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何以堅持以文字標準,證明二里頭遺址為夏都或商都的可能性?

2019-06-20   夏朝與詩經研究

(作者:趙輝)偃師二里頭遺址,是目前考古界與史學界認為唯一與夏代有關聯的文化遺址,其遺址文化年代經碳14最新測年數據為公元前1750—1530年。文獻記載的夏朝約為公元前2070~前1600年。二里頭文化遺址最長遺存時間只有短短的220年的歷史,如果按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成果數據,二里頭遺址前150年屬於夏代,後70年屬於商代。因此,圍繞二里頭的文化定位,產生了四種不同的學術觀點:1、二里頭遺址為夏都;2、二里頭遺址為早期商都;3、二里頭遺址為前期夏都後期商都;4、二里頭遺址既非夏都也非商都。

目前中國學術界對夏朝的研究成果與研究範圍,基本是以這四種觀點的相關爭論為主旋律。各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夏文化研究論文與研究成果基本以此為中心,原地轉圈,難以取得對夏文化研究的突破性進展。使得對華夏民族起源的夏朝研究,也成為考古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以二里頭遺址為參照坐標的夏文化考古歷史學研究成果,和以中國文獻史料記載為研究對象的中國文獻史學學對夏文化的研究,始終都是兩條平行線,各自說話,無法形成一個中國歷史文化的交集,成為中國考古歷史學與中國文獻歷史學繼續前行的坐標,推動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逐步破解。

商朝約為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年代約為公元前1319年-公元前1046年。那麼,二里頭遺址年代距離殷墟甲骨文最近年代相差只有211年,如果二里頭遺址為商都的話,在殷墟時期已經成熟的甲骨文,就不可能在二里頭遺址沒有遺存。因為以甲骨文為占卜卦辭的占卜活動,是商王朝的主要行政手段,二里頭是商都的話,在二里頭就必然會有甲骨文的出土。因為二里頭遺址沒有絲毫甲骨文的出土,甚至沒有與甲骨文相當的成熟文字痕跡,把二里頭遺址定義為商都就是一種完全不負責任、沒有絲毫邏輯概念、沒有絲毫歷史發展規律邏輯的偽學者。

二里頭遺址如果為夏朝末期國都的話,商朝以占卜為行政方法的活動,顯然繼承於夏朝,二里頭為夏朝國都的話,那麼二里頭遺址也應當有承載甲骨文的甲骨,夏朝末期距離殷墟甲骨文也只有281年左右時間,甲骨、龜甲不會憑空消失。甲骨文的產生、形成到成熟,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都不可能在281年間突然產生、形成到成熟。因此以殷墟成熟的甲骨文存在來論證,二里頭遺址都不可能為早商都城或末期夏朝都城。

二里頭遺址排除了為夏都或商都的可能性,那麼二里頭遺址的文化地位,將遠小於人們對它的期望,其文化價值與其他類型的文化遺址並無區別,只是代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中的一個文化遺址——二里頭文化遺址。

因為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與社會、考古界、史學界的期望值相差太遠,而且是目前唯一可能證明夏朝存在的遺址,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的被否決,就使得我國夏朝歷史再也沒有了可以存載歷史的考古遺址證明。夏朝歷史也成為中國考古界與史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既有中國傳統史料的明確記載,又沒有現代考古學的充分證明,夏朝歷史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困擾中國的考古界與史學界。

做為在二里頭遺址工作大半生的考古隊長許宏,無疑承載了大部分中國人對夏朝歷史解密的重任,也是最了解二里頭遺址考古情況的學者。如果拋開甲骨文的標準,勉強認可二里頭遺址為夏都或商都的話,無疑是對中國考古界、史學界、中國學界、中國歷史文化的最大傷害與不負責任。因此,做為一個嚴謹的學者,許宏能拋開各種非議指責,各方壓力,堅持只有在二里頭遺址發現甲骨文來自證夏都或商都的可能性,無疑是正確的,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學術態度。這在現有學術界,無疑是一種難得的品質,拋開個人的得失、指責,堅持學者個人的獨立思想。考古新發現將證明許宏的態度觀點是正確的。

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士,還將希望寄托在二里頭遺址沒有發掘的99%區域,認為二里頭遺址99%的區域還存在很大發現的可能性,其實大家完全不要對此抱有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而且阻礙了夏文化探索的深入進行。

在《近十年二里頭遺址田野考古概述》(趙海濤、許宏)文章中,「包括測年、遙感、地質、地貌、植物、動物、人骨、化學、工藝技術等多個科技考古領域的研究人員,依據考古學的研究思路,借用自然科學相關學科的方法與技術,投入對二里頭遺址勘探、調查和採樣,對出土的大量遺物進行多種鑑定、測試和分析,結合研究對象各自的考古背景、長時間埋藏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影響、當時可能存在的人為作用等諸多因素,開展探討和研究。」「為了全面了解地下遺存情況,我們採用全覆蓋式系統鑽探。一般情況下,按照1.5米間隔的「梅花」形布孔法鑽探(之所以將探孔間距設置為1.5米,是因為二里頭文化墓葬寬度最多1米余),使用電子全站儀測繪每一探孔的三維坐標。鑽探之前,列印好鑽探區域的大比例航拍圖紙,記錄者在航拍圖紙上畫出鑽探出遺存的位置和輪廓草圖,同時詳細記錄每個探孔的土質、土色、包含物、硬度、密度、性質等,並對部分探孔土樣拍照、收集,以便於後期對比和取樣,最後繪製鑽探平、剖面圖,建立鑽探GIS系統。」

二里頭遺址考古隊,對二里頭遺址範圍的考古工作不會象外界認為的,那99%的區域沒有進行任何調查、探方,是二里頭遺址的希望。事實是,這99%的區域調查,已經不大可能存在有價值的遺存,否則近二十年的考古挖掘,二里頭考古隊就太不專業,也太不負責了。

因此,近二十年來以二里頭遺址為主要目標對夏文化遺存的探索,基本走入盡頭。考古學界以及歷史學界,如果要尋求對夏文化探索的突破與發展,必須跳出固有思維與學術史學理論,開拓思想,砥礪前行,夏文明歷史的破解希望就在不遠的前方。(作者: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