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豬場和農村散養戶都是養豬的,上會受到飼料公司和獸藥公司的打壓,下會受到屠宰企業的打壓,理論上兩者應該形成一個聯盟來對抗屠宰企業的打壓,但是種種原因,規模化豬場和農村散養戶一直都是不對付的,規模化豬場因為農村散養戶規模小、生產成績差一直看不起散養戶,而散養戶因為規模化豬場總是無故得到國家的補貼,靠著國家的補貼活著也是憋著一肚子氣。而這種對立隨著非洲豬瘟的到來愈演愈烈。
規模化豬場說農村散養戶因為生物安全比較差,再加上一些泔水豬養殖戶,導致非洲豬瘟病毒由北向南傳播,並傳播到了24個省份,發生的100多起疫情中90%以上的豬場都是農村散養戶發的。在開始發生非洲豬瘟時通報的豬場確實都是散養戶,但黑龍江和江蘇兩個規模化豬場發生非洲豬瘟,讓散養戶打了一個翻身仗,規模化豬場雖然做了生物安全工作,而且進行了防控,照樣也發了,非洲豬瘟傳播的原因也就不能推到散養戶頭上了。
發生非洲豬瘟之後,生豬價格就持續走低,尤其是進入2019年之後,豬價18連跌,很多生豬價格都跌到了6塊以下,以現在的養殖成本看,規模化豬場的肥豬出欄需要6.5元左右的成本,而農村散養戶基本5.5元就可以保本,所以在現在這種情況下規模化豬場的日子比農村散養戶還要艱難,因為他們的養殖成本更高,一旦發生非洲豬瘟後的損失更大。
比如同樣把豬清欄了,但是散養戶想重新開始飼養難度要遠低與規模化豬場,不敢說散養戶在以後會完全取代規模化豬場,但是起碼以後在規模化豬場的心中會給散養戶留一塊地方,因為以散養戶的生命力和我國現在的養殖現狀看,最適合我國養殖現狀的依然是農村散養戶而不是盲目四處擴張的規模化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