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新興平
原題/豆腐腦 文/劉尊建
豆腐腦,記得好像是九零年那會才吃過。那時候,村子裡有一家豆腐房,每天下午做豆腐,到五點多,便有豆腐腦了。在田地里忙了一天的人們回到家,著急做晚飯。孩子們早早聞著了豆腐腦的香,饞貓似的纏著大人,哼哼唧唧,攪得大人婆煩,每人給二毛錢,於是就樂得一蹦一跳地拿著大小不一的碗跑了。
開豆腐房的是我本家的親戚,和村子裡的所有人都熟悉,不論誰家孩子夾碗來了,一毛就一毛,二毛就二毛,那怕沒拿錢的都給娃們盛滿。有些老人也拿個大老碗,給五毛錢,就能盛的溢出碗邊。一鐵桶豆腐腦,一會功夫就舀完了,黃昏的村莊裡飄浮著豆腐腦的清香氣。
有些老人家端回豆腐腦,洗幾根蒜苗,切碎,撒在碗里,調點鹽,滴點醋,就是一餐美味。一般娃們端到家,就剩半碗了,本來就走的慢,還邊走邊順著碗邊沿喝,等大人把調好的蒜泥水水舀幾小勺,再撒點綠菜花花,娃們就興奮地不得了,墊墊腳夠著要大人手裡正在撒佐料的豆腐腦碗,嚷嚷著「給額,給額」。村子裡只有老人和孩子才有這口福,九零年家家經濟不太寬餘,大多數人儘量不去謀嘴。都知道人家做豆腐也挺不容易的,一毛二毛的給娃能盛滿滿一碗豆腐腦已經非常不錯了。
太感謝開豆腐房的本家親戚,回回兩個娃端的豆腐腦,只吃多半碗,已是小肚肚圓了。娃剩下的我常常連湯帶水一掃而光,那個香啊,難怪娃們爭著吃呢,就覺得,這豆腐腦恐怕是世間最好的美味了!或許,這是井底之蛙的看法,可那時在農村豆腐腦的確是最好的吃食。
來到縣城這幾年,走在街上,見許多小吃店都掛著「乾縣豆腐腦」的招牌。偶爾去過幾家,老闆都說自家的豆腐腦是乾縣正宗的做法。究竟正宗的乾縣豆腐腦是啥樣子,啥味道,不得而知。反正再也吃不出九零年前後那種味道,那種回味起來永遠忘不掉的味道。
一次路過縣門東街,教育局東邊二百米,有家乾縣瓦罐豆腐腦,感覺招牌有點特別,索性走了進去,找一找三十年前的感覺。小老闆二十出頭,身體富態,人是挺熱情的。待坐好後,麻利地盛來一小碗豆腐腦。霎時,久違的味道傳入鼻孔,尤其那油潑辣子的香爨(cuan)更是精妙,吃上一口,捨不得下咽,閉著眼睛,讓香氣慢慢流遍全身,對比著三十年前的味道,真是沒法比呀!那適量的調料恰到好處,一小碗吃完,有想再來一碗的衝動,忍忍還是算了吧,美味還是慢慢的品來!三十年前那味道是地道的豆香味,這家瓦罐豆腐腦的味道是豆香,辣子香,調料香,三香合一,其韻味就更悠長了,難怪每天早上顧客滿座。
好的吃食值得懷念,好的美味回憶猶存。尤其在現代社會,物質豐富,人們的味覺是非常敏感的,弄虛作假,以次充好是行不通的。只有踏踏實實,本本分分,貨真價實,才能吸引顧客,才能留住顧客。酒香不怕巷子深,貨好不愁沒顧客,願細水常流吧!願興平人民都能吃上放心、味美的「豆腐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