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高樓綠地中心636被砍﹣武漢還有什麼

2019-09-08     南園傳媒

2018年7月7日,一封《工程聯繫函》在網上瘋轉,「中國第一高樓」武漢綠地中心自從2016年12月24日突破400米之後就再也沒有消息和新聞了,有細心的市民甚至發現樓頂已經停工,早已超過原先預定的完工日期卻沒有完工的報道。

武漢綠地636規劃調整的傳言最終被證實,因為航空限高,民航管制,曾經的「中國第一高樓」,從規劃的636米最終調整為不超過500米。從2011年動工歷時7年,對武漢而言,這棟摩天大樓早已被賦予和承載了大武漢城市復興的特殊意義。

工程聯繫函

對於一座大樓而言削減高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大樓頂端需要重新設計,如果按照原來的流線型設計直接削成平頂將奇醜無比。按照中國第一高樓銷售出去的寫字樓和高級公寓售價高達數千萬一套,以及消失的那三三十層已經賣出去的房子,現在武漢綠地公司面臨著巨額的違約賠償。

當傳言成為現實,一時間輿論譁然,有人質疑為什麼事先通過規劃甚至被武漢官方高調宣傳的綠地中心636蓋到一大半卻被限高,還有人陰謀論的懷疑是不是有些勢力打壓武漢這座城市,因為一些別的地方的高樓也離機場很近卻沒有被限高。對於武漢市民而言,難掩的是群情失落。

原先設計圖

就像曾經代表工業革命的煙囪與廠房一樣,在現代城市化的景象里,摩天大樓就是現代化的象徵。似乎摩天高樓的高度,就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現代化程度,中國各個城市之間展開了高樓競賽,摩天大樓的競爭,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各大城市GDP與經濟競爭的標誌。這背後,既有地方對GDP與經濟指標的追求,也代表了一種看得見的「城市政績」。

如果回顧世界城市的摩天大樓排名史,有一個現象耐人尋味:老牌的歐美已開發國家在逐漸退出摩天大樓的競爭,反而是亞洲城市,尤其是中國城市,成為了摩天大樓競爭的主力。上世紀60年代,世界摩天大樓數量top10的城市中,8席是美國城市。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東京和新加坡才代表亞洲第一次進入這個榜單。2000年,上海成為第一個殺入榜單的中國大陸城市。2010年,前10名的榜單中8席已經歸屬亞洲,中國就占據了4席。2016年,世界摩天大樓城市top10中,中國已占一半。

中國現代化城市的象徵高樓群

1999年,一位德國的經濟學家提出:世界最高大樓的開工建設,都與經濟周期的劇烈波動相關,摩天大樓立項之時,是經濟過熱時期;而摩天大樓建成之日,即是經濟衰退之時。過去百年的現代化進程,全世界城市的摩天大樓發展史,幾乎都驗證了「勞倫斯魔咒」。

摩天大樓的「勞倫斯魔咒」其實也是對世人的一種警示:在比肩接踵的高樓競爭背後,城市的真正價值究竟是什麼?對高層建築的迷戀是否是一種城市發展的盲目?城市的建設,是否一定要把摩天大樓當作城市發展水平的象徵與終極追求?事實上,在歐美國家,作為城市發展的形態之一,摩天大樓已不再時髦,對於建造摩天大樓越來越謹慎,高樓大廈對於人居環境的破壞不可逆轉,光污染嚴重,後期維護成本巨大,消防隱患,不可控的因素太多。

德國首都柏林,高層建築屈指可數。並沒有高層住宅。

歐洲城市沒有摩天大樓,中國絕大多數的中東部縣城都有三十層以上的建築。

歐洲城市建築低矮

在整個矽谷,你看不到一座摩天大樓,都是三層樓左右的低矮建築掩映在花草樹木叢中,人與自然相融,建築變得謙卑而富有創意。城市不再需要用建築的高度,來彰顯自己的偉大,引發眾人的頂禮膜拜;真正具有地標價值,代表這座城市影響力,吸引全世界前來觀光朝聖的,不是高樓,而是以谷歌英特爾微軟為代表的,一批真正影響和引領全球科技與產業創新的高科技公司。

扁平的矽谷

對武漢而言,對摩天大樓的高度追求,包含著更複雜的意義與城市心理。作為中國現代化民族工業的起點,中國最早的現代化工業城市之一大武漢,曾與大上海並肩齊名,城市經濟的發達程度,不輸於當時開放國門,世界商貿往來的廣州、上海等沿海城市。論長江兩岸的浩然風景與漢口江灘的異國風情,長江兩岸更不遜色於上海的黃浦江。

世事變遷,時隔半個世紀之後,上海依然是大上海,浦東開發,讓上海成為了中國無可爭議的金融中心與經濟中心。改革開放後武漢經歷了人才、資源流失,城市發展停滯衰退的「中部塌陷」,成為了支撐上海與深圳城市發展的輸血池;「重拾大上海大武漢相提並論的輝煌」,是每個武漢人的夢想。

當一座城市只能拿建築的高度去炫耀和吹噓時,也說明這座城市沒有真正值得驕傲與標榜的東西。如果沒有背後的產業支撐,樓修得再高又有什麼意義?一座城市的發展水平,終究不是由建築的高度決定的,而是由建築背後的產業與文化推動的。拋開讓武漢羨慕嫉妒的上海與深圳,在同一層次的二線省會城市競爭中,當成都主打的休閒與時尚已深入人心,當杭州主打的網際網路產業一騎絕塵,甚至連西安都學會了用歷史與文化刷屏。

武漢東湖

風光旖旎

如果還在用樓的高度去推廣自己,甚至為失去了「第一高樓」而扼腕嘆息。只能說明這座城市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發展定位,還不清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城市價值到底在哪裡。

換言之,當沒有了「第一高樓」,武漢還有什麼?當綠地636的高度被賦予的城市復興的外在意義被現實打破。與其他城市相比,武漢這座城市真正屬於自己的,被埋沒的獨特資源與城市價值是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Y72D20BJleJMoPMa2h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