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患者需要,哪裡都是戰場

2020-04-14     大連新聞網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張麗霞

3月30日,在經歷了50多天奮戰後,大連馳援武漢的第二批、第三批醫療隊平安歸來,並進入14天的集中休整期。昨日,529名隊員結束休整全部回歸。去時無畏,歸來無恙。隊員們紛紛表示,此次戰「疫」經歷,既是他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最難忘的回憶。回到家後,他們會更加珍惜當下的工作與生活,感恩身邊的相遇與互助,多抽時間陪伴家人。

14時剛過,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二部的大門口已經人潮沸騰,家屬、同事們站成兩列舉著條幅、小紅旗盯著大門口。吳冬和張麗芹老倆口4月12日開車一路從錦州老家趕到大連,為的就是第一時間見到女兒吳曉宇。她是大醫一院手術室的護士,這次馳援武漢,全家鼎力支持。在大連居住的婆婆幫她帶兒子,而遠在錦州的母親則日日思念擔憂著。在迎接的家屬隊伍里有五位衣冠楚楚的男士,抱著鮮花,他們的妻子分別是隊員韓承孝、趙麗娜、吳曉宇、初欣欣、張曉宇。姐妹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好朋友,而「五朵金花」的丈夫們受妻子影響也成了好友。正月十五那天,哥們兒幾個正在視頻聊天,得知妻子們主動請纓赴前線抗擊疫情,他們幾個全力支持,並承擔起了家庭重任。初欣欣的丈夫韓景旭已經鉚足了勁準備用好廚藝好好犒勞妻子,韓承孝的丈夫趙錫順在家帶倆娃一個多月,也頗有心得。

15時40分,6輛大巴車載著179名馳援武漢隊員緩緩駛入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停車場內頓時沸騰起來,家屬、同事們各自高喊出心裡那個期盼已久的名字。當隊員們走下車,雖然都戴著口罩,他們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迫不及待地衝上去擁抱,激動地留下眼淚。「太想他們了,他們太不容易了,回家了就好。」大醫二院醫生說。曾守候在星海廣場大屏下只為看孫女一眼的兩位老人也擠在人群中,手裡拿著照片尋找著孫女劉赫。軍人出身的爺爺此刻也淚盈於睫,他說:「想孫女?怎麼不想,激動得一晚上沒怎麼合眼。她是護士,國家需要時她就應該上,我們以她為榮。同時,我也要感謝市委、市政府對他們的照顧。但是,我也想告訴劉赫,家鄉人稱他們為英雄,這是褒獎,她應該戒驕戒躁,在今後的工作中更要加倍努力。」大醫二院肝膽外一科主任高振明是來接妻子范蓉回家的。他說,他們夫妻倆一起請纓去武漢,最終妻子范蓉作為第三批隊員奔赴到了武漢,一去就是50多天,剛開始的時候他很緊張擔心,「作為醫生,我更知道這個病毒的傳播性。但是,我還要鼓勵她,做好『賢內助』。」疫情期間,高振明也一直堅守在醫院裡。一天看病時,一患者對他說:「醫生啊,你們真不容易,有去武漢的,有去六院的,你還堅持給我們看病,我心疼。」聽到這句話,高振明很是感動:「我覺得我們醫護人員的付出是值得的,希望疫情結束後,醫患之間能更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集中休整剛結束,手術就安排上了。「明天就要做兩台手術,一台是一月份做過的一位心梗病人,當時只解決了一根血管,還要再做一次心臟介入手術。另一位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和心絞痛症狀,準備做造影看有問題就處理。」大連市第五人民醫院心內一科主任房松說,患者得知他回來時間後,就和醫院聯繫要求手術,「患者都希望對其病情最熟悉的醫生進一步救治,作為醫生,我理解患者的急迫心情,只要患者有需求,咱們醫務工作者就責無旁貸。休整的兩周我身心已經完全休息好了,現在隨時可全力投入到原有的本職工作。只要患者需要,哪裡都是戰場!」

「我不是一個勇敢的人,出發武漢之前內心是猶豫的,也曾在家人面前流下眼淚,甚至不敢第一時間去看女兒給自己寫的信。馳援武漢50多天,儘管困難很多,但是我也挑戰了曾經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一切,收穫了更多的對自己的認同和敬佩,這才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穫。經歷了這一切之後,我更加熱愛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因為馳援武漢,我們也得到了許多榮譽,國家給予了我們前所未有的各種投入,武漢和大連人們給予了我們最高級別的禮遇。但我更願意將這些作為一種鼓勵和鞭策,今後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曲范傑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ubseHEBiuFnsJQVdf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