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帶著4歲的兒子來串門,我一眼就看到孩子戴的眼鏡。因為近期孩子在家上網課,讓我格外關注視力問題,總想著疫情結束帶孩子去醫院測測,但總也沒行動。
表妹跟我說,孩子的眼鏡是上周剛配的。自從幼兒園停學,孩子就一直跟著爺爺奶奶。表妹在醫院上班,她們醫院是縣裡的定點收治醫院。雖然沒有確診病例,但有不少外地回來隔離的,表妹就一直忙,沒時間管孩子。
爺爺奶奶說,孩子在家就喜歡玩手機,主要是看抖音,不讓玩就哭。爺爺奶奶覺得孩子看視頻還能學點兒歌,再加上孩子看視頻,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干別的,也就沒怎麼干涉。
最近表妹閒下來才發現,孩子每次看東西都眯著眼睛,跟近視的症狀一樣。她就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發現孩子的遠視儲備已經完全沒有了,還有了100多度的近視,這才戴了眼鏡。
看到這可能有讀者會問了,什麼是遠視儲備呢?
遠視儲備,其實是眼睛的一種自我保護因素,讓我們沒那麼快近視。
遠視儲備是視覺發育正視化過程中的遠視眼狀態。因為孩子的眼球小,眼軸短,所以普遍存在遠視。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眼睛慢慢發育,前後徑變長,遠視度數會慢慢減少,一直減少到0。如果在發育期間還沒有剎住車,眼球繼續變長,就往近視發展了。
遠視儲備是散瞳後的屈光狀態,一般來說,剛出生的寶寶大概有300度遠視。隨著孩子的發育,遠視度數越來越低,一般在150度左右的平均值比較合適。如果遠視儲備過多,比如超過300度,孩子可能會有弱視風險。
遠視儲備並不是測測視力表,用機器測測度數就能確定的。真正的遠視儲備度數,需要在散瞳之後測量。做過散瞳的人知道,散瞳並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據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現任卓正醫療眼科醫生的王玲玲介紹,如果孩子的視力、眼位沒有異常,自然狀態下的屈光度數也在正常範圍,沒必要做散瞳獲得真正的遠視儲備度數。
王玲玲說,臨床上很多孩子從3歲開始到上小學,屈光檢查度數一直都在25度左右的,不一定每年都會往下降。因為遠視儲備量與整體眼球的發育有關,包括眼睛的前後徑、角膜的陡峭與平坦以及前方深度等。
但如果孩子的視力出現明顯異常,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時帶孩子去專業眼科醫院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防止孩子視力進一步變差。
有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認識,戴眼鏡會讓孩子的近視越來越嚴重,即使孩子的近視程度已經比較嚴重了,家長還是不願意讓孩子戴眼鏡。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北京友誼醫院眼科副主任醫生洪慧介紹說,近視增長不是戴眼鏡戴出來的,它跟兒童的生長發育、用眼習慣、遺傳等因素都有關係。如果佩戴的眼鏡合適,注意用眼衛生,近視度數增長會相對慢一些。
對兒童來說,100度左右的近視,可以在看黑板、寫作業時戴眼鏡,戶外活動可以不戴,但200度以上就必須堅持戴。因為兒童一旦近視,特別是超過200度的,若不經常戴,近視增長速度可能更快。成人的低度近視,眼鏡酸脹、發澀、視物模糊的,也應該經常戴鏡。
王玲玲醫生介紹,預防近視有兩大原則:控制近距離工作時間,增加白天的戶外活動時間。
具體就是,把每次看電子螢幕的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寫作業要用正確坐姿、適宜距離和光線,每20分鐘休息一次;增加白天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至少2小時。
針對疫情期間孩子們在家上網課,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北京市疾控中心等相關專家,制定了兒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視預防指引。
整個指引內容比較長,我把比較實用跟孩子息息相關的幾點摘抄如下,供各位家長參考。
1. 電子產品的選擇和擺放要求
儘可能選大螢幕電子產品,優先次序為投影儀、電視、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
應選擇螢幕解析度高、清晰度適合的電子產品。
使用電子產品時,調節亮度至眼睛感覺舒適,不要過亮或過暗。
擺放位置應避開窗戶和燈光的直射,螢幕側對窗戶,防止螢幕反光刺激眼睛。
使用投影儀時,觀看距離應在3米以上;使用電視時,觀看距離應在螢幕對角線距離的4倍以上;使用電腦時,觀看距離應在50厘米(約一臂長)以上。
電子產品(如電腦)擺放時,應保證其螢幕上端與眼水平視線平齊。
2. 上課姿勢及放鬆方式
觀看螢幕聽課時,可保持肩部放鬆,上背部擴展,上臂與前臂成90度角,腕放鬆,規則地呼吸。
觀看視屏寫作業時,讀寫姿勢要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眼睛距離書本約一尺(約30厘米),身體距離書桌約一拳,握筆手指距離筆尖約一寸。
不躺在床上或沙發上視屏學習。
連續視屏學習時間超過20-30分鐘,至少活動性休息10分鐘。
視屏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稍用力閉眼、睜眼,上下左右轉動眼球,放鬆眼睛。
線上學習之餘伸展腰臂,可在室內走動、做體操、下蹲運動、仰臥起坐等;清潔雙手後做眼保健操;立於窗前、陽台或門前,向遠處(6米以上)眺望。
居家隔離期間可通過陽台、窗邊或自家庭院「目」浴陽光,接觸自然光線。
3. 合理安排生活,注意用眼衛生。
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小學生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讓孩子協助家長做適量的家務勞動,例如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洗碗、做飯等。
安排孩子在小區內進行戶外活動,開展跳繩、拍球、打羽毛球、健身操等活動。
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要洗手,採用「7步洗手法」並保證20秒以上的時間。
不用手揉眼睛。
如果眼睛出現乾澀、異物感、有燒灼感、癢感、畏光、眼紅、眼痛等症狀時,應停止視屏行為。如症狀不能緩解,必要時去醫院就診。
發現兒童歪頭視物、頻繁眯眼和擠眼等與近視相關症狀時,應適時休息和運動,必要時去醫院就診。
以上是關於兒童視力我查閱到的一些資料,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