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言
也許大家都聽過有些人借著家裡的背景為非作歹吧,而在當代社會中,這些人已經不再局限於是成年人了,小孩子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未滿月兒子遭來家做客的四歲侄女暴打
在浙江嘉興的一個家庭裡面,卻發生了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劉女士有一個未滿月的小寶寶,而節假日第一天她的侄女就來了她家拜訪,她的侄女只有四歲,卻沒想到後面發生的事情會如此嚴重。當劉女士和侄女家裡人談笑風生的時候,樓上傳來了哭鬧聲。
劉女士二話不說沖了上樓,卻看到了她侄女在一掌一掌的摑她未滿月的兒子。本來劉女士打算當場教訓一下侄女的,但是侄女的奶奶十分護短,打不得罵不得,劉女士只好憋了下去。劉女士想帶兒子去醫院,但家裡人說節假日去醫院不吉利,劉女士十分憋屈卻無話可說,只能自己憋著。
寵愛過度的危害
1、做事不考慮後果
家長們可能覺得孩子們還小,做任何事情都一定不是出於故意的,但就是家長的這種思維方式,才使得孩子們的行為越來越放肆,也越來越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覺得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有家長護著,也就不會考慮自己做這些事情的後果。
2、不准任何人說自己
不是所有孩子都會得到正確的引導,一些從小被老人家照顧長大的孩子往往被慣著。而爺爺奶奶們也會把自己的孫子孫女們保護的很好,把他們看作自己的命根子,打不得說不得,不管孩子怎麼做在他們眼裡都是對的,肯定有理由會保護孩子,不允許任何人說。
3、目中無人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而家裡的人特別是長輩就更會對這唯一的一個孩子照顧有加,但過度的照顧和關心只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自私,只為自己著想,也就會漸漸地以自我為中心,覺得家人的好都是理所應當的,就更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了。
愛不應該成為孩子放肆的理由
1、了解孩子的生活
每一個人的童年生活都是很重要的,而每個孩子的心裡也有著不同的想法,家長不應該一昧地去寵愛孩子放縱孩子的一切行為,應該深入去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愛是什麼。
2、明白對和錯的區別
孩子也是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不可能任何事情都知道對錯,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們去引導孩子們,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的,不能過度包庇孩子的錯。
3、正確面對生活的問題
孩子們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會有他們的情感煩惱,如果家長不懂得讓孩子們合理的說出來,那麼孩子們內心積存的負面情緒一旦爆發也是很可怕的。所以,家長們要嘗試著教孩子如何去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合理的宣洩他們自己的情緒。
孩子也許不懂事,但身為已經在社會摸爬滾打這麼久的成年人,家長們更應該知道該去怎麼樣對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為只有一歌孩子而瘋狂地去寵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到最後只會害了自己的孩子,家長應該用理性的角度去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方向,讓孩子越來越好。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emZN28BMH2_cNUgKQ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