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看病難、看病貴?費用超乎想像!百姓免費看病成解決方法

2019-09-14     李夫子說史

要說起自古至今的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那除了教育就是醫療了,要說起現代醫學,因為各種科技的發展,肯定是比古代醫學要發達很多,不僅疾病治癒率越來越高,預防疾病的方法那更是多種多樣,很多在古代被認為無藥可救的疾病,在現代輕輕鬆鬆就搞定了。不過,就算現在醫療條件再好,大部分人心中還是有一道始終繞不過去的坎,那就是「看病難,看病貴」!

看病難,看病貴

前段時間李夫子的愛人身體不舒服,想去醫院看病,結果是一號難求,根本掛不上號,只能走急診,等到了醫院,光排隊又浪費了兩三個小時,好不容易輪到了,結果看病2分鐘,就讓你拜拜了!開了一堆藥,一交錢,那又是好幾百!唉,您說這氣不氣人?其實在我們身邊像這種看不上病或者是看不起病的情況,幾乎每天都有發生,並沒有什麼稀奇,但如果要是穿越回古代,那普通老百姓會不會也面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呢?李夫子可以告訴你「一定會」,為什麼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古代的看病難、看病貴。

醫院排隊

古代看病有多貴?

如果說起古人怎麼看病?實際上跟我們在電視劇里看到的也差不多,除了皇上有御醫能全天伺候著之外,古代大多數人但凡有個頭疼腦熱的,第一時間想到的就醫途徑就是去「請大夫」或者「看大夫」,不過在古代看大夫那你可一定得有一雙慧眼啊,畢竟古代醫生的醫術參差不齊,大多數更是水平有限,一不留神可就容易遇到江湖郎中,這萬一開錯了藥,那你的小命可就拜拜了,如果去請那些還算有點醫術的大夫呢,也有問題,就是看診的價格普遍偏高,如果想請名醫那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另外中藥不像我們現在西藥見效那麼快,所以古人如果得了一場病,那長期服藥肯定是免不了的,這也意味著要花上一筆不小的開支。

古代看大夫

說起古代看病貴,很多人可能沒啥具體感受,甚至有些不以為然,難道還能比現代貴?那李夫子跟大家舉個例子吧,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里有這樣一個橋段,說是有一次晴雯病了,賈寶玉偷偷請了個大夫進大觀園給她看病,臨走時給了大夫一兩銀子的診金,然後再按照他開出來的方子去藥鋪抓藥,我們粗略算一筆帳,「紅樓夢」成書大概是清朝乾隆年間,如果按照當時大米的價格兌換一兩銀子,再跟現代對比,差不多相當於450-750元錢,這在當時還只是給大夫的挂號費,不含藥費,而晴雯當時在賈府做丫鬟,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一兩銀子呢,如果不是寶玉出錢,她可能連看診費都掏不起,咱們現在常說一個病人拖垮一個家庭,看來這話擱到明清時期也是絲毫沒有違和感啊。

紅樓夢晴雯生病

別看花了這麼多錢,賈寶玉當時請的還只是個普通的大夫,放現代普通中醫大夫挂號費多少?一般也就100-200吧,如果去公立醫院看中醫科,那可能挂號費就是幾十元!可見古代的診費比現代高很多啊,如果換成水平高一等的郎中出診,那費用簡直能讓人驚掉下巴。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小說畢竟是虛構的,那李夫子就舉個現實的案例吧。在清代古籍《壽字帕》里記載:「當時縣城有一位姓趙的名醫,無論什麼病,只要吃他一帖藥,疾病立馬就能治好,因此人送外號趙一帖」。不過一般人看病還真請不起他,因為他光一趟出診費就得5兩銀子,而那時候的中產之家,1個月也僅有一二兩銀子的收入,但這些中產階級在當時還只占少數,更多的還是連一般的郎中都捨不得看的普通百姓和貧困戶。

另外,就算有郎中大發善心,說自己是濟公轉世、菩薩在世,就是看病不要錢,那一般病人也還是高興不起來。為什麼?因為還有掏錢抓藥在後面等著呢,所以現代名老中醫「李可」老先生就說:「農村患者,非危及到生命,不敢言醫。一旦發病,就成九死一生的危局。因不廈救治而死者,屢見不鮮,人間慘事,莫過於此。」意思就是說農民生病不敢看大夫,看了大夫也治不起病,這簡直就是人間悲劇啊。

