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野生動物後的疑問:到底都有哪些動物不能吃?

2020-03-12     生命時報



最近,許多人都有同樣的感受


有些人吃膩了大魚大肉,想著「換換口味」,就把目光瞄向了野生動物。於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只要人們願意,都會被端上餐桌。

不少專家認為,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當年的非典,都可能與獵捕、交易、食用野生動物有關。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表示,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說來源於野生動物。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

哪些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哪些動物可以安全食用?《生命時報》帶你一一了解。

本文編輯丨王曉晴

野生動物的營養更好嗎?

其實。野生動物口感不如養殖的畜禽,營養也沒特殊之處。

野生動物肌肉纖維發達,肉質偏干偏柴,膻味腥味更重。相比之下,人類養殖的畜禽口感更好。營養學家還曾把野生動物和家禽家畜的營養成分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兩者相差無幾。

野生動物能「治病養生」的說法也沒科學根據,反倒是「致病」的例子比比皆是。

受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哪些?

《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什麼是「珍貴、瀕危野生動物」?

最高法《關於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包括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一、附錄二的野生動物以及馴養繁殖的上述物種。

據此,受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可分為: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收錄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一級保護動物(包括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等)、二級保護動物(包括天鵝、穿山甲、黑熊、狐狸、江豚等)。

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收錄在《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野生動物,如蝙蝠被收錄在《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

「三有」動物

收錄在《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動物名錄)的野生動物。

「三有動物」,又稱「三有保護動物」,《野生動物保護法》指的是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如常見的麻雀、狼、果子狸、刺蝟、野豬、野兔、竹鼠、蟾蜍、壁虎等都是「三有動物」,受法律保護。

其他動物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一、附錄二的野生動物以及馴養繁殖的上述物種。如犀牛、袋鼠、非洲象、8種穿山甲等。


到底哪些動物不能食用?

《決定》的原文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很多化野生為人工繁育的動物,這些動物的屬性還是野生動物。

根據《決定》的內容,生命君幫你「劃重點」:

1.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

2. 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也就是說,所有陸生野生動物都不能食用,人工養的也不行(《決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陸生野生動物自然死亡的,也不能拿回來食用。水生野生動物除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限制的外,還是可以食用的。

3. 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屬於家畜家禽,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的規定。

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制定並公布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不算本決定規制的野生動物,按照《畜牧法》的相關規定執行即可。

當然,也不是說這個名錄里的都能吃,納入《野生動物保護法》特別保護的不能食用,《畜牧法》里規定不能吃的也不能食用。

4. 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需要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嚴格審批和檢疫檢驗。

這是說,野生動物全面禁止食用,但有科研等特殊需要的,需要經過審批後利用。

關於「能不能吃」的5大疑問

吃哪些動物最安全?小龍蝦、牛蛙這些還能吃嗎?你想知道答案的5個疑問,一次給你說清。

哪些動物吃起來最「安全」?

一些比較常見的家畜家禽(如豬、牛、羊、雞、鴨、鵝等)是人們主要的肉食來源。


還有一些動物(如兔、鴿等)的人工養殖利用時間長、技術成熟,人民群眾已廣泛接受,不列入禁食名單。

甲魚、牛蛙、烏龜可以吃嗎?

在3月5日下午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表示:包括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龜類,和蛙類中的牛蛙、美國青蛙兩個引進種可以養殖食用。

海鮮、河裡釣的魚可以吃嗎?

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除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限制的外,不列入禁食範圍,都可以繼續正常食用。

小龍蝦可以吃嗎?

很多人非常關心,美味的小龍蝦是不是也不能吃了。

其實,小龍蝦屬於水生動物,不在此次禁食範圍之內,可以放心食用。

野生動物絕對不能利用了嗎?

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中醫藥法、實驗動物管理條例、城市動物園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可以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同時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嚴格審批和檢疫檢驗制度。

對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動物,《決定》要求國務院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及時制定、完善相關審批和檢疫檢驗規定,加強審批和檢疫檢驗管理。

面對野生動物,我們應該怎麼做

2018年,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指出, 300種哺乳動物由於人類食用瀕臨滅絕,尤其是被過度捕撈的海洋生物。

相關調查發現,國內有53種蛇被端上餐桌;由於無節制食用,亞洲90種淡水龜中3/4受到生存威脅;過去10年,超過100萬隻野生穿山甲被獵捕。

野生動物是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的存儲器和放大器。專家表示,自然界中,有些野生動物長期攜帶某種病毒而不發病,這些病毒本來可以和我們相安無事,但就是因為人類貪圖口腹之慾,濫殺亂吃野生動物,使得這些病毒危害人類健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始人、世界自然基金會創始成員朱利安·赫胥黎在《人道主義者文集》一書中寫道:「這個地球是宇宙中少有的思想開花結果的地方之一。人類是近30億年進化的產物,從人身上,進化過程終於意識到了自身及其可能性。不論喜歡與否,人都要為我們地球的進一步進化負責。」

而我們對自然界的虐待都有後患。追蹤人類活動與非常熟悉的自然災害之間的聯繫令人不寒而慄:動物大規模滅絕、熊熊燃燒的野火、生態系統的崩潰,還有致命的新型冠狀病毒。

其實,保護野生動物,也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請管住嘴,對野味說「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he60HABgx9BqZZI7y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