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兒電纜銅價上升了,怎麼辦?」
「我這兒一件衣服一年上漲300塊,賣不出去怎麼辦?」
「工人工資一年漲20%,工廠只能關門了。。。」
這兩年,傳統製造企業焦頭爛額,考驗製造企業的時間,到了。
怎麼辦?
從宏觀層面上,政府得做到,不跟美國加息,跟隨美國減稅。
美國的政策卡著其他國家的脖子。
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中國傳統製造業的中小企業日子難過極了。
截止今年年底,中國上游原材料價格已經上漲了二、三倍,而上遊資源性企業大多數屬於國有企業,享受政策紅利,改善盈利毫不費勁。中下游企業私營企業居多,盈利反而惡化。
只需看一個指標,企業的日子好不好過。
傳統企業想過上好日子,從微觀層面只有一個辦法,跟上人工、環保、原材料上漲的步伐,做寬做深護城河,保持贏利穩定。
只靠政策扶持,企業無法做強做大。企業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取得產業鏈話語權,擁有全球視野。
一類企業不僅可以活下去,還可以活得很好。擁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無懼加息、稅收等宏觀環境的變化。提升質量、技術和品牌,有能力把價格壓力傳遞到下游,上游漲價,跟隨上漲,消費者認帳買單。
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壁壘,是最划算的做法。
企業戰略清晰,更要注重研發,無數成功企業證明了研發的重要性。2016年,華為研發費用躋身全球前十,甚至超過了蘋果。技術沉澱給華為全球化擴張提供堅實後盾。跟華為一樣,TCL集團的技術研發為企業挖出了一條寬闊的護城河。在全球範圍內,TCL擁有26個研發中心,2016年研發投入高達42.7億元。
研發不是漫無目的的燒錢,衡量研發成果的指標就是專利技術數量,尤其是發明專利數量。截至2016年底,TCL集團歷年專利申請量在國內同類企業中排名第五,發明專利申請量在國內同行企業中排名第四。品嘗過研髮帶來的甜頭,企業會上癮,TCL集團未來會加大研發投入,聚焦在兩個領域:半導體顯示,以及智能和網際網路應用。
政府可以建立各種前沿理論研究院和實驗室,不用過多考慮商業化問題。企業跟政府不同,企業要盈利,企業在前沿科技研發上投入,不是為了吹牛的,是為了挖寬護城河的。
技術的商業化,才能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要做到這一點,企業的精神教父需要前瞻的國際眼光,企業需要掌控住產業鏈,高效整合產業鏈資源。
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就是深耕這一行的產業鏈。對於該理念,TCL可謂是踐行得很成功。TCL集團成為國內首家建立起「液晶面板-背光模組-電視/手機整機」垂直產業鏈一體化優勢的企業。
TCL集團工業研究院、旗下華星光電在量子點、超高清、柔性OLED、印刷顯示等技術實現了快速研發。2017年6月,武漢華星光電第6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在武漢光谷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6月前公司第一階段產品點亮,2020年3月前第一階段產品量產。2017年11月29日,華星光電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建設項目&AGC玻璃廠提前完成主體廠房封頂,G11代線的建成使得華星光電在大尺寸面板市場布局更加完善,這有利於提升其液晶面板業務的綜合競爭力。
除了布局業內最熱門的柔性OLED,TCL集團更加注重QLED 技術。量子點顯示從長遠角度看是優於OLED顯示的:OLED是有機發光材料,沒有那麼穩定,量子點則可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色域方面,量子點的色域更廣闊,亮度也更高;基於材料本身的特點,量子點使用壽命更長。
TCL集團的策略非常「實用」,柔性OLED顯示屏成功了,TCL集團也布局了這一塊,保證未來不會掉隊。在QLED技術上,公司是實實在在的領先。
我曾經問過李東生先生,為什麼要花幾十億做這樣的項目,風險太大。李東生的回答很簡單,必須做,不做不行。
企業靠政策紅利固步自封,只能做地頭蛇,浪費納稅人的錢財是不道德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把目光放長遠,從更高層次考慮企業未來,品牌國際化是繞不開的一道坎。
TCL全球布局
