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學代數暴力吊打老師,兩天攻破世界性難題優雅斬獲數學大獎

2019-11-20     超級數學建模

你不用上課

你自學就好了

超模君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放鴨娃」自學成才的故事——世界著名數學家張壽武。

天賦異稟,立志要當數學家

1962年,張壽武出生在安徽和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因為家境比較貧困,張壽武4、5歲的時候就開始幫父親打下手了,既能下河抓魚,也能去田裡放鴨。

在放鴨之餘,張壽武很快便展現了他的數學天賦,「小學一二年級時,我就知道自己算東西比別人快」,張壽武如今回憶道。

張壽武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的父親。

爸爸每天捕魚回來,總會讓張壽武算這魚多少錢一斤,這讓張壽武一直對口算感到很神奇!

在父親的影響下,張壽武悄悄的樹立了未來的目標:長大後要成為數學家!

7歲那一年,張壽武滿懷期待的來到村裡的小學報名上學,心想著終於不用放鴨了。

沒想到只上了兩天課,連數學老師的臉都沒認清,就被父母帶回家了,「讀書的事可以再緩緩,但弟弟妹妹的年紀還小,我們又得掙錢養家......」

一年後張壽武看著弟弟妹妹一天天長大,心想著終於可以安心去上學了!

沒想到去報名後沒幾天,又被叫了回來。這次不是照顧弟妹,而是放鴨子!

就這樣,張壽武整整放了一個學期的鴨,直到期末考試前夕母親冷不丁來一句,「要不去考個試?」

張壽武一臉懵逼:「什麼?我都沒上過兩天學,能考得過嗎?」

「不就是一場考試嗎?我給你輔導一下,准能考過!」,哥哥聽聞弟弟有難,飛奔而來。在哥哥的幫助下,張壽武臨時抱了一波佛腳,居然真的通過了這次考試。

對於這次考試的「大難不死」,張壽武並沒有在意,非但沒有多去學校上課,反倒變本加厲,「考試這麼容易,看來不去學校上課,在家自學也是可以的嘛。」

不循常規,偏愛數學

上了初中,張壽武便養成了自學的習慣,放鴨之餘就在田埂上專研數學。哥哥借給他的那幾本關於幾何和代數學的書,不到一年就拿下了,「這初中的書有點簡單,要不還是找老師借點高中的吧。」

但由於張壽武經常不去上課,很多老師並不是很待見他,唯獨物理老師對他的數學天賦讚嘆不絕,「這幾本書你拿回去自己看吧。」

就這樣,張壽武在田埂上自由的度過了初中的前兩年。

轉眼到了初三,由於那時剛剛開始正式中考,不再是通過推薦升學,所以張壽武必須要回到學校里正規的學習。最後,張壽武成為了考上和縣一中(縣裡最好的高中)的5個人之一。

上了高中,張壽武就不用去放鴨了,終於可以在留在學校里好好念書了,然而,張壽武卻覺得正規念書無趣極了:「以前念書是想念什麼就念什麼,但到高中後念書就是為了高考。」

於是,張壽武又叫哥哥託人借來幾本大學數學書,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在一次數學競賽中,張壽武運用自學到的微積分知識,做出了其中一道難題。老師批改到他卷子時,發現他的答案是對的,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批改。只好讓他自己改了,還對張壽武說:「你大概不用上數學課了。」

當時大家都覺得張壽武肯定是個理科狀元的料,但沒想到他上來就翻車了。

1980年,張壽武參加了高考,很不幸,他最擅長的數學考砸了!(數學天才也有考砸的時候?!)

據說是因為他早餐吃多了,考試的時候昏昏欲睡,把題目看錯了,整整丟了20分,最後得了79分。

即使附加題全做對了,但因為正式分數不滿80分,附加題的分數就不能算。

搞笑的是,張壽武「完全不懂」的化學卻考了96分的高分,最後還被錄取到中山大學化學系!

張壽武沒做過一個化學實驗,僅僅花了一個星期背化學,就取得如此高分,天賦實在令人羨慕!

於是張壽武心裡打起了小算盤......

