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的39種板式

2019-06-07   泰州小叟

板式是戲曲音樂中的節拍和節奏形式。板式一詞原有兩種含義:指板眼形式,即節拍形式。中國古代音樂及民間音樂通常以板、鼓擊拍,板用以表示強拍,鼓則用以點擊弱拍或次強拍。因此,在古代音樂及民間音樂術語中就把強拍稱為板,而把弱拍或次強拍統稱為眼,合稱板眼。

京劇的39種板式

(1)二黃 京劇主要聲腔。原作二簧。二黃是一種比較平和\\穩重\\深沉\\抒情的腔調。

節奏比較平穩,起音\\落腔多在板上,由於二黃的唱腔流暢\\舒緩,比較適合表現沉思\\憂傷\\感嘆\\悲憤等情緒,因此悲劇題材的戲,多用二黃腔。二黃的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碰板\\頂板\\導板\\回龍\\散板\\搖板\\滾板\\反二黃等。另外有嗩吶二黃。

(2)二黃原板 京劇二黃板式之一。二黃原板是一板一眼四分之二的板式。一般認為:二黃原板是由原始的二黃聲腔演變為戲曲的板式聲腔以來最先形成的板式。原板是各種板式的基本形態,慢板\\快三眼\\散板\\搖板等,都是由原板發展變化而來,因此原板是一種很重要的板式。

(3)二黃慢板 京劇二黃板式之一。二黃慢板是一板三眼四分之四的形式,是原板擴展放慢一倍的板式。二黃慢板唱腔的結構和原板大致相同,是板上開口,最後一字落在板上,即板起板落。二黃慢板也稱三眼或正板。比慢板速度稍快一些的名中三眼或中板,比中三眼再快一些的名快三眼。中三眼\\快三眼也可統稱快三眼。

二黃慢板長於表現比較複雜的感情,一般說長於表現感嘆\\憂傷的情緒,抒情性較強;中三眼\\快三眼則敘述性較強。

(4)二黃三眼 同"二黃慢板"

(5)二黃正板 同"二黃慢板"

(6)二黃中三眼 同"二黃慢板"

(7)二黃快三眼 同"二黃慢板"

(8)二黃中板 同"二黃慢板"

(9)二黃碰板 碰板和頂板不是獨立的板式,只是在開唱原板或慢板\\快三眼之類的唱腔時,由於開法不同才有這個名稱。唱腔與一般的原板\\快三眼等也有些不同,尤其第一句的曲調比較豐富。二黃碰板開唱前不用大過門,只在鼓點打個"多羅"後,胡琴在後半拍拉個引奏即可開唱。唱腔的第一個字是和板碰著一齊出來的,故名碰板。

(10)二黃頂板 二黃頂板就是開唱前不要過門,鼓點打"多羅"之後立即開唱。是為頂板。

(11)二黃導板 京劇二黃板式之一。導板是散板形式,只有一個上句,列在一個正式唱段的前面,作為開導之用,故名導板。

(12)二黃回龍 京劇二黃板式之一。回龍是指一種迂迴婉轉的長腔而言。這種回龍腔的前面,因為常用垛字句,開頭又是碰板起唱,故常被合稱為碰板回龍。

(13)碰板回龍 同"二黃回龍"

(14)二黃散板 京劇二黃板式之一。散板的節奏很自由,可以根據唱詞的情緒自由發揮。二黃散板擅長表達悲傷\\痛苦或憤慨的情緒,在不關緊要的敘述\\對話時,也常用散板。

(15)二黃搖板 京劇二黃板式之一。二黃搖板與散板從唱腔上看差不多,主要的區別在於伴奏。二黃散板的伴奏,節奏和唱腔是一致的通稱為慢拉慢唱,搖板的伴奏和唱腔的關係是緊拉慢唱,即胡琴的過門比唱腔的節奏大約緊一倍。搖板擅長表現比較激動或緊張的情緒,可以敘事,也可以抒情。

(16)二黃滾板 京劇二黃板式之一。滾板也屬散板類型。在唱腔上有一個字追著一個字唱的特點,因為常在哭述時用,故又稱為哭板。

(17)二黃哭板 同"二黃滾板"

