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百」表彰先進典型 | 在他的帶領下,南雄這個貧困村煥發勃勃生機

2019-07-16   韶關發布

說到李璟,相信不少人第一時間會想起那位寫下「小樓吹徹玉笙寒」這一千古名句的南唐中主。本文的主人翁雖有著和南唐中主一樣的名字,卻沒有像他那樣給百姓帶去無盡的戰火,相反,在他的帶領下,昔日深陷貧困「泥潭」的南雄市珠璣鎮靈潭村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美麗新靈潭。

外來書記築新房 住戶都說書記好

珠璣鎮靈潭村作為南雄市脫貧攻堅的樣板村、鄉村振興的網紅村,記者曾多次採訪,但從未見過第一書記李璟本人,因為他實在太忙了,不是在村民家了解民情就是在外為村裡的產業呼喊宣傳。

不久前,記者再次來到靈潭村,終於在該村幸福樓下「逮住」了這位為靈潭村奔走了3年的第一書記。彼時的他正熟絡地跟貧困戶談笑,過問他們的生活近況,了解他們的生活需要。

「我住在幸福樓里,每天都要通過窗戶眺望靈潭的新貌。這幾年靈潭就像一個長開的小姑娘,越來越美,這些都是李璟和村鎮幹部們的功勞。」五保戶鍾崇貞表示,自打住進了幸福樓,自己就開啟了幸福新生活。

省級貧困村靈潭村村民過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幸福樓是靈潭村精準扶貧危舊房改造項目之一,由村集體出地,承建方墊資,符合條件的貧困戶拎包就可入住。現在,幸福樓里住了6戶與鍾崇貞一樣的貧困戶。工作之餘,李璟總會抽出一點時間來這裡看看,與他們聊聊天,幫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小問題。

2016年4月,作為省紀委派駐的幫扶幹部,李璟來到了靈潭村任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3年時間裡,他恪盡職守、攻堅克難,一點點地將靈潭村拉出了貧困的「泥潭」。如今,走進嶄新的靈潭村,村道寬闊平坦,村內溪水清澈見底,這裡已經成為田園風光絕佳的休閒度假村,讓市民遊客流連忘返。

靈潭三年大變樣 一語道盡扶貧情

時光飛逝,李璟已經結束在靈潭的扶貧征程。採訪中,他和記者一起翻看了自己2016年剛來靈潭村時留下一些老照片,也和記者一樣發出了驚嘆。他說:「好多照片現在都想不起來當時是在村裡哪個角落拍的,現在村裡好像沒有這樣的地方了吧。」

美麗新靈潭。

「早沒有了,要是還有這樣的地方,我就不讓你走……」村支書鍾治軍一邊打趣著自己的這位老搭檔,一邊告訴記者,現在翻過的每一張老照片,都記錄著李璟與鎮村扶貧幹部一起奮鬥的時光。他回憶,剛到靈潭村的李璟,為了精準掌握村裡每一戶貧困戶的情況,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入戶拜訪了全村518戶村民。

「當時我就想,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的廣東怎麼還有這樣落後的村。它不光窮,而且整個村子特別髒亂、破敗,完全可以用滿目瘡痍來形容。」李璟說,自己通過走訪,發現靈潭不光沒有產業,村裡勞動力的技能水平也不高,村內的可用耕地更是非常零碎。

村民們在公共健身器械上活動。

找到了靈潭的「窮根」,李璟開始制定「藥方」,根治靈潭的「窮病」。他制定計劃,通過壯大村集體經濟,爭取幫扶資金,先後發展起光伏發電、腐竹加工、靈潭驛站等產業項目,並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協調扶貧產業項目的日常工作,同時流轉村民土地,統一規劃種植,提高土地附加值……目前,靈潭村扶貧三年規劃中的40個項目已基本完成。2018年,該村村集體年收入由扶貧前的1.5萬元到現在的61萬元,駛入了脫貧奔康的快車道。

「是黨和政府的政策好,我只是抓好了落實而已,靈潭的改變功不在我。」臨別靈潭,李璟希望仍在南雄奮鬥的廣大扶貧幹部堅信「功不唐捐」,靜待「玉汝於成」。

文字:韶關日報記者 黃俊 通訊員 董子龍 葉志平

圖片:南雄市委宣傳部提供

校對:彭令輝 編輯:肖聲揚

責編: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