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們是不是有意的,孩子們從很早就開始和錢打交道了。孩子們和錢最初的親密接觸該怎樣開始?
關於錢和孩子,我們總能聽到兩種聲音:
一些孩子說:錢是有用的、錢可以變成很多好東西;另外一些孩子說:錢是髒的、有些東西錢也買不到。
一些父母說:該讓孩子早點知道錢和錢的價值,這是財商的一部分;另外一些父母說:不該讓孩子過早知道錢,這會讓孩子們過早迷戀物質。
孰是孰非?
是的,錢能給孩子們漂亮的娃娃、好吃的棒棒糖,錢也能讓孤兒院的小朋友得到衣服、得到蛋糕;但如果想拿錢買幸福和快樂卻是無法實現的夢想,因為錢不能給孩子內心的感受。
不管你是否希望孩子成為小小銀行家,但孩子童年時代累計的金錢觀肯定將影響他未來的幸福。今天認識錢可能就是他明天學會理財的第一步。
所以,讓我們現在就開始孩子財商的第一課。希望在這個整理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學會計算、學會選擇、學會爭取,更能學會珍惜、學會給予。
孩子們最喜歡過節了!每年的春節,孩子們除了會收到禮物,有很多孩子還會收到壓歲錢。壓歲錢,可能還給了孩子們第一次認識錢的機會。
很多父母覺得教孩子理財和認識金錢的概念沒有什麼太大的必要。在父母們看來,孩子們金錢一無所知並沒有什麼,相反,過度關注金錢會使孩子們產生盲目的拜金主義。但是,也有很多家長把孩子對錢的認識看做是財商教育的開始,放在了與培養孩子智力和性格同樣重要的地位。
財商教育同性教育一樣,曾經被認為是童年時期可以迴避,成年之後、可以速成的。金錢大多被父母支配,所以孩子們沒有機會學到關於金錢的管理知識,更多的時間是父母在和他們探討小鳥和蜜蜂,從來不討論銀行和鈔票。
其實,今天的孩子們比他們之前的任何一代人都更早地知道錢的概念,不管家長們如何在孩子面前絕口不提錢,無論你有錢、還是缺錢,錢都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中心。即使你不明確地教給孩子有關錢的知識,孩子也在學,從他們開始認識喜歡的玩具和在商場裡買東西就開始了。孩子認識錢的價值通常在3歲左右,甚至更早。很多媽媽說,他們的孩子第一次對錢有概念,差不多在1歲多的時候。
電視廣告、琳琅滿目的商品、好吃的、好玩的,也總在以各種方式衝擊著孩子的生活,他們知道實現這一切都需要錢的幫助。
慢慢地,孩子們開始認識到錢的力量,他們很快明白一個事實:錢是實現一切他想要的東西的鑰匙。
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只懂得了一個概念:消費。而你的金錢觀,包括父母關於錢的認識、家庭經濟的籌劃、你花錢的方式,孩子們是不容易發現的,除非你有意識教他,否則他也不會感興趣。
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認為,不僅僅是要對成人進行消費教育,提高孩子們的基本金融技能也應該在幼兒園時期就開始。這可以防止將來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做出不合實際、錯誤的金融決定。
忽視孩子金錢教育的結果可能是:孩子現在不懂得花費將影響到他青年和成年時期的花銷習慣,他們將來可能只會花錢買東西,讓這些東西充滿他的生活才能安心。他們不知道怎樣使用銀行存款,銀行信貸對於他們來說更是捉摸不定、難以置信的東西。有些家長願意用金錢控制和利誘孩子,這是更加令人不安的狀況,因為孩子長大以後可能也會成為同樣的人。
對於孩子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學會在花錢和存錢問題上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保持收入和花銷的健康平衡的消費觀念。在這個方面,孩子更多的是在受父母的影響。
孩子都明白誰有錢,至少知道誰在花錢。去動物園時孩子會注意到,誰在買小零食,誰買了價格比較貴的海洋館門票。
理財專家認為,這個時候你的金錢觀就在影響孩子。你不能不加選擇地買東西而應該讓孩子知道花錢是可以有選擇的,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我們可以花錢買爆米花或者棉花糖,但不能兩樣都買,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樣。父母們也要學著改變自己的語言習慣,「那個東西我們買不起」,可能是你經常用來拒絕孩子的說法,但這是不誠實的。孩子們可能經常看到你不假思索地買其他東西。如果你說因為東西太貴或者超出了你的預算,孩子更容易理解你。
專家建議,可以非常開放地談論錢,但是只給孩子講他想知道的事情,很小的孩子可以和他一起在家庭會議上談論家庭開銷。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和你們一起談論重大的決定和長遠的計劃。
* 讓我們好好和孩子談錢。你不能在孩子想和你討論錢的問題的時候敷衍孩子。和孩子購物的時候,如果你的兒子想要一個小玩具手槍,而你不同意買,你一定要讓他知道為什麼。
* 即使很小的孩子,你也可以和他談論價錢和質量。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樣的價錢更合適,比如你等到衣服打折的時候才買,省下的錢可以讓度假的費用多一些。
* 通常父母在錢的問題上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即使一開始相同,但夫妻關係也會讓兩個人越來越走向相反的方向。比如,兩個愛花錢的人結婚了,一個可能成為超級能花錢的人,另一個就會慢慢學會控制。結果是孩子得到的是兩種信息的混合。如果父母不能保持對錢的一致態度,各自的職責就要分清,只要父母在金錢觀念上處理得和諧,就會慢慢引導孩子學會管理家裡的錢,受到財商教育。
* 錢經常是造成家庭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關於錢的衝突經常是一種情緒的表現,比如錢常常讓人體會到是否被關懷、是否被重視和是否有地位。這些潛在的東西影響了孩子們對錢的感受。
* 你可能也不太會花錢,如果你意識到了你的弱點,你可以坐下來給孩子講一講。我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會這樣,我打算下一步怎麼樣。我不希望你有同樣的問題,所以我想讓你有更好的習慣。當然,接下來你要貫徹執行。
* 談論錢的時候,人們會很容易暴露出自己的弱點,不管是消費沒有竭制的還是在經濟問題上比較麻木的人都一樣。你要向孩子說明你的價值觀,向孩子解釋,錢是中立的,不好也不壞,它是能給我們舒適生活的工具,還能幫助那些生活有困難的人。
第一次知道錢是孩子1歲多的時候,在超市裡買東西,他拿著東西往外沖,我告訴他要交錢。後來媽媽從提款機上提款,他知道銀行里有錢,他以為銀行里的錢可以隨便取,這時我又告訴他,錢是媽媽爸爸上班掙的,存在銀行才能取,才能買東西。如果不工作就沒有錢。------郭琛,教師,兒子, 4歲
現在女兒還不知道價值的概念,但她卻知道錢和紙是有區別的。那天爺爺拿來一分錢、一毛錢和一百元錢的紙幣和一張白紙,她學著爸爸的樣子把錢都放在身後的兜里,無論如何也不肯要那張白紙。-------堯堯媽,編輯,女兒,1歲
第一次知道錢的概念是2歲左右,記得一次她想吃奶酪,我說家裡沒有了,她立刻說媽媽買.然後有補充了一句:拿錢買。-------潘青,全職媽媽,女兒,2歲3個月
第一次知道錢是孩子1歲多的時候,出去玩電動投幣小汽車,一投幣小汽車就能走,還能唱歌。他就知道錢是有用的。-------祺祺媽,教師,兒子,3歲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