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堅守在隔離病房,未能見父親最後一面

2020-02-11   內蒙古日報

元宵節前,帶著對兒子深深的牽掛,劉瑞春72歲的父親在醫院病房中病逝。而此時,作為醫生的劉瑞春,正辛勤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抗擊最前線,未能見上父親最後一面,心中留下深深的愧疚和無盡的思念。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達拉特旗人民醫院感染科的一名副主任醫師,今年48歲的劉瑞春註定要度過一個不平凡的春節。這個春節里,他少了歡樂,多了悲傷。

時間回到1月26日(正月初二)。這一天,正在包頭家中陪父母親的劉瑞春,接到醫院提前返崗的通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衝到一線去治病救人是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職責與使命,不容退縮。但是,對於劉瑞春來說,這場戰「疫」他有絕對的選擇權,有充足的理由去拒絕,可他沒有這樣做。掛斷電話,簡單安頓後,劉瑞春匆忙告別父母親,駕車從包頭急匆匆趕回達拉特旗人民醫院,迅速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不料,這一別,竟是和父親的永別。

劉瑞春的家在包頭市,他是家中的獨生子,父母親已年過七旬,行動不便,父親還患有糖尿病,需要經常住院治療。同為醫務工作者的妻子在包頭市中心醫院工作,平日裡十分繁忙,兩人幾乎無暇照顧父母。春節前,劉瑞春的父親病情突然加重,不能下地行走,飯量大不如前。夫妻二人本想著利用假期這段時間,帶著父親去醫院好好看看。可突到的疫情,徹底打亂了他們的計劃,妻子第一時間沖在前線防控,未曾休息過一天;劉瑞春雖已回到家中,卻又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到醫院進行抗疫。

到醫院一線抗疫的決定,得到了父母親一致的同意和支持。「這場疫情,不是關乎你一個人的事情,這是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大事,此時不上,什麼時候上?我有你媽照顧,你放心工作,決不能當逃兵拖後腿。你一定要好好保護好自己,千萬不能被感染了,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去救治更多的人!」父親更是給劉瑞春下了「命令」,與他內心的想法不謀而合。父親緩慢低沉的話語一直在耳畔迴響,這竟是父親與自己的最後一次對話。

2月2日,醫生劉瑞春(前)在隔離病房清潔區。

1月28日,醫院感染科收治1名患者(達拉特旗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宋某),CT檢查後,感染科主任顧麗嬌判斷高度疑似,患者隨即被送入隔離病房。這個時候,感染科全體作為第一梯隊全部要進入隔離病房。一旦進入病區,就面臨著隔離!

考慮到劉瑞春的父親還在病中,顧麗嬌讓劉瑞春請假,劉瑞春說:「我父親的情況基本穩定,我還是和大家在一起吧!」

隨後,隔離病房陸續收治患者。

2月1日晚上,劉瑞春父親病重。此時,劉瑞春在達拉特旗人民醫院隔離病房,他的妻子也在包頭市中心醫院抗擊疫情一線。劉瑞春的母親先告訴了感染科主任顧麗嬌,在得知情況後,達拉特旗旗委、政府和醫院高度關注,同事們也為劉瑞春家的事揪心。

這個時刻,作為獨生子,家裡是多麼需要他!

然而,此時劉瑞春和同事們已經在隔離病房連續工作兩天兩夜,這也是隔離病房中最要緊的時刻!

同事們都讓他出隔離病房,劉瑞春也牽掛著家人,但想到疫情發展態勢,想到隔離病房的情況,劉瑞春拒絕了。「現在出了病房也不能回家,我還是留在病房裡。

「在隔離病房裡,我擔心父親,有時也會感到緊張、甚至壓抑,但一旦投入工作,這些負面的情緒就拋到了一邊。」把對家人的牽掛埋在心底,劉瑞春繼續投入戰鬥。

2月3日,正在工作的劉瑞春,突然接到包頭一醫院的電話,告訴他父親已危在旦夕,需要做好心理準備。不願相信這個事實的劉瑞春,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父親能夠挺過這一劫。可2月4日(正月十一)上午,劉瑞春的父親病情惡化,不治去世。接到母親的電話時,劉瑞春深深地低下了頭……

同事們流著眼淚,把他推出了病房。

這幾天,從隔離病房出來的劉瑞春一直在賓館隔離。母親還在等著他,等著他見父親最後一面。

「希望疫情早點結束。我現在最放心不下的是我的老母親,我想讓我的老父親入土為安。」按規定,劉瑞春需要隔離觀察14天。

「面對疫情,治病救人這是我的職責。我沒有讓父親失望,我知道父親在另一個世界也一定會支持我。」劉瑞春說。

劉瑞春隔離觀察期間仍然在工作。

編者的話:

隔離病房中,劉瑞春在與病毒進行生死交鋒的同時,也面臨著與親人的生離死別。

此時,在抗擊疫情一線,還有很多人在堅守奉獻。

他們,用實際行動對責任進行著深刻的詮釋。

相信,等到疫情結束,我們會對幸福有新的理解。

讓我們奮鬥、珍惜、熱愛......

正如劉瑞春大夫的名字一樣,寒冬退去,總是春!

來源:達拉特發布 鄂爾多斯新聞網

編輯:馬駿馳

校對:王皓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