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生日:活了43年,我最重要的3點感悟

2019-10-15   劉潤商學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由之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583篇原創文章



今天,是我43歲的生日。唉,又老了一歲。

我一直對我的生日愛恨交加。

愛的是,這40年來我一直沾祖國的光,每年生日,舉國放假。

恨的是,放假也剝奪了小夥伴們前赴後繼地給我慶生的機會。

不過,再後來覺得也挺好,每年都有那麼幾天,可以安安靜靜地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

43歲了。

如果你問我,這43年,我最重要的感悟是什麼?

我想,也許是這三個。



1


人生處處皆選擇,但這世上沒有「完美的選擇」,只有「最好的選擇」。

A,有A的好處,也自然有A的壞處;B,也一樣。

如果糾結,就是希望得到「完美的選擇」,A和B的好處同時都得到,兩者的壞處都不要。

不糾結,就是認識到,這世上沒有「完美的選擇」,只有「最好的選擇」,得到A的好處,就必須坦然接受A的壞處,選B亦然。

取捨的道理,如此簡單。

但是很多人依然做不到,是因為「錯」了,會後悔。

有一次我在一所大學演講。

一位女同學提問:父母想讓我做會計,可我很喜歡做廣告,但我又擔心萬一廣告做不好,收入可能還不如做會計呢。您說應該怎麼辦?

這是典型的「完美選擇」綜合症。

她其實想問的是:老師,你能不能給我介紹一份工作,既有廣告的精彩,又有會計的穩定,但是收入不能低,還要確保我一定能做成功。

我送給她一句話:勇於選擇而不後悔

所有的選擇,都是在有限信息下的一個冒險。

你無法確定,什麼才是「正確的選擇」。

你要問自己,你願不願意為你想要的東西,期盼最美好的未來,但同時能接受可能的最差結果。

比如,真的失敗了,流落街頭,你會後悔嗎?

選擇的勇氣,不是來自對成功的渴求,而是來自對失敗的接受。

這就是我認為的「自由」。

假如,你真的接受了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選擇」,那怎麼才能在A和B中間,做出「最好的選擇」呢?

我送給她另外半句:隨心所欲而不逾規

規,就是規律。

保持一定的閱讀量,保持一定的交際圈。好好學習,不斷思考,提升自己對事物以及事物運行規律的洞察。

你的洞察越深刻,你就越可以隨心所欲。

庖丁解牛,是因為他對牛的身體結構了如指掌,所以小刀遊走,在每一個力度、速度、角度的選擇上,看上去遊刃有餘,其實都是對規律的遵循。

越表面上看毫不費力,越是因為背地裡竭盡全力。

真正掌握規律,才會讓你的每一個選擇看上去隨心所欲,但是不逾規。



2


賺錢只是順帶的結果,創造價值才是永恆的目標。

我們常說,衝著錢去的,往往都賺不到錢。

為什麼?

因為錢,是你做完事情後,衡量價值的計數器。

它是一個指標,而不是目的。

它只是一個順帶的、自然而然發生的結果,英文上叫做consequence,就是結果,而不是object,object就是目標。

你只有把另外一件事情作為目標,比如為別人創造價值,錢才會隨之而來。

你為別人付出價值,你會得到相應的回報,這個時候,錢會作為一個結果而出現。

但你把賺錢作為目標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可能會誤入歧途。

每件事情都要談錢,你會被錢左右,想出各種花招,一遍遍地圈錢、割韭菜。

你甚至會開始追逐高風險和高利潤,一心只想一夜暴富,從而喪失很多機會。

思考如何「賺錢」,如何「變現」,如何「收割」,都可能會讓你求之不得。

世界奇怪的很,衝著錢去的,一般都賺不到錢。

把基本功練好,把事兒做好,賺錢才會自然而然。



3


舍滿取半。

別人有8分,說10分,取9分;我要求自己,有10分,說8分,取5分。

即:給別人交付100,但我自己只拿50。

雖然看上去吃虧了,但是這形成了非常好的動能。

我舉個例子。

有一次,有位同學給我發了個8888.88元的紅包。我沒收。後來他說很想很想見我,願意花10萬元,和我一起晚餐。我也沒答應。

我非常感謝這位同學的喜歡和信任。但是這些錢我不能收。

為什麼我不收8888元的紅包?

這位同學參加完我的線下大課,受到震撼和啟發。但是這些震撼和啟發,他已經為此付過費了。如果再收這個紅包,就是二次收費。

所以,感激收下,紅包退回。

為什麼我不收10萬元見面?

因為10萬元是價格,見面不是產品。或者說,見面是一種產品,但它賣的,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尊敬是學生贈予老師的,我心存感激,但不能因此收費。這不是收費,這是收割。

8888是感激,10萬是尊敬。為感激和尊敬支付的這兩筆錢,我不能收。那是你應得的。

這就是舍滿取半。

任何一次收費,如果用戶沒有獲得超預期價值,就不要賣。

我身邊優秀的企業家,和別人爭論的問題,常常是:這明明是你應得的,必須收下。而不是:能不能再便宜一些啊?

優秀的企業家,總是想方設法給,而不是想方設法拿。

這也是舍滿取半。

我努力讓自己每天做到100分,但是最後,只取50的回報走。

做100求進取,取50得從容。行走天地間,無拘無束。



最後的話


與客戶,同事,朋友,家人相處,其實也是一樣,終極要義就八個字:做大蛋糕,舍滿取半。

做大蛋糕,就是「改善交易結構,創造效率空間」,做有增量的事情,不要做左手換右手的事情。

舍滿取半,就是「讓消費者因此獲益,自己同時獲得成功」,賺的錢我不能都要,你先拿走一半,剩下的再給我。

學到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做大蛋糕,舍滿取半」,也是人生的商業模式。

與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