們而言和普通考試沒什麼區別,那就是那些天才兒童們。
天才少女何碧玉
河南新鄉有一位天才少女,她叫何碧玉,在小學四年級被選拔到河南省的"天才少年班",這個班裡一共有三十個和她一樣優秀的孩子,但在這個神童聚集的地方,何碧玉一直名列前茅。
她僅用了四年的時間就把初中和高中的知識學習完畢,學完了別人七年的學習量。但天才少女何碧玉並沒有成為一個考試機器,在課堂之外,她也很喜歡參加音樂戲劇,美術之類的課外藝術活動。
大多數孩子們的14歲對自己並沒有什麼人生規劃,更別提有什麼人生目標了,有的孩子在追星,也有的進入了青春期和家長搞叛逆,但14歲的何碧玉卻有著驚人的自制力和獨立性,有著在她那個年紀少有的穩重與成熟。
2000年,14歲的何碧玉取得了河南省理科狀元第一名的好成績,記者們對她的成績讚嘆至極,爭相的想要採訪她,攝像機面前的她落落大方,一點也不怯場,每個問題的回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還非常有邏輯性,和大家刻板印象"智商高情商低"的天才有著本質的區別。
何碧玉對自己的人生十分有規劃性,規劃可以使自己奮鬥目標更加的明確,可以少走彎路,每個人都應該有規劃有反思有思考,這樣人們的人生路才能更加出色的走完全程。
之後何碧玉進入了清華大學深造,這個消息一經發布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畢竟一個14歲的女孩提前參加高考,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大事,沒想到這個少女還能獲得河南省的狀元,這是真的了不起。
一夜之間她成為萬千學子的崇拜對象,她的高考成績是750分,每科全部滿分,何碧玉也創造了新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這個奇蹟至今無人打破,人們都會習慣性的稱之她為高考第一人。
實際上,何碧玉對高考成績並不關心,她即便以滿分考進了清華,也有沒有選擇熱門的金融或計算機專業,而是選擇了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生物科學,她在學習生物的過程當中感覺無比充實。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因為何碧玉對生物工程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才會如此出色吧。
在外留學
2004年,清華畢業之後,何碧玉前往華盛頓大學繼續深造。在赴美留學期間,一年365天,她每天勤奮自勉,每天最早進入實驗室最晚一個離開,每天便是如此,這種勤奮學習的精神,令美國人對她豎起了大拇指,對她刮目相看。
僅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她就完成了博士的所有學業,拿到了神經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國立研究衛生院,作為早期獨立研究員從事研究工作,2016年加入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系,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助理教授.
正是這種自律的品質才讓她有如此大的成就,如今她已經是華盛頓生命學院最年輕的正教授,每年都要完成幾個世界級別學術研究,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的選擇
近幾年,有不少的學校邀請何碧玉回國任教回國發展,都被她婉言拒絕了,她曾表示自己想要留在美國。或許是因為國外的生活更適合自己,可能是美國的科研水平更讓她留戀,或許那裡的學術氛圍更加濃厚,環境也更不錯。
學成之後何碧玉留在美國發展,這樣的消息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國內強大的爭議,像這樣國家盡心盡力培養的人才卻培養不出中國的人才,各種質疑的聲音甚囂塵上,甚至有激進的人認為這是占據了中國的教育資源,去了美國的辦事的賣國賊。
雖說何碧玉是中國培養出來的天才,但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並不能道德綁架,攻擊別人,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美國的科研環境確實比中國好很多,但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立場而言,如果她能夠回國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無可厚非的是,這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如果何碧玉能回國任教自然是好事,但如果她願意在美國繼續工作,那麼人們也只能尊重她的選擇。
有人說,學成之後就應該回國報效祖國,不應該留在那裡為外國人做貢獻,但從根本上來說,人們什麼權利指責何碧玉的所作所為,大多數的普通人就算有她那樣優秀的先天條件,也不會有她一半的自律和刻苦,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才有了選擇的權利,人無權干涉。
何碧玉在出國後,獨自完成學業和生活上的難題,一個人默默的學習,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鬆懈,這份獨立性和堅持的信念不得不讓人敬佩。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國家為人們提供了優良的教育環境,而人們要做的就是發揮自己的畢生所學來報效祖國,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這就要求人們要努力學習,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強則國強",要有足夠的恆心和信心,不能急於求成,踏踏實實學知識,在我黨的領導下,要以報效祖國為自己最終的志向,攀登到成功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