(18)反二黃 京劇二黃腔調與板式。反二黃基本是把正二黃的曲調,降低四度來唱的腔調。反二黃擅長表現悲壯\\慷慨\\蒼涼\\淒楚的情緒。反二黃本身即有導板\\回龍\\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搖板等各種板式。由於反二黃的調門比正二黃低,故其上下句常有提高無度來唱的時候。在京劇傳統戲中,老生\\小生\\旦\\老旦均有反二黃的唱段。凈行只有<陰回朝>中的聞太師唱反二黃,其他劇目比較少見。

(19)嗩吶二黃 京劇二黃唱腔。嗩吶二黃是不用胡琴而用嗩吶伴奏的二黃。這種強調的結構和二黃一樣,只是行腔因受伴奏樂器的影響,帶一些喇叭味道。嗩吶二黃本身具有多種板式,有導板\\回龍\\原板\\散板等,但沒有慢板\\搖板等,強調渾厚古樸,氣勢磅礴。嗩吶二黃的調門比較高,在京劇里使用不太普遍。

(20)四平調 京劇腔調與板式。又名平板二黃。四平調與二黃相同;過門也和二黃原板的過門一樣。但其唱腔的內部結構卻和二黃不盡相同。從其上下句落音\\節奏和某些音程跳動的情況看,四平調與西皮腔類同。但從四平調的另一些行腔來看,多用自然七聲的級進,曲調流暢平滑,1\\5\\2\\6各種調式綜合使用極為靈活,又很象二黃。因此四平調可以說是一種兼有西皮\\二黃兩種性格的腔調。四平調的板式只有原板\\慢板兩種,慢板也只是原板放慢的板式。另外還有反四平。

(21)平板二黃 亦名二黃平板,同"四平調"。

(22)西皮 京劇主要聲腔。西皮的曲調跳躍\\活潑\\剛勁有力,節奏緊湊唱腔明朗\\輕快,比較適合表現歡快\\堅韌\\憤懣的情緒。西皮的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娃娃調\\導板\\回龍\\散板\\搖板\\滾板\\二六\\流水\\快板\\反西皮等。

(23)西皮原板 京劇西皮板式之一。原板是各種板式的基礎。西皮原板是一板一眼四分之二形式,上句和下句字句節奏位置一樣,只是上下句的最後落音不同。西皮原板用途較廣,常用與敘述事物\\表達心情\\描寫景物。老生唱腔板式中還有一種速度\\節奏介乎慢板與原板之間,其板身與旦角的原板相似的板式,名為西皮快三眼。

(24)西皮快三眼 同"西皮原板"

(25)西皮慢板 京劇西皮板式之一。亦名西皮慢三眼。西皮慢板是一板三眼四分之四的形式,是由原板伸長放慢\\加花的一種板式,曲調抒情\\優美,常用做戲中重點唱段。西皮慢板的字句結構大體是西皮原板的擴大一倍,至於上下句的落音以及變化落音則與西皮原板完全相同。

(26)西皮慢三眼 同"西皮慢板"

(27)西皮二六 京劇西皮板式之一。二六是一板一眼四分之二的形式,是從原板發展出來的,節奏比原板緊湊,是一種字多腔少的變化形式。二六的第一句常常是從板上起唱的,很象二黃碰板的第一句。再下面的句子,無論是上句或下句則都是從眼上開始,在板上落句(偶有例外)。二六的句子中間一般沒有大過門,最多不過有一兩拍小墊頭,上下句多是連著一唱到底。因此,聽起來板頭緊湊,強弱緩急的對比也很明顯。快速度的二六,近似流水,是一板四分之一的形式,表達語言甚為平滑流暢。二六在京劇唱腔中是一種最靈活的板式,在戲中使用率很高長於表現說理,描寫景物,抒發比較快慰\\得意的感情及匆忙急切的情緒等。

(28)西皮流水 京劇西皮板式之一。流水板是一拍子四分之一形式,是有二六板進一步緊縮而成。其結構是第一句從板上開口,最後一處亦落板上,隨後的句子無論上下句均從板後(即板的後半拍)開始,最後一字落板上。流水板的唱句節奏比較緊,故在每個分句之間的停頓不太明顯,各分句的落音變化亦較多。流水板是敘述性較強的一種板式,適合表現輕快的或是慷慨激昂的情緒。

