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獨行俠——FT銀箭開箱

2019-07-14     dracos的玩具空間


最近我對自己的身份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不知道應該算是收了ft錢的舔狗還是看不得ft好的托。




所以這次開箱ft的銀箭,真是讓我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生怕寫得違背了哪位大爺的心意,又是一頂大帽子兜頭蓋臉的扣了上來。

其實在諸多第三方里,也只有ft的產品面對如此待遇,無論正面還是負面評價,都難免會產生爭議。一方面因為ft確實撓到了不少人的癢處,我曾經說過,ft產品哪怕拋棄了可玩性和偽裝形態也首先要保證機器人形態的還原度,於是吸引了大量g1動畫的粉絲。另一方面ft的饑渴營銷讓人又愛又恨,目前ft產品的保值率甚至超過了官方mp,很多迷友看到ft推出新品,特別是所謂的限量版,第一反應不是去評價玩具的好壞,而是先搶上幾個再去閒魚加價轉賣,這一次的銀劍也不例外。如今連mmc都已經學壞,搶購限量版甚至還要在微博上發出預告,實在讓人不知道應該說什麼好。



說回玩具本身,占坑王ft甫入組合金剛的領域,首先推出的產品便是飛天虎的主體汽車大師,隨後無負自己坑王之名,沒有急著先填上飛虎隊的大坑,而是又開了一個新坑大無畏,同樣以主體銀箭為先頭部隊,這樣的做法透露出ft的自信和勇氣。

銀箭的設計難度雖然不及汽車大師,不過依然很高。它的偽裝形態是有史以來唯一一架投入商業化運營的超音速客機協和號。這隻大白鳥雖然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但憑藉它生涯的傳奇性依然為人所熟知。飛機變形金剛的設計本已非常困難,協和號極富特色的流線型外觀對於設計師來說更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ft之前,銀箭玩具大多和電影變形金剛一樣,飛機形態和機器人形態幾乎互不干涉,協和號的底盤下外掛一具銀箭的軀體就算完成了變形,g1玩具與zeta銀箭莫不如是。而tfc銀箭則是另闢蹊徑,將它的偽裝形態從協和號改成了黑鳥,如此做法固然更符合飛行太保們的整體風格,卻也談不到什麼還原性了。就連官方自家的universe銀箭和合體戰爭銀箭,它們的偽裝形態同樣拋棄了協和號的設定。

ft銀箭可以說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款正面挑戰銀劍設計難度的變形金剛玩具,它交出的答卷雖有明顯的瑕疵,但至少達到了及格線之上的水準,令我相當滿意。

實際上在拿到ft銀箭之前,我對這款玩具並沒有抱持太多的期待,灰模機翼下方凸出的部件讓我以為ft依然是底盤掛機器人的設計,雖然拿到的實物並非如此,卻依然無法忽視它機翼下凸出的方塊形部件對偽裝形態整體風格的破壞。


我相信有些同學會爭辯這是ft對g1玩具的致敬,但我認為這無疑是經過再三權衡之後設計師無奈做出的妥協,畢竟就連設計粗糙無比的zeta銀劍都知道將機翼外側收拾得乾乾淨淨。好在除此之外,ft銀劍再也找不出哪裡比不上zeta銀劍了。


不看紅色部分的話,ft銀劍對協和號流線型機身的還原度極高,寬大的機翼,細長的機身,沒有水平尾翼的機尾都是協和號鮮明的特徵。


協和號前半部分沒有任何累贅,後半部分開始變厚,但並不過分,和mp級別的seekers相差無幾,它的起落架長度較為正常,沒有如同zeta銀劍那樣踩著恨天高。幾段機身結合得非常緊密,模具的精準度十分優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ft將協和號機身下方收拾得相當乾淨,包含機器人特徵的底盤雖然沒有徹底消失,但和機身融合得較為緊密,不像zeta銀劍那樣外掛一個機器人在協和號的機腹部位,這一點十分難得。

按照g1動畫和玩具的設定,銀劍鮮紅的胸部應該是機身底盤的特徵,ft為了變形將其拆開,並不算什麼問題。


它的機翼由多個部件拼接而成,彼此之間卡扣繁複,變形的時候頗要費一番功夫,可能是因為自己變形不夠到位的原因,我這個銀劍機翼上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裂縫,微信群里其他銀劍似乎沒有如此問題。


協和號因為駕駛艙離地很高,所以起飛前會將機鼻垂下,讓駕駛員能夠看到前方的跑道,蘇聯的超音速客機圖144同樣如此,ft對此進行了很好的還原。



協和號機翼下方形的發動機造型很有特色, ft並沒有忽視這一點,讓銀劍的雙臂變形後對此進行了還原,可惜在造型上依然顯得較為粗笨,機器人的腳底板更是進一步破壞了機尾的簡潔。


ft銀劍前起落架十分乾淨,後起落架和真正的協和號差距較大,直接安裝在發動機的下方而非連接在機翼上。引發協和號唯一一次空難的原因正是後起落架壓過跑道上的金屬碎塊,導致爆胎,碎片擊破油箱引發燃燒。


