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甘味丨張掖:食用菌產業崛地而起

2021-05-12     掌上蘭州

原標題:地道甘味丨張掖:食用菌產業崛地而起

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豐富的種養業副產品,面積廣闊的河灘荒地,成為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天然溫床」;強有力的科技服務和政策扶持力度,成為張掖市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的「加速器」。民樂六壩灘、甘州神沙窩灘、山丹寒旱區、臨澤扎爾墩灘食用菌產業園和沿祁連山脫貧攻堅食用菌產業帶為核心的張掖市「四園一區」食用菌產業崛地而起。

工作人員查看培育的菌棒。

食用菌種植要求高

初夏時節,民樂縣六壩灘食用菌產業園的甘肅鴻飛生物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大棚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第一批香菇採收結尾工作。菌棒上灰白色的香菇看上去肉質肥厚、鮮嫩欲滴。

「香菇種植要求高,不能有一絲農藥和化肥,不然就全部腐爛壞死。因此,我們的香菇完全無公害、無污染,採下來都可以生吃。」甘肅鴻飛生物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生產主任克延忠邊指揮工作人員採收香菇,邊示範性地將一顆剛剛採收的香菇放進嘴裡津津有味地嚼了起來。

「香菇生長適宜溫度20℃—25℃,平均濕度60%。」提起香菇種植技術,克延忠了如指掌。「不但我掌握了,大棚里幹活的所有農民工都掌握了。」然而,香菇本地化種植技術的掌握,克延忠也交了一定的「學費」。

克延忠告訴記者,甘肅鴻飛生物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從食用菌的制棒、養菌、發菌、出菇等方面不斷實踐探索,致力於食用菌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養菌成活率從最初的不到50%,到現在已經達到99%以上。

雖然食用菌種植要求很高,但收益也很可觀。克延忠告訴記者,通過溫濕度控制,現在香菇可實現一年四次採收,一個菌棒四次採收香菇1.8斤左右,每棚2萬菌棒毛收入18萬元,除去菌種、人工等各項費用,每棚凈利潤可達6萬元左右。

龍頭企業帶動農戶致富

「經過6年的生產經營,公司現有商標2個,專利12個,建有經過張掖市科技局備案、申請成立的張掖市食用菌研發中心。已經發展成為集食用菌制棒、冷鏈儲藏、銷售貿易為一體的產業化龍頭企業,2019年被評為全國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公司被列為戈壁農業示範單位。2020年生產香菇菌棒兩季80多萬棒,現已經完成收入350萬元,全年銷售收入預計達到800多萬元。」甘肅鴻飛生物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吉仁告訴記者,農戶也可以從公司購買菌棒種植,由公司負責技術和銷售,限定每戶1.7萬棒,每棒凈收入2.5元,收入也相當可觀。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民樂縣積極協調食用菌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現正常種植運行的食用菌企業(合作社)13家,種植大棚620座左右,每天收穫13.86噸左右,主要銷往烏魯木齊、西寧、上海等地。

政策科技強力助推

張掖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李文德告訴記者,近年來張掖市按照「市場主導、企業帶動、農戶參與、政府扶持」的原則,不斷加大食用菌龍頭企業引培力度,目前全市已帶動培育食用菌產銷骨幹企業15家,產業要素聚集、集群優勢日益凸顯。如今,全市已建成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16個,食用菌生產經營主體數量達43家,食用菌生產能力達6.7萬噸。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強有力的科技助推下,張掖市食用菌產業一路高歌猛進,以香菇、海鮮菇、杏鮑菇、雙孢菇為主的張掖食用菌在蘭州、西寧、烏魯木齊等周邊市場已占據較大銷售份額,市場影響力顯著增強。同時,張掖食用菌深加工能力也大幅提升,甘肅愛福公司已建成日加工蘑菇醬1萬瓶、蘑菇果蔬脆片2噸的食用菌生產線一條並投入生產,臨澤縣食用菌產業園年產2000噸食用菌深精加工生產線已完成主體鋼結構安裝,正在進行設備調試。

文·圖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曹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IM1ZXkBAxbFhpvDjSnN.html












「尋找」邱軍

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