TCL集團品牌的國際化,是公司技術累計和產業鏈整合到一定程度後的必然選擇。TCL因為國際化差點死亡,也因為國際化獲得重生。現在,TCL集團已經獲得了豐厚的回報,2016年TCL LCD電視銷量全球第3,液晶面板銷量全球第5,手機銷量全球第8。2017,在國內電視普遍銷量下降時,截止三季度,TCL集團LCD電視海外市場銷量同比增長29.5%,其中北美市場銷量同比大幅增長97.4%,在北美市場份額躍居第三。
TCL很早開始吃螃蟹,1999年,在越南建廠。2013年,TCL集團冠名好萊塢星光大道地標——中國大劇院,成為該劇院建成85年來首次與中國企業冠名合作,當前在全球有22個製造中心,銷售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7年,TCL品牌推廣國際化再掀高潮。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8月份TCL在一帶一路沿線15個國家大力度進行了品牌宣傳。11月底感恩節期間,TCL在全球再次進行創意投影廣告投放,覆蓋美國紐約及洛杉磯、法國巴黎、德國柏林、義大利羅馬、澳大利亞雪梨、英國倫敦等多個國家的多個著名地標,再創中國企業營銷先河。
TCL全球創意投影廣告亮相海外多國地標
為了深耕歐美市場,TCL集團不僅連續多年參與IFA展這種全球性的展會,2017年還在展會期間舉行全球新品發布會,向世界介紹TCL的創新產品、創意廣告等等,公司推出的高端旗艦電視X6 XESS在2017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IFA)還獲得「量子點技術金獎」。
為了加強全球品牌運營能力,輸出先進的製造能力,打破貿易壁壘,在全球範圍獲得低成本,TCL注重產品本地化,在全球範圍內設立工廠基地。目前,TCL在越南的工廠基地能夠輻射東南亞市場;在波蘭的工廠基地能夠輻射歐洲市場;在墨西哥的工廠基地主要是輻射北美和中美市場;在埃及、巴西的合資工廠,覆蓋非洲、中亞、南美市場。
中國大型製造企業已經跨國發展,哪裡有市場,哪裡便宜、哪裡物流成本低,就到哪裡設廠。汽車企業、家電企業,製造業早就遍布全球。
在 2017(第 23 屆)中國品牌價值 100 強評選中,TCL 集團以 806.56 億元(人民幣)位列總榜單第五位,連續 12 年蟬聯中國電視機製造業第一名。這是對TCL的國際化品牌戰略的極大回報。
可以說加不加息,減不減稅,這些外在的因素,企業干預不了,也無法做太多的預估,企業日子要過好,還是要勤練內功。TCL是一個不錯的案例。
在上次採訪時,李東生也說,為了中國整體的競爭力,中國稅收應該改革,有必要給實體企業降稅。
企業畢竟是資產配置效率最高的一種組織形式,實體企業好,經濟才能穩。如果宏觀經濟向好,但是多數企業日子不好過,盲目採取逆周期政策,就像人身上被點了死穴,風險一旦爆發就像火燒連營,不可控。
企業家們,你的公司是否正在面臨這些挑戰:
1.產品同質化嚴重,模式泛濫,如何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2.企業經營手段過於傳統,重資產,低利潤,如何運用資本槓桿來以小博大,輕公司,高利潤。
3.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如何進行創新,產業整合與併購上市?
4.企業家沒有資本思維,過於依賴信貸或民間借貸導致資金斷裂,如何得到資本青睞?
四大硬傷:
1.企業定位模糊,戰略缺失,沒有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第一的追求與承諾。
2.出資有歷史問題,金融,稅務,環保,勞動用工存在明顯的法律風險的項目。
3.沒有設計合理退出機制的項目,缺乏資本路演能力,不能把企業推向下一輪融資
4.缺少融資計劃書及基本路演常識和專業輔導(強大的信用背書。
為了幫助各行業中小企業家解決困境,突破瓶頸,我們定期舉辦《資本賦能·領袖峰會》,聯合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栗、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負責人龍瓊、華洋資本於浩天、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9位投資大咖、資本專家和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9位導師之一: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董事長謝聞栗(投資過優客工場、脈脈、喜馬拉雅等獨角獸項目)
【峰會價值】:商業計劃書專業輔導、股權頂層架構設計、資本運作 、商業模式 、產業併購、營銷策劃、融資路徑設計、企業轉型升級...
【部分到場對接投資機構】:賽伯樂投資 、哈佛紅杉、 中英資本 、銅牛集團 、國融證券 、中財經基金管理 、中資華商 、中國投資協會 、國際香港亞賽特國際控股...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