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綜合報道】疫情之下多國開始限制糧食出口,全球糧食安全日益承壓。中國商務部官員2日稱,中國三大主糧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不必擔心糧食供應短缺或價格暴漲。
圖為山西太原一超市,消費者購買麵粉。(圖片來源:中新社)
目前,中國一些超市和商場已出現民眾「囤糧」現象。對此,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在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儲備充足,價格長期穩定,國際市場對中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
商務部:今年糧食豐收是大機率事件
綜合中新社、上海澎湃新聞報道,王斌表示,中國進口的大米、小麥分別只占國內消費總量的1%和2%,國際市場對中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2019年中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
他表示,據中國農業農村部相關信息分析,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夏糧苗情長勢好於常年,豐收在望;早稻種植面積擴大,增產有基礎,秋糧收購價格提前確定、不斷提高。疫情期間,國家持續出台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今年全年糧食豐收是大機率事件」。
王斌稱,目前中國各地批發、零售市場大米、麵粉、食用油貨源充足,價格穩定。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復工向好,產能充沛。「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
網傳有人囤米500斤
近期網上紛紛流傳:「空下來要去超市買點米,囤三個月的量。」
1日,有網民發帖稱,路過寧波三江超市,發現門口一堆大爺大媽炫耀自己買到的米。走進超市一探究竟,果然,超市的米架已經空空如也,米架管理員說,一下子上千斤米被搶光,上午已經補過一車米,還是被買空。明天到貨情況還不一定。
在寧波華潤萬家超市的收銀台處,幾名女士推著幾袋大米,雖然吃力,也願堅持。
杭州也有網民稱,看到不少人在超市買米,一買就是好幾袋,甚至是整箱整箱得買。
甚至有人表示,家裡的長輩也加入了囤米大軍,一買就是500斤。
泰國、越南大米產量未實現增長
另據上海介面新聞2日報道,自去年以來,世界各地遭受了一系列自然災害、軍事衝突,以及現在全面暴發的新冠病毒,全球糧食交易出現了令人不安的緊縮。據日經新聞消息,國際大米價格近期正在上漲,作為指標的泰國產大米的出口價格達到時隔6年半的高水平。
據悉,其原因在於主要出口國泰國和越南的產量因乾旱和鹽害等未能實現增長。此外,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的囤積大米行為也使得供求關係緊張。價格上漲有可能會推高進口大米的一些亞洲及非洲各國的物價。
根據泰國貿易院的統計,泰國產大米(長粒型,1級)的出口價格3月下旬達到每噸約550美元,達到自2013年8月以來、時隔6年半的高點。越南產大米(破碎率5%)也超過1噸400美元,處於2018年12月以來的高水平。
據泰國出口業團體預測,2020年該國大米出口量將下滑至750萬噸。越南產大米的全年出口量預計也不會有大幅增長。這導致國際大米價格近期出現上漲。但中國糧食自給率高、儲備充足、對進口依賴度低,因此不會出現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的現象。(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L6dQXEBiuFnsJQVhRu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