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騎行33個省25個國家,這個讓baby自愧不如的老人,到底有多牛

2019-11-22     走著瞧旅行

《奇遇人生2》的評分一路暴跌,很多網友說仿佛在看千篇一律的明星真人秀。

節目第一期中,楊穎就遭到了瘋狂吐槽。

原本她應該和阿雅一起加入一位老人徐玉坤的溫哥華騎行計劃,但是楊穎卻吃不了騎行的苦,一路上抱怨連連,提不起精神趕路,只想慢慢玩。

徐玉坤對楊穎說:



「風景很好,我享受兩個小時就夠了,不能待一天。我有一種責任感,有種往前跑那種很遠的理想,和玩不太一樣,今天要跑,明天要跑,後天還要跑。」

於是結束第一天行程後,徐玉坤就獨自前行了,他不希望任何人打亂他的計劃。

阿雅著急地發消息請他等一等,他回復道:「我的任務是去溫哥華,任務是很緊張的,我非常急,我等不了了。」

一邊是30歲的楊穎推著自行車在上坡路上艱難前行,另一邊則是一個堅毅的老頭興奮地往前沖,這樣的對比也有些耐人尋味。

看了兩期節目感到索然無味,但是這個與時間賽跑的老人徐玉坤卻讓人記憶深刻。

在徐玉坤眼裡,騎行是一種使命和信仰,72歲的他賭的是生命,他無比珍視時間,不願浪費路上的每一分鐘。

許多年輕人已經在「喪文化」里沉醉不醒,而這位老年人卻還在追夢,或許這才是他旅行的意義。

徐玉坤的上半生平凡而困苦,5歲時母親去世,13歲時父親又雙目失明。

四個哥哥姐姐都已經參加工作離開了家鄉溧河店,所以徐玉坤肩負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他只好離開學校,回家務農。

61歲前,他從來沒有離開過溧河店,他總是想:「我啥時候能出去,能走得更遠?」



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生活艱苦,卻一直沒有忘記內心那個「走出去看看」的小小願望。

溧河店的日常生活很簡單,務農,鄰裡間聊家常,或是玩牌打發時間,循環往復。

「我總覺得一種壓抑,勞動中總是不想服輸,生活總是不開心。」徐玉坤說。



37歲那年,他年輕的侄子突然腦出血倒在麻將桌上,落得半身不遂。

那是徐玉坤第一次感到恐慌,侄子的經歷讓他反思人生的意義,他不想就這樣「虛度時光」,想做點有意義的事。

徐玉坤50多歲的時候,步入了所謂的中年危機時期,那時的他整日壓抑得失眠,想走出去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為何別人就能過得踏實安寧,而他卻偏要想出去?

這或許是一種天性。

有過夢想的人很多,但是能把夢想變成信念的人卻很少,這樣的徐老值得人尊敬。

1999年,徐玉坤再也抑制不住想出去的心,他召集了所有家庭成員,告訴了大家他想旅行的偉大計劃。

然而全家竟無人支持,他說:「全都訓我、彈劾我,最後,沒走成。」

徐玉坤無奈,他想著還有兩個女兒沒成家,暫時放下了這個想法。

好不容易熬到了2007年,他的四個女兒終於都成家了。

徐玉坤心裡也不再有牽掛,他認為這一次,可以上路了。

徐玉坤這一次的行動只有老張知道,老張比徐玉坤年長將近十歲,在溧河店一家廠子當保衛員。

在過去幾個月,徐玉坤像螞蟻搬家一樣每天弄一點裝備藏在老張那間幾平米的小房間裡。

直到他想出發那一夜,老張家裡堆滿了出行的所有裝備:

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一個手工縫製的油皮超大包,裡面裝著帳篷、睡袋、修理工具、照相機、相機支架、日記本、換洗衣物,竟然有60斤。

老張後來回憶,他最喜歡的事就是那段時間一邊聽徐玉坤講述他的夢想,一邊看著他趴在地上縫一塊大油布大包。

老張是羨慕他的,有多少人能為自己的夢想拼盡全力,做到無畏前行呢?

徐玉坤害怕再次受到家人的阻撓,他連夜「出逃」,拚命朝著北京的方向騎。

很長時間後,他才給老伴打了電話說:「我上路了,已經騎了一百里開外了,具體位置就別問了,不要找我。」

就這樣,61歲的固執老頭,正式拉開了新人生的序幕!

徐玉坤不想花太多錢在交通上,他就靠著一輛自行車走遍天下。

他非常自律,每天早上五點啟程,晚上八點找個空地搭帳篷,寫下當天的旅行日記後,鑽進睡袋休息。

每到一個城市,他首先找到郵局,在準備好的空白本子蓋上當地的郵戳。

當看到標誌性的建築,他就會停下來靜靜欣賞,然後給自己拍張照。

離開一個城市前,徐玉坤都會手繪一張大地圖,把走過的路線仔細標好。

想不到,這樣浪漫且具有儀式感的行為,是在一個老頭身上發生的。

兩個月後,他身上的錢全部花光,徐玉坤也結束了第一次旅程。

本來老徐只打算體驗一次,但這一次的旅行卻讓他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另一番天地,接觸到了不一樣的人群,他封閉的內心被徹底打開了。

