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季平 通訊員 解玉升 何乃林
安東衛街道統籌潘莊一村等12個村居整合資金資源,建設盛安東水產加工示範園區,帶動就業;依託茶產業優勢,巨峰鎮8個村將財政扶持資金400餘萬元,入股薄家口茶葉標準化加工示範區,每村按照8%的收益率保底分紅;中樓鎮整合資金330萬元,投入鎮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年收取租金33萬元,13個經濟薄弱村實現增收……村集體項目紛紛產出效益,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也帶動了村民的就業增收,成績的背後,自然是離不了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
今年以來,嵐山區以「基層黨組織能力提升年」活動為抓手,實施集體經濟發展、後備幹部隊伍培養、活動場所改造提升、村級財務規範管理、「5面紅旗」爭創「五大工程」,為鄉村振興打造堅實「組織堡壘」。
實施集體經濟發展突破工程,破解無錢辦事難題,築好鄉村振興「引水渠」。該區制定出台《關於實施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行動的意見》專題文件,組成「5+1」駐村幫扶工作隊,為基層協調爭引項目100餘個、資金4000餘萬元。成立全區發展村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此外,探索「眾籌」模式,在全區設立集體經濟發展引導資金900萬元,實施「眾籌」項目4個,帶動73個薄弱村集體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
實施後備幹部隊伍培育工程,破解無人辦事難題,培育鄉村振興「領頭雁」。制定《嵐山區發展農村優秀青年黨員(2018—2020)三年行動規劃》,加大從創業能人、鄉土人才、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力度,今年投放190個35歲以下農村黨員發展名額,為3年以上未發展黨員村投放黨員指標92個,積極分子指標161個。計劃實施「雛雁培養」計劃,選拔政治素質好、高中以上學歷、40周歲以下的後備力量進行跟蹤培養。採取「走出去」「請進來」「講壇」等多種形式,著力提升村幹部素質能力。
實施活動場所改造提升工程,破解無地議事難題,夯實鄉村振興「橋頭堡」。將全區423個村(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列入重大建設項目範疇,對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進行改造升級。近年來,累計投入4600餘萬元,改造提升活動場所310餘處。同時,該區還將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與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相結合,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打造成學習教育中心、監督管理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實行基層組織陣地評級辦法,新建的每村補助20萬元,修繕或升級改造的每村補助3—6萬元。
實施村級財務規範管理工程,破解無章理事難題,交出鄉村振興「明白帳」。制定出台《關於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等3個基礎性指導文件,建立健全村級集體經濟民主決策機制,對涉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新上項目、新辦實體和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實行集體決策、民主決策。開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對村集體「三資」進行全面清產核資,對應簽未簽、長期、低價、不規範等合同進行清理並規範,開展農村黨員幹部中侵占村級集體「三資」清繳工作,對黨員長期侵占集體的資源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以及現金、債權和債務進行集中清繳。
實施「5面紅旗」爭創工程,破解無心做事難題,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該區從「基層黨建、集體經濟、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美麗鄉村」5項重點工作任務中各評選10個「紅旗村」,激勵農村黨組織爭先進、樹標杆。通過嚴格程序。對「紅旗村」黨支部書記,每月工作補貼上調800元,其他村幹部每月上調500元。加大宣傳推介,舉辦「紅旗村」書記講壇6期,先後有27個村被評為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