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想起你,不想再因為是歐陽娜娜

2019-09-30     銜娛翻生

頂流加上小花,歐陽娜娜的一笑一顰都容易上熱搜,何況是當她開口唱歌的時候呢?

當歐陽娜娜在某衛視音樂綜藝節目上自彈自唱《天天想你》,這兩天於網上火得一塌糊塗的時候,熟悉的樂聲不禁讓人想起那個已經逝去22年的音樂才子——小寶張雨生。

這首被娜娜重新編曲的《天天想你》就是張雨生在1988年的作品。

歐陽娜娜並不是第一個翻唱這首歌的,五月天、黃綺珊、蘇打綠等很多人都翻唱過。

這是張雨生的首張專輯,專輯上寫著為紀念兩年前在山澗不幸溺死的妹妹。《天天想你》銷量超過30萬張,專輯同名主打歌《天天想你》成為張雨生的代表作之一。

2017年,當他逝去20年的時候,台灣金曲獎把特別貢獻獎獻給了這位被陶晶瑩稱作「胸懷天下的知識分子」。

他當年嘹亮的《我的未來不是夢》,曾經是30年前聽到這首歌的少男少女們感覺最明亮的時刻。

或許只有他的學生Amei張惠妹,還經常在他去世的日子發文紀念。

他的墳墓甚至遭到了某些人不懷好意地破壞。

莫名費解,無比憤怒。

張雨生,曾經是三十年前華語歌壇最亮的一顆星。

即使在已經沒落的綜藝《中國好聲音》里,高音已經成為很多歌手的標配,但能夠達到張雨生一樣在音色、音域、情感、呼吸等各方面都遊刃有餘的歌手,至今寥若晨星。

他的一生真的是可以用音樂串起來的樂章。

他初露崢嶸是1988年還在做金屬小子樂團主唱時的《我的未來不是夢》。這首歌原本是台灣當年唯一能夠和可口可樂競爭的黑松沙士的廣告歌曲,經過張雨生的演繹後成為了激勵人奮進的傳世經典。

張雨生因此一夜成名。

個子不高,但是聲音非常高亢。當時這種高度的聲音,台灣歌壇只有兩個人可以輕易達到。一個是他的背影比誰都孤單的王傑,一個就是張雨生。

兩人就像是絕代雙驕。

在台灣商業電影教父朱延平的《七匹狼》中,首次觸電的張雨生與王傑、邰正宵等人主演,由王傑和張雨生領銜合唱盡顯青春熱血的《永遠不回頭》。

這首歌近些年來不斷有華語樂壇中以高音自負的歌手演唱,但是鮮有令人感到接近更別說超越的表現了。

音域傲人、自認華語音樂一個哥的孫楠,曾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演唱過,可惜每每看到孫楠總是被他不那麼讓人樂觀的人品所刺激,而忘了他是能夠真正唱好這首歌的。

關掉畫面細聽,他的聲音中變化過多,唱功自然了得,但是已經不是青春年少的王傑、張雨生的高音那麼來得自然、透徹。

台灣流行天團五月天也曾經在演唱會上邀請姚可傑等歌手來演唱此歌,表現可圈可點,但同樣失之於缺少青春元素而讓人感到缺憾。

張雨生的混聲真的是沒法代替,王傑在歌中表現出來的孤獨、無畏更是其他歌手所不能表達。甚至於是當下的王傑,已歷經滄桑,年輕人永遠不回頭的青春吶喊已經不能完美詮釋,所以王傑在自己的個唱上從來不唱這首歌。

《大海》是張雨生另一首傳唱度非常廣的歌曲。

如果大海能夠帶走我的哀愁,就像帶走每條河流。所有受過的傷,所有流過的淚,我的愛,請全部帶走。

這張專輯也是他上一張專輯《帶我去月球》銷量不佳之後向商業屈服的作品。

在《天天想你》成為他出道即巔峰的代表作,那之後服了兩年兵役重出江湖的張雨生放棄做偶像歌手,轉向創作型。

當時的台灣國語歌壇唱作歌手也頗多,齊秦、童安格、庾澄慶、黃舒駿、黃國倫等等,不同於香港歌壇由四大天王「統治」的鐵板一塊。

出道後受到學長張雨生引薦一直心存感激的陶晶瑩說他是胸懷天下的知識分子一點不錯。

在情歌泛濫,四大天王從香港「出發」音浪席捲整個華語歌壇的時候,翻唱日本歌曲、唱口水歌是很容易打榜、賣唱片見效的。

但這與張雨生的音樂理想都背道而馳。《帶我去月球》專輯帶有實驗性質,今天聽來仍不過時,可說是盡顯了張雨生在創作方面的驚人天賦。

尤其是他中文功底深厚的歌詞,有的盪氣迴腸,有的愛恨綿長,有如海浪般層層推進,又不會讓人覺得掉書袋,總會有必須一口氣唱完的酣暢淋漓。

而且題材超越了一般的情歌題材,包括了政治、環保、和平以及社會狀態等。

譬如,相對商業上純熟的《大海》,我更喜歡張雨生一首知名度不高但更有個性的《兩伊戰爭》,這首歌是1996年他的作品。

在情歌泛濫的年代,這樣一首反戰題材的歌曲極為少見,加上歌曲的前奏就由交響曲演奏得有一分半時長,而當時情歌的標準時長就是三分半,這樣這首歌的流行是比較差的。

但確實是張雨生最好的作品之一。

1997年10月21日的凌晨,在他生前最後一張專輯《口是心非》剛剛推出不過20天,張雨生駕車,在返家途中因過度疲勞駕駛及車速過快發生嚴重車禍。在醫院整整經歷了20天的搶救治療,最後因並發吸入性肺炎急救無效而病逝。

同黃家駒一樣,都因一場不該發生的意外讓生命停在了31歲。

1998年的第九屆台灣金曲獎上,張雨生的遺作《口是心非》獲得了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唱片獎。

張雨生在1966年6月出生於台灣澎湖,原本6月的澎湖都會是晴空萬里,但是卻在張雨生誕生前後,大雨下了整整一周,因此得名「雨生」。

以前會想,要寫一篇紀念張雨生文章的時候,是不是要等到一個有關他的整數年。

可是很慚愧地發現,他50歲冥誕的時候、他逝世20周年的時候,都因為某些更熱點更有流量的娛樂八卦,而讓我們錯過了與張雨生的再次相逢。

這種慚愧是自然而然的。

張雨生因車禍到現在去世了22年,熟悉他的歌迷已經漸漸變老,年輕的歌迷對於這個在華語歌壇曾經何其閃亮的名字已經陌生得可以。

但張雨生的音樂作品歷久彌新,至今仍然流行。

歐陽娜娜的翻唱就充分說明了張雨生的歌,無論改編成何種形式,經典,永流傳。

因此為什麼還非要等到他忌日的那一天呢,想起張雨生的時候,我們就應該來一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xrZiW0BMH2_cNUg4u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