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徐帆,戲曲演員徐帆?

2019-11-27   聽戲APP

徐帆和戲曲很有緣分,第一次擔任電視真人秀的觀察員,她就選擇了戲曲文化類真人秀《喝彩中華》,並在現場頻頻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數度哽咽。記者問:「是不是因為你從小有學戲曲的難忘經歷,特別使你觸景生情?」徐帆回答:「不是。其它人在現場也會被感動的,我也是真心的感動了,很有感觸。」

「深感壓力之大」,同樣落淚的《喝彩中華》總導演王昕軼說,請出徐帆是因為她與戲曲有緣。徐帆主演過電視劇《青衣》,她父母徐大樹與李建英都是湖北楚劇團的著名演員,她小時候更在湖北省戲曲學校學過三年半京劇。十年前,東方衛視推出《非常有戲》,徐帆登台表演過崑曲《牡丹亭》。

徐帆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說,她在接到東方衛視邀請時曾有過猶豫,因為她並不擅長侃侃而談,尤其是不太習慣去評論人家,而且,數百劇種有不少她也不熟悉,對此,她深感壓力之大。畢竟還是首次擔任電視節目觀察員,心中更是沒底。總導演對她說,你有什麼感觸都可直接說出來,節目就需要你的真情實感,需要最真實本色的徐帆。這使她解除了一些顧慮,但儘管如此,她走上螢屏前,依然不敢掉以輕心,每次與總導演通電話,常常一通二、三小時。她在橫店拍戲,也惦記《喝彩中華》,從節目構想到選手情況,她都要仔細過問,反覆推敲,其態度之認真,令整個節目組為之感動。漸漸地,徐帆在螢屏上顯出了性格率真、感情豐富、自然流露而毫不掩飾的自己,這成了節目的一大亮點。

「讓我終身受益」

徐帆說:「戲曲演員一路走來,站上舞台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們從小練功大家都看不到,有多苦只有自己知道。」說到這裡,徐帆說:「我小時候練功也挺苦的,但自己喜歡並不覺得,但我媽媽看了就不行了,哭了一個禮拜,不忍心,她說比她自己練的更痛苦……」

徐帆說,練功雖苦,但她很感謝那段經歷,是戲曲把她所有的規矩都立下了。她說:「好的規矩給人以一種好的教養,如對家長、老師的尊敬,人的姿態、在台上的自信,都很需要,這個對我影響挺大。我覺得,虧得我學了戲曲,對今天非常有用。如果你只有時尚,沒有傳統,那你只能演時裝戲,永遠演不了古裝戲……」徐帆說,演戲要有節奏,戲曲是有鑼鼓點的,如果你演影視演話劇,你把那種鑼鼓點藏在心裡,心裡有節奏,戲才會好看。徐帆說,但戲曲畢竟不等於影視,影視表演追求自然,當年自己為擺脫戲曲程式化習慣,也經歷了四五年的痛苦,在鏡頭前常會把勁使大了,眼睛瞪大了。

但戲曲畢竟使徐帆得到了藝術滋養和刻苦磨鍊,使自己終身受益。從電影《不見不散》里的李清,到電視劇《青衣》中的攸燕秋;從話劇《阮玲玉》中的一代影星,到《唐山大地震》中那個催人淚下的母親……讓人們看到了一位優秀演員留下的一個個經典。

「我挺敬畏戲曲」

也許感同身受,徐帆說自己特別理解這些戲曲演員。尤其是與影視演員相比,他們那種單純、為藝術奉獻的精神特別令她感動。

在精神病醫院當護工的周國嬌用腹語唱戲。她雙手持布偶,一人飾兩角,演繹了花鼓戲《劉海砍樵》。更令徐帆驚訝的是,周國嬌用腹語唱戲是用來安撫病人情緒,幫助病人按時服藥的。由此,她鑽研出用多個戲種進行腹語演唱,發掘出了戲曲特有的「療效」。這種為病人無私的奉獻讓徐帆感動得哽咽落淚,情不自禁地登台,用一個熱烈的擁抱表達了對周國嬌的欽佩和點贊。

山西29歲的蒲劇演員姚飛龍曾是位身手不凡的武生,10年前在表演「吊毛」高難動作時頭部著地摔碎了顱骨,至今顱骨一半還是金屬的。由於他對戲曲舞台依戀不舍,終於戰勝癱瘓轉行唱起了鬚生,重新在舞台上站立起來。當他唱完一曲《販馬》後,徐帆頓時淚流滿面。她說:「練戲曲的人都有一股倔勁,在哪兒跌倒在哪兒再爬起來的那種頑強,我覺得現在很少有,令人真感動。」

北京6人年輕組合用多聲部阿卡貝拉形式唱響了京劇,用不同聲部模擬出交響樂隊的雄壯氣勢,使徐帆激動地說:「我太感動了!這讓我看到年輕人演唱京劇爆發的活力!」她拿出小時候練功用的馬鞭,當眾甩了兩圈,顯出不凡「童子功」。她把馬鞭送給了這群年輕人,鼓勵他們在藝術上「快馬加鞭」。

最後,記者問:「你是否會重上戲曲舞台過把癮?」徐帆嚴肅道:「不敢,我挺敬畏戲曲。我覺得可以做的做,做不了的我不敢。有時唱還可以,但鳳冠勒上頭後就未必唱得出來,兩分鐘你就頭疼了,根本受不了。」說完,徐帆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