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控糖有奇招!3個小方、3組穴位,幫糖友防並發、調五臟

2019-11-16     BTV養生堂

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我國傳統醫學積累了不少防治糖尿病的寶貴經驗,中醫藥在糖尿病的治療方面已經展現出了良好的療效,特別是在提升糖友免疫力、改善併發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今天小糖妹就要給大家分享幾個中醫用來調理糖尿病的經驗方及穴位,讓糖友們能更好地穩住血糖,預防並發。


消症化結

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一種併發症,它通常發生在眼睛、腎臟、皮膚等處,易導致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腎病、糖尿病性神經系統病變等症。


而在我國中醫看來,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與中醫中被稱為「症瘕」的病症形成過程非常相似,故將其命名為「微型症瘕」,並採用消症化結的方法進行治療,結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小貼士:

症瘕即為腹中的結塊,也就是現代醫學上所說的腫瘤。古代醫者認為「堅硬不移動,痛有定處為『症』;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為『瘕』」。

止消通脈方


止消通脈方是一個常用的消症化結經驗方,在臨床上已被證明它在改善血液循環、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等方面效果顯著,對糖尿病性腎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微血管病變能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


藥材:鬼箭羽、人參、沙參、生地、莪術、三七、大黃


鬼箭羽又被稱為「鬼見愁」,具有消除症瘕、活血化瘀的作用,在腫瘤治療上也經常使用,對於糖尿病及併發症的治療具有一定效果;大黃可通下、解毒,生地可以養陰補腎,三七活血化瘀,三者結合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延緩糖尿病腎臟病變;人參可補充元氣,沙參可補氣養陰,兩者搭配能有效緩解糖友口乾口渴的症狀;莪術也具有消症散結的作用。

注意:因每位糖友體質不同、病情發展狀況不一,具體劑量需由專業醫師診斷後配伍

平常眼睛不太舒服的糖友以及排尿時出現輕微泡沫尿的糖友,說明已經出現了微血管病變的前兆,需要及早干預防止病情繼續惡化。此時可以用鬼箭羽夏枯草10~15克煮水泡茶飲用,用作日常預防。

活血化瘀

糖尿病人受長期高血糖的影響,體內血液易呈高粘、高滯、高凝的傾向,加上毛細血管內皮易被高血糖損傷,在微血管中發生血栓和栓塞的風險非常高。據統計,我國糖尿病患者中超過70%的人最終都死於血栓性疾病。

而中醫學多把血栓歸屬於血瘀範疇,認為其是氣虛血瘀、氣滯血瘀造成的。像指甲呈青紫色、腹部有青筋、面色發紫、舌上有瘀斑的人都是血瘀患者,需要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來化解、改善。

丹參葛根在臨床上常被用於治療血瘀引起的各種疾病,丹參具有活血養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的作用,葛根可生津止渴、昇陽止瀉、輔助降糖,兩者搭配是活血化瘀功效非常強的一組對藥。

糖尿病人日常可以取生葛根、丹參各10克左右煎服;或是各取5、6克兩種藥材打磨成粉,沖泡或直接服用都可。一般情況下連續服用2周到4周,血瘀狀況就有明顯改善,但具體用藥還需諮詢專業醫師意見

注意:對於經常流鼻血、牙齦出血、皮膚易出現紫斑的糖友來說,不適宜服用這類活血的藥材,否則可能加大出血風險,引起更嚴重的意外事件。

益氣養陰

糖尿病在中醫里屬於消渴病範疇,兩者的主要表現都為多飲、多食、多尿、乏力、消瘦等症狀。而消渴症多是氣陰兩虛所致,所以要想好好調養血糖,就需要以養陰生津、清熱潤燥為治療原則。

在益氣養陰方面,臨床上常採用仙鶴草石斛。仙鶴草歸心、肝、脾經,具有收斂止血、補虛益氣的作用,對於出血、痢疾等症也能起到一定療效;石斛又被稱為還魂草,它可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強壯筋骨,保健養生功效極為顯著。

將仙鶴草與石斛一起泡水飲用,可以有效緩解糖友口乾口渴、神疲乏力等症狀,還可以消除體內炎症,有助於預防糖友常並發的尿路感染、皮膚感染等症。不過其具體用量仍需要由醫師診治後定奪。

除了中藥之外,穴位也是中醫常用的治療、保健方法。下面的這3組穴位,分別針對肺臟、胃腸、心臟等器官,糖友經常按摩,可以更好地保養五臟,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

養肺臟

少商穴、魚際穴、列缺穴

少商穴:是人體肺經最末的一個穴位,位於拇指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左右的位置上,主要用於咳嗽、咽喉疼痛、慢性咽炎等症的治療。

魚際穴:屬於太陰肺經,位於手掌第一掌指關節後的凹陷處,具有清肺瀉火、清血肺氣、利咽止痛的作用。

列缺穴:是一個八脈交會穴,位於手腕內側、腕橫紋上1.5寸、手腕高骨最高的位置,具有宣肺解表、通經活絡的作用。

這三個穴位都屬於手太陰肺經,有較好的養肺潤肺作用,在咳嗽、咽喉疼痛時按揉能起到緩解效果,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糖友常並發的肺部感染、肺結核等症。


按揉時可以十指交叉用大拇指推按穴位,每個15~20次左右,力度以感到微微酸脹為宜。


護腸胃

二間穴、三間穴、合谷穴


糖尿病人腸胃功能容易紊亂,非常容易出現便秘、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腸胃問題,這時候就可以推揉下面這三個穴位,從近心端往遠心端,每次約15下左右來改善。


二間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位於食指第二掌指關節前緣靠拇指側的凹陷處,對消化不良、頭痛、牙痛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三間穴:位於手背第二掌骨橈側,掌骨小頭後方凹陷處

合谷穴:與二間穴、三間穴處在一條線上,拇指、食指併攏後虎口處最高的位置就是。對腹痛、食欲不振、煩躁等症有很好療效,糖友經常按揉還可以增強免疫力

調心臟

勞宮穴、神門穴

糖尿病性心臟病也是糖尿病危害最大的併發症之一,像冠心病、心律不齊、高血壓心臟病等都是糖友發生率非常高的疾病,一旦並發,其死亡風險將增加5倍

日常按揉下面兩個穴位,不僅可以起到比較好的保健護心功效,還能安神助眠,改善糖友的睡眠質量。

勞宮穴:手握拳狀,中指最下端所接觸的掌心位置就是勞宮穴所在。按揉這個穴位可起到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神門穴:位於腕橫紋上,小拇指延伸線與手掌根部交接點的凹陷處。這個穴位是心經的原穴,經常按摩可以補心益氣、安神降火、保養心臟。


健康說

中西醫在糖尿病的治療上各有所長,無論糖友現在正在採取哪種治療方式,只要能謹遵醫囑按時用藥、合理飲食、積極運動,那糖尿病情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rXNc24BMH2_cNUgKVba.html