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昏黃的燈光,一張破舊的桌子,一隅寒冷的角落,兩個風中瑟縮的身影。穿著粉色棉襖的女孩是河南洛陽的郭翠珠,她今年14歲,因為要上網課,家裡又沒有網絡,所以只能來村支部蹭網學習,而父親則默默地蹲坐在角落陪伴著她一起學習。「白天我們上名師課堂,晚上老師在線輔導,我爸爸手機流量不夠,所以到村裡學習。」她這樣說道。村支書說,女孩學習很認真,每天都會來這裡學2個小時。網友評論說,這是現代版的「鑿壁偷光」。
同樣是受疫情影響,15歲的女孩楊秀花,每天要爬一個小時陡峭的山路,來到距家4公里外的懸崖,窩在崖壁邊上課。因為附近只有這裡有信號。學校要求每天早上7點45打卡,因此秀花很早就出門,書包里裝著饅頭、包子當作乾糧。直到下午天差不多要黑了才回家。偶爾媽媽心疼她,會給她送些熱乎的飯菜,但山路陡峭,秀花怕媽媽摔倒,很少讓她來。她還打趣,說自己還總結了一套找信號的規律。「我想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雖然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在當下來說是最好的出路。說實話,在這兒學習我也不覺得辛苦和冷。」
文章讀到這裡不禁有些感動,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她們仍然能夠克服種種困難,努力做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不就是自律嗎?自律是一種好的習慣,好的習慣也是一種自律。轉而,想到我們班裡那些「勤勞的小蜜蜂」,他們在沒有老師的督促、家長的監管下,也依然能夠做到課前提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後及時複習,按時保質的完成作業,我想這與它們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密不可分。
在這段網上上課的時間裡,班裡的鑫澤同學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得都非常不錯,課上認真聽講,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課下也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名著打卡、練字打卡,他都完成的非常出色,並且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每日計劃表,有條不紊的在家裡規律的學習、生活:每天七點按時起床、洗漱、吃飯,然後準備早讀,自己利用早讀的時間朗讀英語、語文,並讓媽媽錄成視頻發給老師,希望能讓老師加以指導,上午的課結束後,還不忘跟著電腦上的音樂做一會眼保健操,中午也會和媽媽一塊去廚房幫忙,下午六點就在自己家裡的院子折返跑,鍛鍊身體。
好的學習習慣比單純去學習知識本身更加重要,這一點煜欽同學做的也非常棒,自從發布了閱讀打卡的任務,(因為我要求完成這個任務必須有圖有真相,)他每天堅持閱讀30分鐘,不論早晚,他都會堅持去完成,並將圖片發給我,有的時候媽媽拿著手機出去了,他會等媽媽回來之後,將今天的成果發給我,我每每看到這些專心讀書的照片時,就會想到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是多麼重要!自律又是多麼重要想起葉聖陶先生曾說的一句話「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要說最有感觸的還是宇鑫同學,這個寒假對她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寒假,是一個令她難以忘記的寒假,甚至也可以說是她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她的轉變令我刮目相看。平日裡在學校,宇鑫同學在上課的時候總是低著頭,或者對著黑板表現出一副疑惑的樣子,有時候也會不經意的望向窗外,似乎在思考著什麼。課下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的也是馬馬虎虎,經常出現很多錯別字,甚至有時候不完成作業。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看起來挺伶俐的女孩會表現出來的是這樣呢?這個問題始終沒有找到答案。但是這次通過這次網課,我重新認識了她,我深覺一個好的家長和一個好的習慣對於一個孩子的發展來說是多麼重要。就拿此次線上教學來說,我發現她上課比在學校積極多了,會提前候課,等待老師,課上也會積極互動,回答問題,也敢於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了作業提交也比往常提前了。這些我都看在眼裡,心存疑慮,一次線上家訪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接電話的是宇鑫的姑姑,姑姑看起來年輕、有氣質,談吐間,我知道她一定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果不其然,當我問及宇鑫最近表現很好的原因時,姑姑說自己就喜歡看書,而且已經是幾十年的習慣了,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秉承著這個原則,當宇鑫來到她家裡之後,姑姑就一起照看兩個孩子,我想可能是不同環境的薰陶讓他有了轉變,姑姑從上課一開始就教育她,好的習慣21天養成,你在姑姑家裡希望你能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並堅持下去,看著他和姑姑親密無間的樣子,就像兩個好朋友一樣,我心裡想他應該會特別感謝姑姑,因為姑姑在這段時間裡,幫他養成了一個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對他以後的成長應該會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希望同學們都能養成自律的習慣,形成自律的人生。(井陘縣南張村學校呂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