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經常跟孩子表露「掙錢辛苦,咱家沒錢」,對其有哪些影響?

2019-12-24     豆寶娘親

周末和朋友聚餐的時候,看見一位中年婦女帶著一個小女孩走進來點了一份兒童套餐,小女孩高高興興的吃著美食,可還沒吃幾口,就聽到媽媽對她說:「這一頓飯讓我一上午白忙活了,這是我工作半天的辛苦錢」。這位媽媽剛說完,我就發現小女孩臉上的高興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失落和愧疚。父母們說這些話,無非就是兩個意思,一是想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他犧牲了多少,二是讓他將來要善待自己。可是家長們知道說這樣的話,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嗎?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孩子聽到之後有何感受?

大多數家長在說這樣的話時,都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甚至還認為孩子能體會到家長的辛苦。殊不知,家長的「犧牲感」換來的卻是孩子的「負罪感」,他們會覺得自己出生就是家長的負擔。雖然直接對娃表露「賺錢辛苦,咱家沒錢」,會讓他變得懂事,花錢也不大手大腳,讓家長省心。但同時也會讓他越來越不敢表達自己的慾望,性格也會變得壓抑自卑,這些可能都是家長們不願意看到的。

孩子該為家長的付出買單嗎?

「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這時小學生作文里經常會出現的語句,不可否認,從孩子出生起,家長們一直都是無條件的在愛孩子。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家長們因為生活的壓力和經濟的負擔,使得家長開始對娃訴說自己的不容易,抱怨自己的辛苦。很多家長可能覺得自己就是隨口說的,殊不知,正是這些隨口的抱怨讓那些敏感的孩子認為是他的出現,所以才導致父母「不快樂」。為了讓家長們快樂,他們甚至會瞬間變得懂事起來,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快樂。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家長的能力有限,但是這份後果不應該讓孩子來買單。

伴隨著「負罪感」長大的孩子會怎麼樣?

一般來說,伴隨著「負罪感」長大的孩子都比較喜歡算計自己的付出和得到的回報,不喜歡麻煩別人,常常覺得自己有錯,對不起家裡的人。而且這種人在掙錢之後也不敢花,花了就會後悔,哪怕掙得工資在交完房租之後所剩無幾,也會硬著頭皮給家裡轉錢,不然就會有很深的負罪感。

所以作為家長, 你們可以跟孩子坦白家裡的經濟狀況,但是不要一直強調「掙錢辛苦,咱家窮」,以免給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uw5OW8BMH2_cNUgMG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