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稱,12月10日,在美國新澤西州澤西市的警察與一夥持槍武裝分子爆發激烈交火。據悉,交火造成包括兩名槍手在內的至少6人死亡,但美國媒體並未公開是否有警方人員傷亡。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家安全部門已經介入展開調查,尚未確定這起事件是否與恐怖襲擊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一天,伊朗警告其公民不要前往美國。伊朗發布警告的理由,「不僅是因為美國國內的安全環境極度惡化,而且美國針對伊朗人尤其是伊朗精英的法律殘酷且片面」。伊朗官方還表示,伊朗公民尤其是精英人士和科學家,應避免前往美國,甚至要避免參加科學會議,即便有邀請函也不要去。那麼,德黑蘭緣何對本國公民前往美國感到如此的擔心呢?
眾所周知,由於核問題,美伊關係劍拔弩張,雙方的軍事演習輪番上演,甚至有走向戰爭的風險,這是德黑蘭為本國公民前往美國感到擔憂的主要原因。據伊朗邁赫爾通訊社報道,12月11日,美國財政部再次公布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制裁包括5家伊朗公司,2艘船和1名個人。很多人都知道,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是因為核問題的引起的,但卻不知道伊朗核計劃正是在美國幫助下開始的。早在上世紀50年代,伊朗就開始了核能開發活動。當時,美蘇兩大陣營冷戰對峙已經開啟,美國為將伊朗納入門下,對其進行了慷慨的經濟和軍事援助,甚至對伊朗執行不加限制的武器出售政策。正是由於得到了美國在這一階段的援助和支持,才使得伊朗的飛彈計劃與核計劃得以順利進行。
1957年,美伊雙方共同簽署了兩國民用原子能合作框架協議,美國承諾為伊朗提供濃縮鈾技術。1967年,在美國的技術援助下,伊朗在德黑蘭的首個核能研究中心,擁有了一座輕水核反應堆。上世紀70年代,美國還為伊朗的核技術開發培訓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1978年,美國同意向伊朗提供8個核反應堆,並允許伊朗提煉濃縮鈾。至此,伊朗的和研究登上了第一個高峰。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美伊關係緊密,增強伊朗實力,符合美國的海灣利益。因此,即便1974年伊朗公開聲稱,很快將擁有核武器,其核計劃不僅未成為「核問題」,反而受到了美國的一路「呵護」。
然而,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後,親美的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後,美伊關係急轉直下,本是同一陣營的盟友瞬間變為勢不兩立的仇敵。由此,美國就開始關注伊朗的核計劃,並對其實施單邊制裁。進入上世紀90年代,伊朗重新啟動核計劃,這一期間伊朗便同印度、烏克蘭和俄羅斯展開核合作。時至今日,俄羅斯對伊朗核技術發展依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於是,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也開始不斷變本加厲,並指責伊朗利用民用核計劃為幌子製造核武器。對此,有俄羅斯專家表示,伊核問題的本質是美伊關係問題,其癥結則緣於美伊根深蒂固的矛盾和敵意。然而,無數的歷史的現實都告訴人們—有事好商量。一味進行經濟制裁,甚至為了迫使對方屈服企圖使用武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