(29)西皮快板 京劇西皮板式之一。快板和流水板幾乎完全一樣,就是速度上更快一些。快板在戲裡常常用於矛盾異常尖銳的時候,或是人物異常激動,急於辯理的時候。

(30)西皮搖板 京劇西皮板式之一。西皮搖板和散板都是節奏比較自由,可根據唱詞的情緒自由發揮的板式。搖板和散板的區別,主要在於伴奏。搖板唱腔是散板的節拍形式,但胡琴過門很緊。比唱腔的緊一倍,故搖板也稱為緊拉慢唱(或緊打慢唱)。搖板上下句各個分句的落音完全同於原板,只是在結構上散板化了。搖板歌唱起來,演員可以根據內容的需要和自己的理解,自由處理各個分句和某字腔的長短高下。搖板適合表達的感情很廣泛,可以用在一般的敘述\\對話,也可以用在感情異常激動時,表現喜悅\\悲傷的情緒都可以。

(31)西皮散板 京劇西皮板式之一。西皮散板是節奏伸縮自由的板式,胡琴過門和唱腔均為散板的節拍形式,亦稱為慢打慢唱。散板上下句各個分句的落音完全同於原板,只是在結構上散板化了。散板歌唱起來,演員可以根據內容的需要和自己的理解,自由處理各個分句和某字腔的長短高下。一般說散板的行腔比搖板更為舒展,表現的情緒也比搖板更為深沉一些。散板表達的情緒內容相當寬泛,可以用在一般的敘述\\對話,也可以用在感情異常激動時,表現喜悅或悲傷都可以。

(32)西皮滾板 京劇西皮散板的另一種板式。多用在最沉痛悲哀的時候。滾板的特點是一個字追著一個字唱(唱詞一般是字數參差不齊的句子),纏綿悱惻,如泣如訴,因此滾板亦稱為"哭板"。

(33)西皮哭板 同"西皮滾板"。

(34)西皮導板 京劇西皮板式之一。西皮導板是個散板上句的變化形式,因為導板多用在一個大唱段開始的地方,感情多教激越奔放,故這個上句要比一般散板上句複雜\\開擴\\悠揚充沛。

(35)西皮回龍 京劇西皮板式之一。西皮回龍與二黃回龍不太相同,西皮回龍是附屬在散板或哭頭\\二六\\快板等句子後面的拖腔,是一種表達委婉\\意猶未盡情緒的腔格,字數最多不過四\\五個字。

(36)反西皮 京劇西皮的腔調\\板式。反西皮這種腔調發展較晚,現在只有散板\\搖板\\滾板和二六幾種板頭,不如反二黃板式那樣完備。反西皮多用於生離死別或哭祭亡靈等極其悲痛的情境。這種腔調雖為反西皮,但並不完全是正西皮的轉調,有的是把西皮上下句唱腔的落音做了些變動,變為二黃腔,於是就成為用西皮定弦唱二黃腔的格式。

(37)西皮娃娃腔 京劇唱腔之一。小生\\老生\\老旦都有娃娃調的唱腔。小生西皮娃娃調是一種慢三眼形式的強調,是從老生的西皮原板\\散板發展出來的,其板式結構及各分句落音和老生西皮原板大致相同,唯唱腔曲調高昂\\華麗一些。

(38)南梆子 京劇腔調\\板式。南梆子在胡琴上的定弦是63弦,它的唱腔和西皮原板,二六結構大致相同,因此能和西皮的唱腔在一起使用。南梆子只有導板和原板兩種板頭,傳統戲中只有旦角和小生能唱,因為它的腔調委婉\\旖旎,最適宜表達含蓄跌宕\\細膩柔美的情緒。

(39)高撥子 京劇的腔調\\板式。又名撥子,是秦腔傳至安徽桐城一帶,和某種用嗩吶伴奏的腔調結合,經過當地戲曲藝人再度創造而成的腔調。

小叟申明:所有內容均不代表本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如內容有害或侵權,聯繫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