周朝如何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

其實百姓看不上病、看不起病,不僅家人跟著著急,也同樣牽動著歷朝歷代統治者的心,怎樣才能讓生病的人看上病,實際上一直都是他們十分關心的問題,其實,早在周代朝廷就設立了「掌養萬民之疾病」的官職「疾醫」。他們的職責就是專門給普通人看病,但因為當時疾醫的數量很少,看病的窮人又很多,供求關係非常緊張,導致這一方法在當時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於是後來一種更快見效的方法出現了,就是朝廷賜藥。

周朝設置疾醫

漢朝解決看病難、看病貴——「朝廷賜藥」

據《漢書》記載:「西漢元年2月,也就是公元二年,全國很多地方爆發了旱災和蝗災,那個時候正好趕上王莽掌權,於是他便下令朝廷賜藥給災民,並提供相應的醫療服務。」還有南宋紹興16年的時候,京城發生疫病,宋高宗趙構同樣派出翰林院的醫官,免費給京城內外的百姓看診並分發藥品,除此之外一些地方的府衙也常常會給轄區內的百姓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保證那些生病的百姓可以順利就醫。

王莽下令免費賜藥

北魏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別坊」

等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雖然朝廷依然會給窮人分發藥品,可由於當時戰亂不斷,百姓看不了病的問題,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加嚴重了,於是經過一番絞盡腦汁的頭腦風暴,北魏朝廷居然創造性地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1個面向基層的官府性醫療機構——「別坊」,說起這個「別坊」那真是非常了不得,這個機構不僅專門給窮人看病,更重要的是看病還不要錢,所有費用竟然全部由官府買單,可能很多小夥伴為認為北魏朝廷的這個舉動,簡直是全天下百姓的福音啊。

北魏建立別坊

唐朝解決看病貴——「養病坊」

但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這:「別坊」雖然好,卻也存在著嚴重的漏洞,那就是它只對當時京城地區的百姓開放,那些家住偏遠地區的人還是無緣享受這種待遇,畢竟北魏朝廷也得考慮控制成本,只有到了唐朝,才是讓所有人都見識了一把什麼要真正的有錢任性!為了有效緩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唐朝官府不僅開辦了「養病坊」,為窮人提供免費醫療服務,還規定這種給平民看病的公費醫院,必須像連鎖一樣開遍全國各個州郡,不僅如此,為了改善當時醫務工作者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朝廷更是直接以立法的形式規定:「醫者若有因財而詐稱患者病情嚴重的,以盜竊罪論處!」潛台詞就是如果醫生故意誇大病情,向患者多收費,這和盜竊沒什麼兩樣,甚至連不小心給人誤診,誤判了也同樣會遭到法律懲處。這一樁樁、一件件對老百姓來說都是喜大普奔的大事,可見唐朝為了保證百姓的醫療權益,真是下足了血本。

唐朝全國開設養病坊

宋朝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安濟坊」

等到了經濟最為發達的宋朝,一系列醫療方面的惠民政策更是比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創造了完全由國家財政負擔的公立免費醫院「安濟坊」,還出現了官方開辦的藥店,專為百姓提供「良心藥、放心藥」,受到了廣大百姓的熱烈歡迎,說起這個「安濟坊」的建立,一代文豪蘇東坡功不可沒!據說元祐5年,公元1090年,蘇軾在杭州做官,正趕上杭州疾病流行,於是為了給窮人就醫提供方便,他領頭在當地建起了病房,取名為「安樂坊」,後來「安樂坊」被官府接管,改名叫「安濟坊」,並硬性規定,像這樣帶有慈善性質的醫館,在各州縣都得有一所,就這樣在蘇東坡的推動下,宋朝的慈善醫療又向前邁了一步。就連明清時期創立的「養濟院」都直接受到了它的影響。

蘇東坡成立安樂坊

李夫子說醫療

其實不論古今,醫療問題,一直都是關係民生的大問題,從唐朝、宋朝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措施中,我們可以看到,經濟繁榮、國家富強,始終是完善醫療體系最強大的推動力,我們生活在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李夫子也相信,在不遠的未來,看病難和看病貴的現象將逐步得到解決,而只有就醫權益得到了切實的保障,當人們在面對疾病時,才會真正少一些恐懼,多一份樂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7LoN20BJleJMoPM_G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