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養為什麼要生我」,不孝子的咆哮,大多是父母自己惹的禍

2019-11-02     幼芽媽媽

「不能養為什麼要生我」,不孝子的咆哮,大多是父母自己惹的禍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人面對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對於不少男性而言,不僅要努力還房貸,還要盡心竭力的為更好的生活去奮鬥,當然女朋友成了這條路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還出現了「不孝子」。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小蔡,本是大好的年華,可是卻遊手好閒,沒有一份正經的工作。不過這樣的他憑藉帥氣的形象交到了一個女朋友,之後花錢更是大手大腳。由於父母都有「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想法,所以對於兒子的要求,都做到有求必應。可偏偏就是這樣的想法,讓兒子小蔡更加變本加厲,家庭畢竟不富裕,錢很快被小蔡揮霍一空,甚至當著父母的面揚言「不能養為什麼要生我」。在幼媽看來,這樣的一個「不孝子」,父母早應該給他一個耳光,打醒他自己!不過換個角度看這件事,「不孝子」的咆哮,大多都是父母自己惹下的禍!

父母的教育觀念著實有很大的問題!

「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老話,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一定要區分事情。孩子年幼的時候,有些苦是他們自己有必要去嘗試的,生活會教會他們如何更好的成長,而父母扮演的角色,則是外圍的,屬於引導性質。而小蔡的父母則一味盲從「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俗語,這樣勢必會讓孩子養成一種目中無人的態度,而當孩子長大後,父母自然難以管束孩子!

那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呢?幼媽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第一:自幼培養孩子「勞動才有所得」的觀念

主人公小蔡對自己父母的態度,是萬萬不可取的,他自幼生活在父母的寵幸之下,認為父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當遇到父母的阻攔,他便有了咆哮「不能養為什麼要生我」的聲音。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應該自幼培養孩子「勞動才有所得」的觀念,讓他們明白只有付出勞動,才會有所回報的道理。比如讓孩子幫忙做家務,設立簡單的獎勵政策等等。

第二:培養孩子養成攢錢的行為習慣

當孩子從「勞動得到回報」,我們就需要下一步教導,引導孩子養成攢錢的習慣。畢竟沒有一個小朋友是沒有存錢罐的,既然有了這樣的工具,我們就需要讓自己的孩子利用起來,讓他們養成存錢的習慣,為以後的生活習慣做鋪墊。

第三:教育孩子合理消費

當孩子經過自己的日積月累,存錢罐會慢慢膨脹起來,當然也會琢磨這些錢該如何消費,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的消費觀念加以引導。通過孩子自己的積累,買來的玩具或許更能讓他珍惜,同時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適時培養孩子的孝心,簡單的引導為家庭做貢獻,比如買家庭水果之類的小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導孩子的第一步,首先要從我們做父母的開始。像主人公小蔡般的咆哮,大多是父母自己惹的禍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EFyLG4BMH2_cNUglCZ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