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莫拿「言論自由」當幌子!給我們應有的尊重

2019-10-10     水皮雜談

三十年打下的江山,毀掉只要三天的時間。那麼,NBA在中國現在就面臨著一場巨大的衝擊。

兩場中國賽或生變

由於火箭隊總經理莫雷關於香港問題發表了不當的言論,引起了眾怒。之後他自己又做了個澄清,但是澄而不清。後來,NBA總裁肖華在兩次聲明中間,又露了「底牌」,他們實際上是打著「言論自由」的幌子,支持莫雷。

肖華的回應一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體育頻道決定,暫停轉播NBA賽事,特別是中國賽,立即排查一切涉及到NBA的合作交流。

那麼,之前,騰訊體育、李寧公司等中國合作方已經紛紛暫停或中止了同火箭隊的合作,包含「火箭隊」關鍵詞的商品都已在淘寶和京東等平台下架。

原定於10月10日和12日在上海和深圳進行一年一度的NBA中國賽系列活動,現在看來也充滿變數,目前贊助方已經紛紛表態,像vivo已經停止了贊助。之前,我們也都知道,義大利某奢侈品牌因創始人不當言論,被迫取消了在上海的大秀。那麼,NBA中國賽現在看來也形同雞肋了。

三十年努力,一朝東流

這只是代價的一部分,對於整個NBA商業聯盟而言,這個事件恐怕會將過去30多年來,NBA在中國市場的努力付諸東流。

熟悉NBA發展歷程的球迷都知道,80年代的時候,NBA曾經是北美四大職業聯盟中墊底的存在,以中國為核心的世界市場幫助他們崛起。

當時,時任NBA總裁的大衛·斯特恩,因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隻身一人跑到中國,為了讓央視同意轉播NBA,在寒風中抱著幾張NBA碟片,等了40多分鐘,才見到央視總編室的負責人。

那麼,後來,大家都知道,藉助喬丹等一批球星,NBA在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特別是21世紀初,姚明通過選秀進入NBA,成為亞洲第一個狀元秀,更是吸引了無數國內球迷關注這個北美的籃球聯盟,慢慢認識了更多NBA球星,直到現在,NBA已經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體育聯賽之一。

每年超10億美元的收入

與之相應的是,NBA在華的商業價值也有大幅度提升。據統計,NBA在中國每年至少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這個還不包括各個球隊在中國的收益。

單就版權費來講,央視是NBA在中國的獨家電視轉播方,據悉每年電視轉播費用大概是5億人民幣,也就是7000萬美元左右。那麼,2014年的時候,騰訊簽下NBA中國獨家網絡轉播權,5年的費用一共是5億美元。今年,騰訊再簽下後面5年的網絡轉播權,現在費用已經到了15億美元,也就是說翻了3倍。

應該講,它在中國每年轉播費用約合人民幣將近27億元,還不包括它在中國的廣告贊助的收入、門票收入、周邊商品的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火箭隊是姚明唯一效力過的球隊,火箭隊在「後姚明時代」的關注度依然居高不下。應該講,它是依靠中國市場崛起,最受益的一支球隊。

火箭隊的前老闆亞歷山大在1993年買火箭時,花了8500萬美元。2005年,他還是NBA最窮的老闆;但到第二年,他的個人資產就猛增到12億美元,是2005年的15倍。2017年,亞歷山大將火箭隊賣出了22億美元的高價,成功將球隊價格翻了25倍之多。

但現在,這一切將可能結束。因為在中國人的內心,底線是不容觸碰的。中國老話,「在商言商」,第二個「商」字,很多時候可以解釋為「情商」。希望所有外國企業在華經商的時候,學習一下中國的文化,學習一下什麼是尊重合作夥伴,什麼是尊重消費者。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不管是莫雷還是肖華,所謂的「言論自由」真的就是一個幌子,根本不值得一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1-us20BMH2_cNUgLJ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