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迎來了24節氣中的「大雪」,這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大雪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漸增多。這一次,我們聯合了四川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的專家,為大家帶來一次冬季中醫治未病義診活動,為深處寒冬的你量身定製一套收藏方案。漫成都是這次活動的支持媒體。
中醫專家大型冬季義診活動
12月17日,將在四川省中醫院中醫文化廣場舉行本場冬季大型義診活動,6大專家親臨坐診,為深處寒冬的你量身定製一套最佳的身體調理方案。
義診時間:2019年12月17日上午9:00-11:00
義診地點:四川省中醫院中醫文化廣場(成都市十二橋路39號)
冬天,冬者,終也,是萬物收藏的季節,此時動物藏身規避寒冷,農作物也已收藏入庫。大雪時節,萬物潛藏,人的身體變化是與節氣相應的,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所以冬季養生要點就是一個「藏」字。冬季收藏與哪些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冬季要如何藏呢?冬季身體應該如何正確調理呢?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冬季氣候寒冷,寒主「收引」,血管在冷空氣刺激下易發生血管痙攣,所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是冬季的重中之重。
失眠
失眠多是因為陽不入陰,在冬季,日出遲而日落早,日照時間短,自然界陽氣相對不足,所以冬季顧護陽氣尤為重要,失眠的患者,陽氣不能潛藏,心神遊於外,日久會耗損心陽。
更年期汗症
冬季養生防病強調一個「藏」字,但更年期綜合徵的患者一般會有潮熱、汗出等症狀,汗液流於外,正好和我們強調的「藏」字相違背,所以冬季要注重更年期汗證的治療。
免疫力低下
冬季,氣候變化劇烈,晝夜溫差大,人體易受寒邪侵襲,感冒、咳嗽等外感症狀頻發,一旦拖延容易變生它病,所以感冒亦是冬季防護重點。
起居: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冬季睡眠時間一定要充足,冬季最佳睡眠時間是晚上十點半到早上7點,等到太陽出來了再起床活動,冬季運動忌大汗,可做些舒緩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天黑後,陽氣潛藏於體內,要避免劇烈運動,將陽氣收斂於內,以防損傷陽氣。
穿衣: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
冬季儘量不要過多暴露身體皮膚,注意保暖,衣不蔽體會讓身體內的陽氣迅速耗散,寒邪趁虛侵入可能會引發感冒、關節疼痛等疾病。
飲食:秋冬滋陰
「春夏養陽,秋冬滋陰」,夏季陽氣在外,人體內是一塊「冰」,而冬季陽氣在內,人體內是一把「火」,雖說冬季是進補的季節,但也因人而異,一定不能盲目的進食過多的溫燥補品(如人參、羊肉等)。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冬季可以適當多吃些白蘿蔔,白蘿蔔民間俗稱「小人參」,可以消食化積、降壓調脂、利尿,是冬季的滋補佳品。
四川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冬季收藏古典療法
引火歸元灸
應用引火歸元針灸法,通過溫灸腎經穴位,將浮越之火隨腎經引入元宅,達到導龍入海的作用。腎陽得溫,則虛寒自去,虛火得斂,則上熱自除而身安。適應用於因陽氣不能潛藏,虛熱上浮而致的更年期汗證、失眠等。
吳氏長蛇灸
冬季氣候寒冷,中醫講「寒主收引」,在冷空氣刺激下血管容易產生痙攣、收縮導致腦血管缺血,增加腦卒中的風險,所以冬季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
中醫認為督脈與腦相通,冬季我們可以通過吳氏長蛇灸療法溫陽通督,增強身體對寒邪的耐受性。
長蛇灸療法是在身體的背部施灸,從頸部一直延伸至腰骶部,涵蓋了督脈和膀胱經走行的區域。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為"陽脈之海",膀胱經乃"人身之藩籬",對此兩經循行部位進行施灸,可直接補益和激發人體陽氣,起到溫陽通督,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作用。冬季做灸易傷陰,出現上火症狀,我院治未病中心在做灸療的同時配合特色降火方法,真正達到扶陽不傷陰。
灸刺法
冬季人體易受寒邪侵襲,也是膝關節炎的高發季節。灸刺法是使用艾灸重灸的方法,作用於局部關節,溫和舒適,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
三九貼
根據《 黃帝內經 》「天人相應」的理論,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選擇在一年中最冷的季節「三九」時節進行穴位貼敷,是將人體陰陽與四季氣候的特點有機結合,扶正祛邪,調補陰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九貼對虛寒性亞健康狀態、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婦科疾病及關節痛症等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四川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的三九貼特色是一人一方,針對個性化問題採取個性化治療以提高臨床療效。
膏方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根據中醫理論,冬季是一年四季中進補的最好季節,而冬令進補,更以膏方為最佳。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藥組成,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膏方適用於各種慢性疾病、亞健康患者、老人、女性和兒童進補,有增強體質,延緩衰老、促進脾胃吸收及預防疾病等作用。
中醫治未病大型義診活動
為深處寒冬的你量身定製一套收藏方案
義診時間
2019年12月17日上午9:00-11:00
義診地點
四川省中醫院中醫文化廣場(成都市十二橋路39號)
義診專家
吳節 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國務院享受特殊政府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名中醫、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四川省衛生計生領軍人物。
擅長針藥並用,進行孕前調理(試管嬰兒前期干預、月經不調、痛經等),產後調理,更年期調理,亞健康調理(畏寒,反覆感冒,疲勞綜合徵,慢性口腔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調治);擅長治療失眠。擅長古典針法治療痛症(包括帶狀皰疹及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頸肩腰腿勞損、肩周炎、術後疼痛、痛風性疼痛等)。
羅永芬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首屆名中醫。
擅長應用針藥結合治療多種病症:如慢性疲勞綜合症、失眠、眩暈、自汗盜汗、口腔潰瘍、慢性腹瀉、郁證、腰腿痛、痛經、月經不調、性功能紊亂、腫瘤術後及放化療後的調理等。
馬婷婷 副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四川省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四川省醫學會健康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專委會常務委員。
擅長採用針灸等外治手段治療失眠,及失眠導致的記憶力下降,疲勞等,並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徵,痛經,面癱,頸腰疼痛等。
豐芬 副主任中醫師,醫學博士,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學術技術後備人選,國家名老中醫及四川省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四川省醫學會老年治未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臨床上擅長運用中藥配合針灸、火罐等外治法治療失眠、亞健康狀態、慢性疲勞綜合症、眩暈、痛症(頸肩腰腿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孕前產後、圍絕經期及月經不調等病。
楊麗潔 醫學碩士,四川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四川省女醫師協會治未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四川省針灸學會生殖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擅長運用中藥結合古典針灸療法治療失眠、慢性疲勞綜合徵、頸肩腰腿疼痛、胃腸功能紊亂,擅長針藥並用抗早衰,擅長針灸結合中藥外治及食療進行體質調理、孕前調理及試管嬰兒孕前調理、更年期調理。
李達 醫學博士,四川省中醫藥學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會會員。
擅長內服中藥結合灸法調治多種疑難雜病,如慢性胃腸病、頸椎腰椎退變、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失眠及多種疼痛;擅長虛勞、寒濕體質的調理。
編輯|棐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監製丨王紅
漫成都小編:manchengdu2019(微信)
商務合作:jinshanmama2014(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