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莉:芡實里的江南秋之味

2019-10-31     原鄉書院

之前收到一袋名叫芡實的東西,我不知它到底為何物,更不知怎麼吃。光看芡實的賣相,倒是討人歡喜得很,一顆圓圓的芡實淺紅米白相配,粉雕玉琢,煞是可愛。

於是拍了照片,發朋友圈問此為何物,怎麼吃。

朋友圈真是個迅速長知識的好地方,不一會,許多朋友給我科普。有人說眼下正是食芡實的最佳季節,鄭板橋有詩云,「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賽蚌珠圓」。詩里的八月當然是農曆。芡實,小名叫雞頭米,江南風物,長在水裡,屬於睡蓮科,果實毛剌剌的特別像雞頭,因此而得名。難怪我乍一看它像蓮子,也有幾個朋友猜成蓮子了,原來它們是一個大家族的兄弟姐妹。據朋友講,如今雞頭米身價暴漲,是因為本來種植就不易,再從刺殼裡一個個手工剝出來兩手烏黑更不易,何況它還有去濕補脾之功效,所以,絕對物有所值。日常的吃法,可熬粥、可做甜湯,可配菜清炒。

於是,我從最簡單的做法下手,熬粥。把芡實與大米、薏仁放在電飯煲里預約好,第二天一早便可吃到完美的粥了。早餐,一碗芡實粥、幾碟小菜,配上自製的香菇菜包,吃好出門上班,會覺得這世界變得溫柔。

做甜羹,那是秋天的必修課。把銀耳、桂圓、紅棗、蓮子、冰糖加清水放一起燉,今秋再加幾粒芡實,燉到湯汁又稠又黏,每天喝一小盅,即使秋風生澀,皮膚也不會幹燥。

朋友們的精彩回答使我受益匪淺。有個「紅迷」兼吃貨朋友批評我不知芡實,肯定是沒好好讀《紅樓夢》。因為在《紅樓夢》第三十七回里寫道:「襲人聽說,便端過兩個小掐絲盒子來。先揭開一個,裡面裝的是紅菱和雞頭兩樣鮮果,又那一個,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又說道:『這都是今年咱們這裡園裡新結的果子,寶二爺送來與姑娘嘗嘗……』」她告訴我此雞頭不是雞腦袋而是指芡實。又講曹雪芹也很喜歡吃芡實,曾創造了一道蘇州名菜——「大蚌燉珍珠」。即把芡實塞進魚腹,加佐料清燉,煮熟後魚鮮與芡實的香味互相滲透,妙不可言,去蘇州可品嘗這道菜。

還有一個「東坡粉」告訴我,大文豪蘇東坡是個著名吃貨,他對養生頗有心得,對芡實更是情有獨鍾。在《東坡養生集》里寫他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吃法奇特:不時地取一枚熟芡實,放入口中咀嚼,待津液滿口,再鼓漱幾次咽下。東坡先生每天堅持不懈地如此食芡實。另外,他還喜歡用芡實熬粥喝,聲稱:「粥既快養,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真是個頗得生之樂趣的老頭。

有個古詩詞底蘊深厚的才女友人回答得耐人尋味,只有三個字:楊貴妃。我暗自揣測了好久,這芡實怎麼變成楊貴妃了?莫不是楊貴妃國色天香,宛如出水芙蓉、清如蓮子,所以,她是想說這東西是蓮子?於是,我回復她,蓮子?回答錯誤。結果,她說,回答沒錯,貴妃出浴時,唐玄宗形容她似「軟溫新剝雞頭肉」。果然「食色性也」。

當然,長得好看的食物如同顏值高的人一樣,生下來就會得到更多的關注與喜愛。至於後來的命運如何,到底還是要拼皮相之外的東西。

這個秋天,我在芡實的美味里,憧憬著江南的秋天。前幾天我的江南朋友發了一組水鄉照片,我終於看見了長在水中央的雞頭果(芡實)模樣,實在是太像雞頭了。於是,周末去蘇州,推開平江路上一間蘇式點心小鋪,要了一碗糖水雞頭米,慢慢品嘗著江南秋天的味道。如果說芡實代表江南秋之風味,那麼著名畫家吳冠中畫筆下的江南秋天,灰牆黛瓦,秋葉如火,野渡舟橫,寥寥幾筆便是整個江南,卻道「江南」好個秋。

回來的時候,還忍不住捎上一盒新鮮出爐的芡實糕。

(轉載自上觀新聞朝花時文欄目)

名家專輯,在後台回復作家名字即可閱讀

北喬|畢飛宇|殘雪|臧棣|曹文軒|陳忠實|池莉|遲子建|格非|龔學敏|谷禾|海男|韓少功|霍俊明|吉狄馬加|賈平凹|老舍|李洱|李敬澤|李娟|李佩甫|李少君|李一鳴|李元勝|梁平|林那北|劉慶邦|劉汀|劉醒龍|魯敏|羅振亞|莫言|穆濤|南帆|歐陽江河|潘洗塵|邱華棟|三毛|沈從文|石一楓|史鐵生|蘇童|湯養宗|鐵凝|汪曾祺|王安憶|王朔|王小波|吳義勤|西川|徐則臣|嚴歌苓|閻安|閻晶明|閻連科|楊建英|楊克|楊慶祥|弋舟|于堅|余華|張愛玲|張承志|張國領|張清華|張遠倫|張執浩

波德萊爾|博爾赫斯|川端康成|村上春樹|福克納|海明威︱卡爾維諾|卡佛|卡夫卡|庫切|夸西莫多|萊辛|里爾克|馬爾克斯|門羅|奈保爾|歐·亨利|特朗斯特羅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DI7JG4BMH2_cNUgbR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