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早產寶寶,這5點父母必須要知道,助寶寶健康成長

2019-07-23     育兒每日推送

受訪專家:聶 川(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醫師)

早產寶寶出院後,需要父母的特別呵護,才能趕上足月兒。

陳小姐孕33周時因「胎兒宮內窘迫」,不得不進行剖宮產,讓寶寶提前來到世上。寶寶待在醫院新生兒科,住了一段時間的保溫箱,直到發育指標達標了,才出院。

孩子能回家,陳小姐激動又焦慮:早產寶寶體質上比足月寶寶要差一些,住院期間有專業醫護人員照看。回到家了,需要特別的呵護嗎?

答案是肯定的。

早產兒雖然先天不足,各方面的發育滯後於足月兒。但是,出生後積極養育和訓練,他們還是能夠「追趕」生長,達到與足月兒相似的發育水平的。「短期的住院治療,遠遠滿足不了『追趕』需求,出院後的家庭護理非常重要。」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聶川主任表示。

對早產兒,家長需要更多的耐心,也需掌握一定技巧。聶川有以下建議供家長參考。

呼吸常觀察

呼吸常淺快不規則, 或呼吸暫停,並伴有心率減慢、皮膚蒼白或青紫。

易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徵(典型症狀為極度困難窘迫)等。

呼吸正常時,寶寶的胸廓和腹部有節奏地上下起伏,且面色是紅潤的。如果忽然間,寶寶的胸廓、腹部一動不動,繼而面色蒼白或青紫,要警惕是否出現了呼吸暫停。

此時應立即給予適當的物理刺激,如輕拍背部、彈足底、搖動肩胸部等,刺激他的呼吸,使之恢復正常。同時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如果上述措施無效,或者寶寶發生呼吸暫停的次數過於頻繁時,則最好及時送往醫院,以免因腦缺氧時間過長,引起腦損傷等問題。

溫度要控制

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成熟。

產熱能力差,保暖不夠,可導致硬腫症。

要注意控制嬰兒房內的溫度濕度,以24~28攝氏度、濕度以50%~60%為宜。

當外界溫度較低時,做好保暖措施。當外界溫度過高時,則應注意降溫,給寶寶鬆開包被,注意多喂白開水等。

母乳喂養佳

胃容量相對較小,消化功能尚未完善。

胃呈水平位,上下端括約肌發育不完全。

最好能堅持母乳喂養。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能充分滿足早產兒對生長發育的需求,且母乳還更有利於早產兒的消化吸收。如果寶寶發育緩慢,可以加用母乳強化劑增強營養。

少量多次喂奶。若BB哭鬧得厲害,最好先暫停喂奶,安撫他情緒平穩後再喂。

喂完後要豎著抱孩子,輕拍讓他打奶嗝,此後再讓他躺下。躺下後,採取右側臥位,抬高上半身,以防寶寶吐奶,促發呼吸暫停。

衛生更嚴苛

免疫功能不成熟,特別容易感染而致病。

醫院的新生兒科,通常會給早產寶寶一個相對無菌的環境。回家後,家長也要特別注意環境衛生,防寶寶感染。除了看護者,最好別讓其他人進入寶寶房間。注意寶寶皮膚、衣物、奶瓶等的清潔和衛生。

看護者也需注意自身的衛生,接觸孩子前先洗乾淨雙手。若乳母患有感冒,在喂奶時需戴上口罩。

撫觸助發育

皮膚較為稚嫩,護理不好容易造成感染。

應注意寶寶皮膚清潔,尤其是會陰等皺褶處皮膚。貼身衣物選擇寬鬆柔軟的棉質布料,每次換完尿片後,用溫水洗乾淨臀部,防止紅臀或尿布疹的發生。

媽媽還可以學著給寶寶做全身的撫觸和按摩。新生寶寶的皮膚很敏感,而皮膚又是神經系統的感覺器官。例如:頭部的撫觸,有利於興奮呼吸中樞;胸部和背部的撫觸,可以刺激肺反射;腹部的撫觸,可以促進胃腸蠕動,促進胎糞的排泄和胃的排空,減少嘔吐和反流等。在按摩時,媽媽注意與寶寶進行目光交流,這是一種很好的親子互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vsjK2wBmyVoG_1Z3b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