前大半生為了家人而活,晚年他想為自己活一次。

回到家裡,徐玉坤變得又黑又瘦,鬍子很長,自認為很有藝術感。

老伴則拖著他到理髮店,逼著他把鬍子剪了,於是後來每次回家前,他總是先把頭髮和鬍子剃了。

除此之外,最初的幾年家人和鄰居都把他當成異類,一個女兒曾說:「要不要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

徐玉坤很難過,他知道自己的行為很難被家人和村民們理解。

然而他始終不甘心成為一隻井底之蛙,而是渴望親自看看這個世界。

第一次騎行東北他花費了2000塊錢,這是他務農半年的收入,對於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因此,當他想第二次騎行時,家人們不給他錢,還偷偷把他的相機藏起來,以為他能安分下來。

沒想到沒過多久,徐玉坤就取出了自己私藏數年的1500塊小金庫,再次出發了。

為了節約路費,他開始自己帶上鍋具,買點米,摘路邊的野菜,甚至捕獵,一路自己做飯吃。

每次出行,他都做了詳細的路線和財務規劃,錢快用完了他就回程。

一次又一次「任性」出行後,家人再也無力阻攔。

徐玉坤開始務農、攢錢,錢夠了就進行下一次的騎行。

這樣騎行十三次後,他去遍了內陸和港澳,後來他開始謀劃出國騎行。

曾經徐玉坤為了湊路費,在鄭州辦了一個月的照片展,把他認為最美最有代表性的照片展現出來,再標註上自己和那個地方的故事。

這次展覽吸引了一名網紅的關注,幫他在網上籌了一萬多元,徐老立刻準備動身出行。

出國最大的困難,是需要辦簽證。

什麼也不懂的徐玉坤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做了很多研究,終於在旅行社的幫助下,辦了第一個簽證,去東南亞。

為了解決語言問題,徐玉坤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先找華人幫忙換當地貨幣,買電話卡,然後按著導航騎車。

後來在別人的指導下,他學會了使用翻譯軟體,終於解決了語言的難關。

雖然一路上困難重重,吃住行都要面臨各種挑戰,但只要堅守信念,凡事都可以解決。

騎行也並不是就一帆風順,他曾被蟲子咬得滿臉腫脹,被大暴雨淋成落湯雞,在羅布泊的大橋下碰見過黑熊,在歐洲迷了路。

但是人間自有溫情,他還記得蘇黎世的夫婦幫他找過充電的咖啡廳,澳大利亞的一家人盛情款待過他,比利時的女孩給他一條紀念圍巾,他一直隨身攜帶。

最讓他難忘的是,路過南京的時候,他已經囊中羞澀,而驢友老周竟然無私地招待了他好幾天。

旅行不僅讓他看遍了世間美景,讓他體驗了人生百態,更是讓他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

2007年4月到2016年9月,徐玉坤從61歲騎到71歲。

這十年的時間,他換了六輛捷安特,用壞三口電飯鍋,穿舊十套一模一樣的戶外服,磨破四個自製油皮包,寫了十三本日記,一共穿越了23個國家。

徐玉坤的行動影響了很多年輕人,也吸引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一個本可以安享晚年的老人,偏偏要做在年輕人看來都無比「叛逆」的事。

平凡的人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旅行真的讓他變得很「酷」。

最關鍵的是,他的堅持終於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女兒們原本擔心他的身體,後來發現騎行這些年,父親不僅全身都是肌肉,干起活來還特別有勁,比年輕人還有活力,都感到欣慰。

曾經抱怨他扔下自己的老伴也接納了,因為徐玉坤每天晚上十點前都會給她打電話報平安,在他回來後聽他說外面的世界。

她不再阻止徐玉坤的遠行,反而心裡有了期盼,自己無法出去,至少還可以聽到新奇的故事。

就連村裡的人,都開始由之前的嘲諷變成欣賞和羨慕。

是啊,任何人都會有這樣的旅行夢,徐玉坤替他們實現了。

他把騎行當成一種使命,更當成一種責任。

他騎的車前一直立著一面國旗,后座掛著一塊寫有「低碳生活」的布,在騎行的路上,格外顯眼,有時候會有一些騎行團隊加入他的旅程。

去年,徐玉坤參加了全球旅行峰會,他的事跡被很多人讚嘆,杜拜的王子還親自給他頒了「最佳環球旅行成就獎」。

喪文化盛行的當下,很多年輕人甘願做一條鹹魚,不再與命運抗爭。

然而,古稀之年的徐玉坤卻依然心懷夢想,勇敢而無畏,最終成為了週遊世界的騎士。

徐玉坤的旅行或許是孤獨的,但是這一場與自我的較量,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堅持的力量。

在接受採訪時,他說:「能否上路旅行,不是金錢問題,不是裝備問題,不是年齡問題,只需要一個氣吞山河的決心!我的根本思想是讓這隻有一次、不能重演的生命不白活,更精彩!」

實現夢想的喜悅和實現目標的成就感如此美好,寧可為了追求夢想而拼勁全力,也不要得過且過的隨意妥協。

這就是最真實的徐玉坤。

摩西奶奶說:「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一直是,永遠都是。」

或許我們不能像徐玉坤一樣,放下一切,洒脫前行。

但,至少,要有不服輸的靈魂,才會遇見不一樣的驚喜。

▏ END ▏

本文作者:史蒂芬妖,

責任編輯: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e9plW4BMH2_cNUgLt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