新生入學體檢的時候,張壽武不斷懇求護士將他的體檢報告寫成色盲,以便他被化學系「拋棄」。

但問題又來了,張壽武的高考數學成績,按理來說,根本無緣數學系,但俗話說,「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張壽武二話不說,拿著高考卷子找教授一頓解釋求情,最後才得以破格轉到數學系。

與老師「角色互換」

在別人看來,張壽武在化學系都耽誤了半個學期,又突然轉到數學系,課程進度肯定跟不上。

但張壽武絲毫不慌,因為老師給了他一個獨家「特權」:只要你能夠通過考試,不來上課也行!

起初,老師的目的只是為了激勵張壽武,讓他趕上大家的進度,但讓老師萬萬沒想到的是,最後竟然讓他名正言順的逃起了課,甚至還和老師們做了角色互換:

由於張壽武之前自學過抽象代數,卻沒有學過線性代數,所以,在大學第一次高等代數考試中,他只會做比較抽象的那些題。

如此獨特的張壽武成功地引起了老師的注意,因為這位老師很喜歡抽象代數,卻學不會。


於是這位老師就給了張壽武一本抽象代數的書,讓張壽武學會後,給老師們做報告、講課。(幾位教授也來聽張壽武上課)

漸漸地,就發展成教授們遇到哪個不會的問題時,就先讓張壽武去學,學會之後再給他們講解。後來,張壽武的「學生」已經發展到了近20位,不僅是數學系的老師,甚至還有來中山大學做培訓的老師也慕名而來!

但讓這些遠道而來的老師沒有想到的是,台上的這個學生,竟然在多年之後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一個從小在田埂上自學的放鴨娃,居然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

其實關於數學家的數學趣事,不只是「烏雞變鳳凰」的張壽武,還有與疾病和命運抗爭的華羅庚、敢於質疑上帝的歐拉等等。。。

看了這本書後超模君才明白,原來枯燥的數學問題和數學史、平淡的數學家生涯,也可以這麼有趣!

對於自己「豐富有趣」的大學生活,張壽武也表示十分滿意:「大學階段我很高興,一直是在寬鬆的環境中自學,與老師作交流。在大學,我最大的收穫是能夠將學習過的數學講出來,數學和語言統一起來了。」

赴美深造,驚艷世界

1983年,張壽武提前一年畢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師從王元院士。

王元

後來又經華羅庚、王元、陳省身的推薦,張壽武去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

在美國讀博期間,張壽武還跟著德國數學家法爾廷斯(Faltings)在普林斯頓學習了一年。

1986年度菲爾茲獎獲得者法爾廷斯

1991年,張壽武回到哥倫比亞大學進行博士論文答辯。法爾廷斯也破天荒出現在答辯現場,這讓整個數學系都為之震驚,因為有時系裡請他作報告他也不一定會來。

而在答辯結束後,這位高冷的數學家對張壽武的博士論文評價頗高:「這是11年來,數學界最好的博士論文。

博士畢業後,多家頂級學府(哈佛、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史丹福大學等)向他投來橄欖枝,他最後選擇追隨法爾廷斯,回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中心繼續研究。

1996年,張壽武接受了哥德菲爾德(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主任)的邀請,回到哥倫比亞大學,並於兩年後獲聘為終身教授。

那一年,張壽武決定回到哥倫比亞大學,但發現自己租不起房子,看中了一套房子也買不起。哥德費爾德知道之後,便詢問張壽武還差多少錢,並跟他要了帳戶存款數。沒想到,哥德菲爾德當天下午就直接去找哥大的校長,拿回了一張支票給張壽武。

兩天後,他用學校給的首付款買下了心儀的房子,而就在那買房子的那兩天,他證明了世界性的難題——波戈莫洛夫(Bogomolov)猜想。

第二年,張壽武受邀在柏林世界數學大會上作了長達45分鐘的關於波戈莫洛夫猜想的報告,同年,他獲得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最高獎、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的晨興數學獎

2001年,張壽武先後在《數學年報》以及《亞洲數學期刊》發表了關於格羅斯-乍基亞-張(Gross-Zagier-Zhang)公式的重要研究論文(壓縮後仍然有120頁)。這些都是國際數學領域一流的研究成果。

對於想致力於從事數學學科研究的學生,張壽武建議,學好數學就要「想大問題,要對問題本身感興趣」。

「我覺得數學最妙的地方是:正確是基於簡單的理由,而不是複雜的理由。數學與科學和文學一樣,能夠留下來的東西都是最簡單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t2Pim4BMH2_cNUg91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