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在孩子初入學校時,面對老師布置的作業,孩子會經常出現寫了擦、擦了再寫的惡性循環中。
其實對於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畢竟對他們來說,每學寫一個簡單的字都是一個挑戰。
但有的孩子過於糾結每一個字,一個字要重寫好幾遍才滿意,導致做作業的效率非常低,這就會出問題了。畢竟現在孩子們作業都比較多,如果寫作業時間太長,耽誤了休息和其他事情,而且養成拖延大的習慣,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發現這個學習問題時,家長也會陷入無限的焦慮和擔心。
可一味地擔心也不能解決問題,要想讓孩子的學習更加有效率,應該了解它並且找出適合的方法解決。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形成這樣效率低下的學習方式呢?
第一:擁有「極端」的心態
所謂「極端」,通俗來講,凡事要麼做得完美,要麼不做。當老師布置一項作業給孩子們的時候,到他們要開始行動的時候,他們便會害怕自己做不好,便對著自己的作業本塗塗改改,最後導致自己寫作業的效率變低。
第二,認知不夠完善
孩子有 拖延症,其實最主要的便是把所謂的某些做過事情中含有的小 瑕疵、小遺憾直接轉化為事情的失敗。
如果他們在行動過程中發生了一點出乎意料的不滿意狀況,他們就會對於成果進行分析,從而會有所挫敗感,造成最後的行動延遲,拖延問題也就出現了。
孩子終歸是孩子,由於社會經歷較少,還未形成一套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以在某些事情上,還是不能有很好的認知能力,對於生活中他們經歷的事情,完全不能理解,又因為缺乏 父母的指導,他們便會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做。
因此,父母在發現孩子的存在這方面問題時,不要過分擔憂,慢慢地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和 引導,讓孩子逐漸變好。
引導孩子 接受瑕疵
無論做什麼事情,會存在著一定的瑕疵,而這些瑕疵不會對整個事件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就有時候並不需要過分在意。
而父母在引導孩子接受瑕疵時,儘量以理勸說孩子,多舉一些名人的例子,或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孩子們解釋儘管事情有所缺陷,但這並不能影響整個事件的成功。
孩子存在把事件的瑕疵認定為事件的不完美,這時候,作為父母,應該及時地引導孩子學會接受不完美,遺憾的事件,讓孩子們盡力去調整自己對事件完美的接受程度。
經過父母的引導,孩子們會慢慢地 嘗試接受不完美,並且開始行動,並且儘自己最大努力做得儘可能完美。
鼓勵迎難而上
一旦遇到點作業上的難題,如果一直做都不甚滿意,那么小孩很容易會選擇放棄。
這時,父母便要敏銳地發覺孩子存在 完美主義拖延症。
之後,便要對孩子進行鼓勵教育,引導孩子邁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當孩子們開始嘗試邁出第一步時,便會覺得作業難題逐漸簡單化,慢慢地內心也不再 焦慮。
在每次孩子寫了擦,擦了改的過程中,父母對此進行耐心地引導解決問題。
那麼久而久之,孩子便會意識到自己為了完美主義而導致的拖延,不僅會讓自己完成不了作業,而且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焦躁。
反倒是在爸爸媽媽的引導下,自己逐漸展開行動,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從而達到一個很好的狀態。
教育孩子事情「完成」的重要性
自尊心、好勝心極強的孩子來說,總喜歡去將事情達到完美狀態,從而導致事情完成度不高。他們在接受到作業的時候,常常因為自己完成作業不夠完美,便乾脆放棄不寫。
有時候,事情並不需要很完美,只需要將這個事情完成便好。
沒有人是可以一次就做好的,大家都是在一次次的行動中發現問題,然後邊前進邊解決問題。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父母要時常鼓勵孩子去重視事情的完整性。讓孩子們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也要重視完成度。
我兒子福林小時候 畫畫就是這樣。
一開始我都是陪著他一起畫,他畫他的,我畫我的,我陪著他但不干涉他。
但是還是有一個問題,他會時不時來看我畫的,雖然我不給他看,但是無意中被他看到幾眼,一旦發現我畫得好,他就不想繼續畫了,要麼是想重新畫。所以有段時間,他總是畫半成品,做事情得不到結果,對畫畫的 興趣也降低了。
我開始在他面前演戲,故意畫壞,鬧著要看他畫的,然後裝作懊惱的樣子,說自己畫錯了,或者是開玩笑地說想和他交換。
然後我會在他面前給自己鼓氣,「我一定可以畫好的!」「我一定要完成他!」「現在才是開始,現在輸給你,最後的結果不一定輸給你!」
然後在錯誤的基礎上,努力拯救,或者放棄這個錯誤,完成整體的構思,讓兒子看到我最後都畫出了完整的一幅畫,哪怕不好看,我也表現得很開心。
慢慢的,我就發現孩子畫畫遇到難題不會放棄了,哪怕想不出來怎麼畫,也會在有限的時間內,挑選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來完成,也逐漸建立了「結果」和「完成度」的意識。
畫畫如此,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其實,孩子在興趣培養的過程中,同時也在培養著她的各種能力和認識。因為有興趣,所以孩子更容易堅持,更容易完成一樣技能的培訓體系,這也是為什麼家長們都會讓孩子從小選一兩門興趣培養的原因。
當然,是以孩子真正感興趣為前提。廣撒網,最後發現孩子的興趣,再重點培養,然後讓孩子逐漸接受那個枯燥的訓練過程,最後達到一定的水平。
撒網階段可以通過線上體驗課的方式來讓孩子多嘗試,線上 課程相對來說比較省錢,師資、場地等限制相對較少,這樣可以讓孩子多嘗試幾項。
比如瓜瓜龍有一個雙周 美術啟蒙體驗課,會給配套的畫材,有專業的老師進行講解,都是 清華美院或者中央美院等一流 美術學院的老師,師資有保障。
哪怕孩子以後不學美術,這個體驗過程,本身就可以幫助孩子收穫很多,比如奠定一些審美基礎,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想像能力,幫助孩子健全人格。
除了美術體驗課,瓜瓜龍還有直接幫助孩子學習的語文英語課程,3-8歲的孩子啟蒙階段都可以跟著課程來進行學習。
孩子作為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
所以作為父母,應該要好好培養孩子,並且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逐漸引導。
當遇到孩子有拖延症的情況時,父母不但要去了解這個症狀的表現,而且要去究其根源,慢慢地去找到適合與自己孩子的解決之道,從而讓孩子不再受這種症狀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