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冒充官方,上傳盜版被當場打臉!觀眾如何辨別「假官方」?

2020-07-04     動漫簡評

原標題:小鬼冒充官方,上傳盜版被當場打臉!觀眾如何辨別「假官方」?

【動漫雜談】如何辨別官方帳號:

前幾天發生了個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個掛著動畫公司名稱「Studio Colorido」的帳號,在阿b上傳了動畫電影《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的完整版,還在評論區三番五次地聲明說,這是官方正版。

看過正版的觀眾應該都知道,國內版權在西瓜而海外版權是Netflix,這一宣傳正版的舉動一時間讓人摸不著頭腦。更可笑的事還在後面,其上傳的正片播到最後,竟然還出現了字幕組自己打的廣告,四捨五入就是「澳門線上」那種感覺,這一看就是妥妥的正版啊。

版權意識強烈的觀眾紛紛點了舉報,官方處理的也很及時,不僅下架了盜版的電影,還把這個掛著動畫公司名字的假官方給封禁了。

這件事也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現在網際網路社交平台上代表官方的帳號是越來越多了,甚至有些日本的動畫公司和動畫人,也在國內的網站開通了自己的帳號,為的是與粉絲們更好的交流與溝通。那如何辨別這些帳號的真假呢。

首先是一些最為基本的,看帳號認證信息,這個信息基本上每個平台都有,被認證的基本都是官方,或是官方指定的代理,關注他們是沒錯的。

但也有因特殊情況,沒有拿到平台認證的真官方。比如前一陣《緣分的天空》的製作組的一位代表katahito,在b站註冊了帳號,來宣傳自家的周邊產品,但也一直沒獲得認證,只能在備註里自己聲明是官方。遇到這種沒認證過的真官方,情況就相對複雜點。

辨別這種官方就要靠點技巧了,剛才說的去推特之類的網上實地考證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比較懶的觀眾,其實看看官方發的內容,就能大體知道其真實性了。

一般來說,商業動畫的主流製作形式還是製作委員會式,再細分可以分為「合資委託型」、或者是「出品委員會型」。前者的配信權掌握在相應的窗口公司、或者是主幹事公司手裡,後者則是由一個獨立的法人來管理著作權。說這麼多其實就一個結論:就算髮正片,也不會輪到動畫公司的帳號來發的。

小鬼仗著自己懂點兒,去註冊個動畫公司的名字,想引一波人氣。但實際上知道Studio Colorido的觀眾至少也是些老油條了,這簡直是在求打臉啊。狗屁不懂的營銷號直接註冊個「《貓面具》official」,都比用動畫公司的名字有可信度啊。

以動畫名稱做id的官方號在阿b還是挺常見的,比如《炎炎消防隊》的官方,他們發布的內容僅限於宣傳片、線下活動錄像,所有正片只能由網站自己的「番劇」頻道來發。所以以後要是看到把正片發出來的「動畫公司官方」,基本都可以點個舉報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w0MG3MBnkjnB-0zmlD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