紅色的凸出部件顏色和機身反差很大,造型更是破壞了協和號流暢的外觀,是ft銀劍不可忽視的一大敗筆。


ft使用長長的金屬連接杆將它的手臂與軀幹連接到了一起,從本質上講,這其實代表ft搞不定一體變形了,手臂部分必須從軀幹上拆下來才能完成變形過程,但是為了不暴露這一點所以用連接杆將它們湊在一起。雖說如此,不過ft對此意圖隱藏得很好,連接杆又要伸縮又要旋轉,很容易讓人忽視它代表的實際意義。


說到銀箭,必然會說到它的比例問題,雖然作為組合金剛主體,它的身高超出了四個同僚,但無法忽視的是銀箭玩具變成協和號之後遠小於它應有的體型,將ft銀箭和mt鬧翻天放在一起不難看出這一點。同為mp比例玩具,這黑白雙煞中戰鬥機實在顯得太大了。



ft銀箭的變形體驗極為一般,非常複雜而瑣碎,大量金屬部件和推拉關節讓一些變形步驟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變完一個來回之後我的手都疼了。它的變形步驟雖多,可惜找不出特別有趣的設計,只有拳頭的隱藏比較好玩,除此之外給人的感受就是為了變形而變形,匠氣十足。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它雙腿根部的推拉關節必須用力按到底,否則會導致機翼部分無法密合,我第一次變形的時候就在這裡犯了錯誤,變完之後連改正的機會都沒有,只好重頭再變一個來回,教訓十分深刻。


麻煩之極的變形是代價,而還原度極高的機器人形態則是收穫。ft最基本的設計思路在銀箭身上再次表露無遺,什麼都可以犧牲,唯有機器人形態的還原度擁有最高優先級。可以想見飛天虎和大無畏的組合形態大概也會遵循這一原則吧。

雖然我不太認可ft的設計思路,但不得不承認ft銀箭的還原度確實非常之高,除了它的拳頭太小之外幾乎挑不出什麼毛病。


側面可以看到外掛的協和號機頭背包,其實背包可以接受,然而背包上明晃晃的金屬連接杆實在讓人出戲。


背面標誌性的質檢貼,我現在已經故意不把它撕掉作為ft玩具的特色了。人形背面的機翼沒有固定,影響了玩具的一體性,為缺陷之一,另外銀箭手臂上的起落架會和機翼產生衝突,為缺陷之二。


ft現在的頭雕水平越來越高,銀箭的頭雕做得非常出色。以前我一直以為dx9是第三方頭雕第一名,目前來看dx9的寶座恐怕難保了。


繁複的變形,細碎的部件,讓銀箭的可動性非常一般,它的肘部和膝蓋都只能彎曲到90度,勉強可以做出下蹲動作。


它雙腿可以一字馬,肩部可動範圍不大,需要拉開上臂關節才能做出側舉動作。


變形的時候銀箭的腰身隨意轉動,可在機器人形態下受到背後機翼的影響,它腰部可動極為有限。

銀箭的踝關節活動範圍同樣很小,接地性並不比踩著車頭的汽車大師出色。


同為ft出品,銀箭的身高略矮於汽車大師,二者的設計難度都很高,ft在這兩個玩具身上投入的心血和誠意肉眼可見,兩相比較我認為汽車大師要更加出色一些。


既然照顧到了汽車大師的身材,那麼銀箭比mp10大哥更高一個頭就是難免的事情了。從這一點來看,說它是mp比例玩具實在有些勉強啊……


總體來看,這款銀箭可以說已經盡了ft最大的努力,可惜它作為單體金剛依然稱不上有多麼出色。ft銀箭保持了這家第三方的一貫理念,機器人形態還原度極為優秀,頭雕水平非常之高,雖然有背包、機翼固定等問題,但單看機器人造型已經不輸給mp的一線水準。可惜它身上的問題同樣突出,變形繁複瑣碎又傷手,把玩體驗一般,變形設計只能說勉強及格。偽裝形態解決了zeta之流飛機下掛機器人的毛病,卻出現了部件凸出的問題,同樣無法給出太高的分數。

而作為組合金剛的主體,ft銀箭就有些難以評價了。從目前已經得到的情報來看,ft組合必然走上zeta那樣大量使用合體配件的路線,銀箭和汽車大師比起其他組合金剛來實際少了一個組合形態,如此做法恐怕也是由ft的基本設計思路決定的。在如今第三方的三種組合流派中,我還是最傾向於ut、tfc這種適量配件加單體金剛的做法,mmc的無配件與ft的全配件都有些極端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9cRNmwB8g2yegND83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