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位前輩曾說過這樣的話,了解一個城市的最好地方是菜市場了解一個城市的美食的最好地方是街頭巷尾,對此,我深信不疑!
是的,了解一個城市最快的地方就是逛菜市場。在水泥澆灌的城市牢籠里,菜市場才是最有生活味道的地方。那裡除了是美食的源頭,也是人生百態的縮影。
每天,在各個攤鋪檔口走過的人,不僅見證了攤子的改變,也目睹了斑駁的歷史記憶。
每個攤位老闆都是隱藏在江湖的「武林高手」,他們各自有著看家絕活,全年無休,在這種喧囂熱鬧中參與著千百戶人家的柴米油鹽生活。
每天早晨,為了買到新鮮的菜,7點不到,已經有不少大爺大媽在檔口轉了好幾圈。甚至還有很遠對的地方專門跑來的,問起來都說:「這裡的菜品種多啊,新鮮!」
碰到鄰里街坊,雖然隔著一條馬路,也要大聲的吆喝,「老李頭,就買好菜了?」「是呀,你看我今天買的菜便宜吧、新鮮吧」。都一個勁的展現自己的能幹,即使年紀大了,也不想輸給別人。
「斤一兩算一斤拉倒」、「四塊二毛算四塊給你」,人們之間簡單的碰撞,卻演繹出了最真實的場景。來到菜市場,買的不僅僅是菜,而是滿滿的人情味。
咦,有豬臉肉「這豬臉肉多少錢一斤啊?」「小伙子真會挑,這個豬臉肉好吃,有嚼勁」
每天早上,這樣的對話,都重複每個檔口上演。買賣人都在極力的把自己最好的菜介紹給買家。這裡有每個城市最熱鬧的煙火氣兒,有最簡單溫暖的交流。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區的版圖不斷擴大,突然發現荊公路變了,小時候覺得很大的興魯坊和同淑路市場,跟如今的城市跨度比起來,顯得小了許多。
麻雀雖小,仍五臟俱全,在這裡,你仍可找到生活里你所需要的東西。雜貨鋪中的香料味,燒鹵店裡的烤鴨味,酒鋪中的酒香味,水果鋪中的果香味,海鮮攤里的魚腥味……
這無數種味道夾陳在一起,有人說是難聞的,但有人卻每日都沉浸在其中,他們覺得,這才是生活的味道。
菜市場從來都不是年輕人的聚集地,但它有著其他地方沒有的朝氣和生命力。畢竟所有美味的根源,都在菜市場內!
小吃
土貨
腸粉
小編以前在廣州深圳的時候,都沒有吃腸粉,覺得很後悔,所以,撫州的腸粉店是每家都要去常常的。
小編覺得這家腸粉店味道還可以,粉質軟潤爽滑,色白甘香,感覺醬汁多點可能味道會更好。除了腸粉外,這裡還有米粉和各類粥,味道可口,價格親民。
樊家老麵包子
荊公路上,樊家老麵包子,小編是早早就聽說過大名,可是還是去晚了,生意好到全賣完了。下次一定要去常常。
包子鋪
咋一看,誰都覺得這家店太小了。但是附近的街訪可都知道這家店。店內賣的各種包子,油條麻園糖餃,都是我們那個時代的記憶。
山竹筍
清明過後一禮拜,是拔山竹筍的日子。竹筍味道鮮嫩可口,是很好的菜肴。尤其是山上采的野竹筍,更是味高一籌,脆而爽口。炒臘肉或酸筍涼拌,色香味俱佳。
地木耳
春日裡連日陰雨,野外的地木耳瘋狂生長,地木耳看起來不顯眼,但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地木耳炒雞蛋更是一道美味而營養的菜肴。
馬齒莧
正值春夏交接之際,幾場雨之後,菜園、田埂或是路邊的空地上,經常會發現一叢叢有著紫紅色莖幹、橢圓形葉片,開著細碎小黃花,捏上去肉呼呼的植物長得很茂盛,一節一節的,這就是馬齒莧。馬齒莧的吃法多種多樣,但小編最喜歡清新爽口、略帶酸味的涼拌馬齒莧
小龍蝦和螺絲
小龍蝦
螺絲
夏天快到了,撫州的街頭巷尾到處都瀰漫著小龍蝦和螺絲的味道。作為夜宵攤上的王者,不點一盤龍蝦和螺絲都不叫吃了夜宵。
桑葚
在農村養過蠶的小夥伴肯定忘不了小時候爬樹桑樹摘桑葚的日子。成熟的桑葚烏黑髮亮,酸酸甜甜的,真是解饞的好東西。
逛了一大圈
好吃的實在太多了
如果全部都吃一遍的話估計胖的不止10斤
20斤、30斤都要來了
撫州的菜市場還有很多好吃的美食
趕快推薦給小編哦
荊公 路 科普 時 間
荊公路,是市區歷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長約1公里,為南北向道路,北起大公路,南至環城南路,迄今已有80多年歷史。民國21年(1932)底,當時的江西省政府整修省道南(昌)臨(川)、臨(川)(南)豐公路,將銜接線穿過撫州城區,由東門外至南門外,全長約3公里。通車後,1933年10月,當時的撫州地方政府將城內多條狹窄街道進行整修、擴寬,次年底竣工命名。其中,將從吳家巷(大公路南老十字街)至誅魔塔(今環城南路北)長約1公里的一段街道,命名為荊公路,以紀念北宋偉大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